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普通校)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本卷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嫡长子继承制A.自身存在弱点 B.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C.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D.是最好的权力交接制度2.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说明战国中晚期在上述地区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3.春秋末期,范蠡弃官从商,因在陶邑经商被称为“陶朱公”。当时的陶邑,已成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的著名经济都会。上述材料可说明A.当时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 B.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商业中心形成C.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D.当时商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4.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言论阐明了A.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C.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5.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语句体现了春前战国时期A.主张“尚贤”、“节俭”的墨家思想 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6.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手工业者者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 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7.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很发达,除了利用天然河道之外,还开凿了人工河渠以利灌溉、通航和漕运。下列属于汉朝开凿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灵渠 C.白渠 D.大运河8.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这表明汉初A.重农抑商政策促进经济繁荣 B.朝廷重农,百姓抑商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抑商政策不能完全阻碍商业发展9.下列关于《九章算术》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约成书于战国②汇集了包括田亩、粮食、仓窖、土方、赋税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③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④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北魏时期出现“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为一户”的社会现象,为改变上述现象实行的制度是A.均田制 B.宗主督护制 C.租调制 D.三长制11.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12.“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补充□□中对应的选项A.长安 B.洛阳 C.南京 D.开封13.下列属于魏晋时期改进和推广使用的灌溉工具是A B C D14.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一统、民族融合,青瓷与白瓷闻名世界,火药出现,其京都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一时期应是A.东汉 B.北宋 C. 明朝 D.唐朝15.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机构的职权时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此处的机构应是A.中书省和门下省 B.尚书省和中书省C.尚书省和门下省 D.礼部和吏部16.“古来才杰士,所嗟遭时难。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上述诗文反映的制度是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征辟制17.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在这一理念下,为管理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他A.设立西域都护府 B.设置理藩院 C.设立宣慰司 D.设置羁縻府州18.中唐诗人王建描述汴梁“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扬州城“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上述材料说明当时A.政府已取消对市场的时间限制 B.“夜市”已在各地普遍推广C.个别大城市开始出现“夜市” D.政府已取消对市场的空间限制19.唐代西安的大明宫麟德殿是接待外来宾客的重要场所,“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正是对其的文学描述。形成这种景象的原因是A.“丝绸之路”的开辟 B.对外政策的开明C.国家强盛,军力强大 D.建筑技术的高超20.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A.孟浩然 B.杜甫 C.李白 D.王维21.《新五代史?安重荣传》记载 “(安重荣)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为避免这种历史现象的重现,宋太祖赵匡胤采取了A.在地方行政区之上设立监察区 B.设立枢密使、三司使等官职分化相权C.实行将兵法,禁军由皇帝指挥 D.从财、权、兵各个方面弱化将领权力22.胡焕庸、张善余的《中国人口地理》中,曾将南宋嘉定十六年、北宋崇宁元年各路人口的密度作了一个对比(如下表),这则材料能够说明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浙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福建路北宋崇宁元年100%100%100%100%100%100%南宋嘉定十六年45%51.1%107%111.8%136.1%158.1%【注:以北宋各路人口为100;两宋的淮南地区包括淮南东路、淮南西路,大致包括今天安徽中部、河南的淮河以南、湖北东部地区。】①政局变动使人口分布发生巨大变化 ②人口变化说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③南宋江南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福建路是南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3.摩洛哥人依宾拔都他,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来华,对一座城市作了这样的记述:“渡大洋后,所至第一城,即刺桐也。……刺桐港为世界上各大港之一,由余观之,即谓之世界最大之港,亦不虚也。”文中的“刺桐”是指A.临安 B.大都 C.广州 D.泉州24.以下宋明理学的言论中,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是A.“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B.“饿死事小,失节事大”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25.右图为宋代《货郎图》,下列作品与其题材类似的是A.展子虔《游春图》B.阎立本《步辇图》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D.王冕《墨梅图》26.明清时期,体现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措施是A.明太祖废除丞相,并形成内阁制度B.满洲贵族组成议政王大臣会议C.乾隆帝设置南书房D.雍正帝设置军机处27.下列农作物品种中,在明清时期传入并推广种植的是A.水稻 B.甘薯 C. 棉花 D.粟28.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一份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至少之年亦买价至三十余万两之多。 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从上述材料可以得知A.中国外贸出口货物均为丝织品 B.广东的丝织业发达C.对外贸易集中在广东进行 D.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贸易29.下列思想中具有明清时代新特点的是①民本思想 ②批判君主专制 ③经世致用 ④工商皆本 ⑤辩证法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30.“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这是英国人在《南京条约》中把上述地区作为通商口岸的理由。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①向中国走私鸦片 ②掠夺中国原料 ③打开中国市场 ④向中国输出资本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31.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A.掀起瓜分狂潮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C.扩大资本输出 D.割占中国台湾32.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A.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33.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③其中的“北京市西城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普通校)有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902903.html
相关阅读:浙江省宁波重点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