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冀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A卷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考试类型:A 河北冀州中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年级 历史试题考试时间 90分钟 试题分数 100分 命题人朱凤娈第I卷选择题 共分一、选择题本题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天子三架编钟三面摆置,诸侯两架编钟两面摆置,大夫一架编钟一面摆置 A.分封制度瓦解 B.音乐教育普及 C.冶铁技术发达 D.等级制度森严2.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平天下3.“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 A.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B.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 C.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 D.门阀土族退出政治舞台4.?清人储大文说:“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元代行省制度A.使地方缺乏实行割据的地理基础 B.造成地方行政效率低下C.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导致地方治安难以维持5.“……凡有司官私役使部民,及监工官私役使夫匠,出百里之外,及久占在家使唤者,一名笞四十,每五名加一等,罪止杖八十。”(《大清律例》)该规定主要反映了当时 A.赋役沉重 B.刑罚严酷 C.社会矛盾尖锐 D.人身控制严格6. 明清时期的一位学者分析说:“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天下之士多出于商。”根据这则材料,可以判断明清时期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商人地位提高,“士首商末”的观念已经被打破C.商人入仕,开始掌握政权,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商人经商动机与西方不同,不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7.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C. 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8.下表反映了1844~1863年份船只数吨数广州上海广州上海184418491863306331867441333400142099142357300500858452547964309这说明鸦片战争后A.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 B.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C.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 D.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9.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说:“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A.社会上层未能警醒 B.中国社会和平繁荣C.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D.士大夫醉生梦死10.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 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11.“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但是紧张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 A. 军事准备不足 B.政治经验短缺 C.思想理论肤浅 D.经济基础薄弱12.1899年山东巡抚毓贤上奏朝廷“近年来东省办理洋务交涉,多以迁就了事;每接彼族指拿之信,大半逢迎教士,曲从其意。彼族得步进步……动辄挟制,反谓虐待教民。奴才遇事斟酌,小事迁就,以顾大局。”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外国教士企图利用传教事业在中国进行精神文化的渗透 B.有助于了解引发义和团运动的起因C.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毓贤等清朝地方官员一味惟洋人之命是从13.胡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然后才能有各种革命的新种子在那个解放的空气里生根发芽。该事件应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14.“今日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解国家之义,……人生真相如何?求之古说,恒觉其难通;征之科学,差谓其近是。……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非执政之私产也。”这一言论最有可能出自魏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15. “我们当时对于创造革命根据地与进行长期游击战争的思想与认识十分微弱,……没有与湘、赣的农民运动相结合,而南下向广东进发……在长途的进军中,部队本身没有很好地建立政治工作,加上在客观上敌人的力量强大,……部队大部分遭受损失”这段言论针对的是A. 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红军长征16.《东史郎日记》(日):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 是道听途说,不符合事实 B. 可供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情况使用C. 真实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死场景 D. 说明中国开始进入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冬的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上,提出新的抗战策略:“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方。次年,国民党军队即变更了战斗系列,用于正面战场,进入敌后开展游击战,在后方整训。高度重视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表示,如果中国向美国表达需要粮食的愿望,美国愿意认真考虑。实际上中国政府没有主动要求美国政府供粮,只是同美国民间商业机构洽谈进口粮食的可能性。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中国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粮食自给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美国,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材料反映A.“大跃进”的开展局限于农业领域B.“大跃进”于1960年达到高潮C.1960年人民政府开始全面纠正“左”倾错误D.“大跃进”进程中已出现反思22.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下列史实中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A.建国初期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23.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年。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阅读《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图。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图①A—B点人口增长主要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②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③国家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④E—F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25.根据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C.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D.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A.防止个人专断,实行两党政治 B.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C.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政府 D.反对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制度1790年代,当国家统治集团初步成型的时候,‘客厅政治’在费城发轫,1800年后成为华盛顿政治景观不可忽视的一幕。”对“客厅政治”理解正确的是A.“客厅政治”起源于英国与欧洲的法庭上B.18世纪末开始美国妇女拥有参政议政权利C.美国上层社会的妇女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 D.19世纪以来“客厅政治”盛行于美国社会31.一名英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称,英国人把议会比作政坛“大本钟”——除了“还在那里闹出动静外,没有更大用处”。这表明 A.代议制民主政治已丧失其存在基础 B.议会不再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 C.英国人厌倦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闹剧 D.行政权的扩张弱化了议会权力32.....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A.农耕经济的落后 B.西方国家的侵略C.人口压力的沉重 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这个《宣言》中所阐述河北冀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A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985088.html

相关阅读: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