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13-2014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宿迁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高一年级地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以图中天体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有( )A.1级 B.2级 C.3级 D.4级2.与地球轨道相邻的行星是木星和火星与地球轨道相邻的行星都是类地行星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周期都相同从组成特征看巨行星和类地行星类似5.2012年7月27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于英国伦敦夏令时(较区时快1小时)20:12开幕。第30届夏季奥运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为( )A.B.C. D.6..A.B.C.D.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9.地球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的现象是( )A.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B.长江口河道右偏C.产生时差 D.昼夜更替10.本次期中考试期间,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移动方向分别是( )A.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11.本次期中考试期间(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B.全球各地白昼逐渐变短C.宿迁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北半球12. 依据右边的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射点从①到⑤需要1年 B.直射点在②处时是12月22日前后 直射点位于①、③、⑤时都是春分日D.直射点在从②到③期间,全球白昼逐渐变长A.花岗岩、石灰岩 B.大理岩、砾岩C.砂岩、页岩、板岩 D.花岗岩、玄武岩15.下列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花岗岩 B.页岩C.板岩 D.大理岩读下图,完成16-17题。16.图示a、b、c、d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A.a B.b C.c D.d17.甲处的地质构造属于( )A.山岭 B.褶皱 C.断层 D.隆起读下图,完成18-19题。18.图3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9.形成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读下图,完成20-21题。20.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21.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广东丹霞山主要是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读“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完成22-23题。22.构成丹霞山地貌的岩石属于 A.变质岩 B.沉积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塑造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下面4幅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城郊之间、海陆之间热力环流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25. 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集中 ②工业发达 ③汽车数量多 ④建筑物密集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6.图中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27.图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关系的是 28.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中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 ) A. B. C. D.29.大气能对地面产生保温作用,是因为( )A.大气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   B大气逆辐射能对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   C大气通过反射吸收散射把太阳辐射传给地面   D臭氧层大量吸收紫外线,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 A. B. C. D.31.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是其存在生命物质的重要条件。( )32.地球自转的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33.由于地球的公转,地球表面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 )34.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时,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快。( )35.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整个北半球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38.。 三、综合题(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共30分)41. 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1)此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是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的昼夜情况是 。(2)此时太阳直射在 ,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 移动。(3)甲点在赤道,乙点在40°N,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 点,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 。(4)甲点的昼长是 小时,日落时间 点。(5)此时宿迁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此时宿迁与北京相比,昼长较长的是 。(6)此时( ) A.北京为寒冷干燥天气B.全球各地昼夜等长C.宿迁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D.不适合去南极考察42.读我国东部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地质构造看,A处属于______,B处属于______。(2)C、D里能找到化石______(3)A处_____,______,(1)请在图①中a、b线段上分别补画箭头,完成甲—乙和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2)图①中,甲地空气 (上升或下沉),其近地面气压 (高于或低于)乙地。(3)图②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 (白天或夜间)。(4)热力环流是由地面 不均形成的。命题人:青华中学 陈以昌高一年级地理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答案(2分×30 = 60分)题号答案BBCBCBDDA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ACDBDBDB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BCBDDCBBB二、判断题答案(1分×10 =10分)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ABBAABBBAB三、综合题(30分)41. (13分)(1)夏至日, 极昼。(2分)(2)23°26′N(北回归线), 南。(2分)(3)乙, 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分)(4)12, 18。 (2分) (5)昼长夜短, 北京。 (2分) (6)D(2分)42.(7分)(1)背斜, 断层。(2分)(2)D(1分)(3)山岭, 谷地或盆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成为谷地。(4分)43.(10分)(1)略(2分)(2)上升, 低于。(4分)(3)夜间(2分)(4)冷热不均(2分)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第 1 页 共 7 页江苏省宿迁市2013-2014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yi/10139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