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第二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练考试题解析--物理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8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9-12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多选的得0分。)1.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叙述中,正确的是A.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使用的科学方法是: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B.安培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C.卡文迪许利用扭称实验得出万有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规律D.牛顿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一小球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当它经过靠近桌边的竖直木板ad边正前方时,木板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若木板开始运动时,cd边与桌面相齐,则小球在木板上的投影轨迹是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3.两个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和,并排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相同的水平拉力F同时分别作用于物体AB上,分别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两物体各自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两物体AB运动的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已知拉力F撤去后,物体做减速运动的图像彼此平行,由图中信息可得:A.m1>m2 B.t,物体A、B再次相遇.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较多 .拉力F对A的最大瞬时功率是对物体B最大瞬时功率的倍【答案】 【解析】 A.E1=E2,U1<U2 B.E1>E2,U1=U2 C.E1=E2,U1>U2 D.E1>E2,U1=U25.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三颗卫星a、b、c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中b、c在地球的同步轨道上,a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R,此时a、b恰好相距最近。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A.发射卫星b时速度要大于11.2km/sB.卫星a的机械能大于卫星b的机械能C.卫星a和b下一次相距最近还需经过D.若要卫星c与b实现对接,可让卫星c加速【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即,b为同步卫星,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等于,a的角速度根据得知:,代入可解得所经历时间,所以C正确;卫星加速,将做离心运动,不可能实现对接,所以D错误。 考点: 6.如图所示,甲、乙两种粗糙面不同的传送带,倾斜放于水平地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以同样恒定速率v向上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视为质点)轻轻放在A处,小物体在甲传送带上到达B处时恰好达到速率v;在乙上到达离B竖直高度为h的C处时达到速率v,已知B处离地面高度皆为H。则在物体从A到B过程中7.空间某一静电场的电势φ在x轴上分布如图所示,x轴上两点B、C点电场强度在x方向上的分量分别是EBx、Ecx,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B、C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EBx<Ecx B.EBx的方向沿x轴正方向 C.电荷在O点受到的电场力在x方向上的分量最大 D.负电荷沿x轴从B移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可知,所以A错误;同理可知,在O场强最小,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最小,所以C错误;电势沿电场线方向降落,故可知在O点左侧ECx的方向沿x轴正负方向,在O点右侧,ECx的方向沿x轴正方向,所以B错误;故可知负电荷从B到O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从O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所以D正确。 考点: 8.如图,质量相同的带电粒子P、Q以相同的速度沿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匀强电场中,P从平行板间正中央射入,Q从下极板边缘处射入,它们都打到上极板同一点,不计粒子重力A.它们运动的时间相同 B.它们运动的加速度相同 C.它们所带的电荷量相同 D.电场力对它们做功9.如图所示,C为中间插有电介质的电容器,a和b为其两极板,a板接地。P和Q为两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在两板间用绝缘线悬挂一带电小球,P板与b板用导线相连,Q板接地。开始时悬线静止在竖直方向,在b板带电后,悬线偏转了角度。在以下方法中,能使悬线的偏角变大的是A.缩小ab间的距离 B.加大ab间的距离 C.取出ab两极板间的电介质 D.换一块形状大小相同、介电常数更大的电介质沿它们的连线向固定点电荷运动,到B点时速度最小,其大小为v,已知小金属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间距离为L,静电力常量为k,则A.OB间的距离为B.小金属块由A向O运动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C.小金属块由A向O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D .在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得OB间的距离,所以A正确;金属块由A点向O点运动的过程中,电场力一直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所以B错误;从A到B的过程,库仑力小球滑动摩擦力,库仑力增大、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从B到O的过程,库仑力大于滑动摩擦力,库仑力增大、合力增大、加速度增大,所以C正确;金属块从A到B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解得A、B两点间的电势差,所以D错误。 考点: 11. 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以竖直和水平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一带负电的油滴从坐标原点以初速度v0向第一象限某方向抛出,当油滴运动到最高点A(图中未画出)时速度为vt,试从做功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vt>v0,则重力和电场力都对油滴做正功引起油滴动能增大B.若vt>v0,则油滴电势能的改变量大于油滴重力势能的改变量C.若vt= v0,则A点可能位于第一象限D.若vt= v0,则A点一定位于第二象限12.如图所示,斜面体A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滑块B在外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下沿斜面体表面向下运动,当F1方向水平向右,F2方向沿斜面体的表面向下时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同时撤去F1和F2,在滑块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滑块B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B.若只撤去F1,在滑块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向左C.若只撤去F2,在滑块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向右D.若只撤去F1,在滑块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不变【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13小题每空3分,14小题(1)每空1分,(2)3分,共17分)13.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时,某小组设计双车位移比较法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将两平行轨道并排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两小车后的刹车线穿过尾端固定板,由安装在后面的刹车系统同时进行控制(未画出刹车系统)。通过改变砝码盘中的砝码来改变拉力大小。试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比较两小车的位移来比较两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因为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式为 。(2)已知两车质量均为200g,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结论: 。②该装置中的刹车系统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①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当小车质量保持不变时,由于说明;②控制两车同时运动和同时停止;调整两木板平衡摩擦力(或使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等); 【解析】 (1)计算出砂轮每次脱离动力的转动动能,并填入上表中。(2)由上述数据推导出砂轮转动动能与角速度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 【解析】 =450角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相连,如图所示,此时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当剪断轻绳的瞬间,取g=10m/s2,求:(1)此时轻弹簧的弹力大小(2)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答案】;方向水平向左 【解析】 试题分析:,水平方向:解得:(2)剪断轻绳后小球在竖直方向仍平衡,水平面支持力与重力平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代入数据解得:;方向水平向左。 考点: 16.(8分)如图所示,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放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可视为质点),两小球用一根长L的轻杆相连,下面的B球离斜面底端的高度为h,两球从静止开始下滑并从斜面进入光滑平面(不计与地面碰撞时的机械能损失)。求:(1)两球在光滑平面上运动时的速度;(2)在此过程中杆对A球所做的功;(3)试用文字表述杆对A做功所处的时间段。17.(9分)在电场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一带电小球从A点竖直向上抛出,其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小球运动的轨迹上A、B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M为轨迹的最高点.小球抛出时的动能为8.0J,在M点的动能为6.0J,不计空气的阻力。求:(1)小球水平位移x1与x2的比值。(2)小球落到B点时的动能EkB。(3)小球所受电场力与重力的大小之比。【答案】1:3? (2)32J (3) 【解析】 如图所示,以A、B和C、D为端点的两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一滑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左端紧靠B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两半圆分别相切于B、C,一物块被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E点,运动到A时刚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然后经A沿半圆轨道滑下,再经B滑上滑板,滑板运动到C时被牢固粘连,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滑板质量M=2m,两半圆半径均为R,板长=6.5R,板右端到C的距离L在R<L<5R范围内取值,E距A为S=5R,物块与传送带、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μ=0.5,重力加速度取g (1)求物块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 (2)试讨论物块从滑上滑板到离开滑板右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与L的关系,并判断物块能否滑到CD轨道的中点【答案】 【解析】 ,故有,则物块不能滑到CD轨道中点。 考点: www.gkstk.com 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 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 1 1 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www.gkstk.comyxv0EOF2F1山西长治第二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练考试题解析--物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9223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