2013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一)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100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9.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魏晋时期,皇帝将宰相之权交由这些私属代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把以前的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这种变化体现了
A.唐代的相权一分为三 B.唐代政府对皇室滥用职权的剥夺
C.唐代的皇权得以强化 D.唐代中央机构完全沿袭魏晋时期
10.《长兴县志》记载:“宋罢镇将,置巡检寨,元、明因之,本(清)朝因之。顾商贸之辏辐而繁,而巡检之额设较省。无他,生逢盛治,巷列千所,夜户不闭,罗店百族,道不拾遗也。”这表明
A.城镇商业功能增强 B.新的经济因素出现
C.百姓生活习俗改变 D.朝廷军事力量削弱
11.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
12.某学校拟创办一主题网站,纪念一项重大的活动。请你根据下列图片判断其主题应是
A.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B.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作用
C.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D.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13.1750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占了几乎三分之一,印度占将近四分之一,西方则占不到五分之一。至1830年西方已略微超过中国。……1913年非西方国家的制造业产值大约是其1800年的三分之二。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所占份额急剧增加,:[928年达到其最高点,占世界制造业产值的84.2%。上述材料主要强调的是
A.古代中国曾是世界工业的中心 B.工业革命后英国是世界工业中心
C.18世纪中期中国处于贸易顺差 D.西方的工业化导致了其他地区的非工业化
14.《世界文明史》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文中“整个欧洲思想界”主要指的是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宗教改革的进行
C.启蒙运动的兴起 D.相对论的提出
15.下图为冯特君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中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其中①美、欧、日是基础,②美、俄、日是关键,③美、欧、俄是欧洲一翼,④美、日、中是亚洲一翼,⑤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据此可知
A.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B.美、俄、中、欧、日间相互制衡
C.美国为核心的多种力量相牵制 D.日本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16.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中的主题词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中四个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的第三阶段对应的时间段应该是
A.1978―2001年 B.1949―1956年
C.1921―1935年 D.1984―1912年
第Ⅱ卷(必做110分+选做30分,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14道题。其中26~31题为必做部分,32~39题为选做部分。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3.考生在选做部分的试题中须从地理、历史、思想政治三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
必做部分
28.(18分)一个民族的未来取决于年轻一代综合素质的提高,而综合素质的提高则取决于教育。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创办私学的重大贡献,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4分)
材料二 北宋私人讲学的书院兴盛,书院作为教育的特殊组织形式,在宋朝非常兴盛。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环境的推动作用,又有文人群体的不懈努力和开拓。在这两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之下,宋代书院呈现出了一个辉煌发展的局面。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3分)
材料三 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3)依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有关教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根源。(5分)
材料四 16世纪以前,德国教育相当落后,学校大都掌握在天主教会手中。17世纪初,各封建公国把初等教育由教会控制变为国家管理,并开始颁布自己的强迫义务教育。……从18世纪初开始,德国出现了适应工商业资产阶级活动需要的实科中学,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最早的一所是1708年新教的虔敬派牧师C.泽姆勒创办的“数学和机械实科学校”。……这一时期,德国的大学也增加了人文学科(历史、哲学、法律等),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占据重要地位,改变了以神学宗教为主要学科的状况。
――刘新科《近现代德国教育发展概述》
(4)依据材料四概括德国教育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29.(18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对20世纪的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还从未看到过展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不超过150字)
选做部分
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 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 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么?(6分)
(2)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为此进行的 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4分)
36.(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今日之世交,岂特春秋所未有,抑秦汉以至元明所未有也。……学堂建,特科设(编 者注:清末在原有科举以外新开设的取士科目,1898年准设),海内志士,发愤?婉(编者注:表示情绪激动)。于是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莫衷于一。旧者因噎露食废,裁者歧多而羊亡;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夫如是,则旧日者愈病新,新者愈厌旧,交相为瘛(编者注:互相攻讦。?,病),而恢诡倾危乱名改作之流,遂杂出其说以荡众心。学者摇摇(编者注:心旌不定),中无所主,邪说暴行,横流天下。敌既至,无与战,敌未至,无与安。吾恐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矣!
――张之洞《劝学篇•序》
(1)依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核心思想,并指出形成这一思想的重大历史背景。(6分)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作者的思想观点。(4分)
3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科索沃战争示意图
编者按:20世纪末,随着南斯拉夫的解体,属于南联盟的科索沃自治省发生内乱,在国际势力调解无效的情况下,1999年3月24日,北约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前提下发动了对南联盟的进攻,科索沃战争爆发。
(1)依据科索沃战争示意图,分析这场战争的突出特点。由此给我国的启示是什么? (4分)
(2)简要评述科索沃战争。(6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8124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