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模拟题[1]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A.郡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
2. 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中国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下列关于这两种制度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B.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C.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亚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3.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
4.从汉代起,皇帝都有特殊的庙号、谥号和年号,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这实质上反映了
A.人们对皇帝功绩的赞誉 B.皇帝地位的独尊
C.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D.皇帝对自己执政成效的美化
5.《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考试有一定的局限性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6.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
A.“公天下”转向“家天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禅让制向世袭制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7.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A.倾销鸦片 B.传播宗教 C.输出资本 D.打开市场
8.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缴纳进口出口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此条款侵害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 B.关税自主权 C.领土主权 D.内河航运权
9.全国政协常委何鸿?博士以6 910万港元成功购入圆明园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右图),并决定将铜像捐赠给国家。导致该国宝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A.日本军队 B.俄国军队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
10.下表反映了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战争名称 时间 战争影响
A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圆明园遭到破坏
C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清政府被迫开放上海、苏州等地为商埠
D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1900~1901年 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
11.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12.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了列强不同程度地赞同是因为
A.美国当时已称霸世界 B.它利用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的矛盾
C.帝国主义已建立了瓜分中国的同盟
D.它承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又有利于它们在华进一步扩张
13.如图为三元里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纪念馆外景。这次斗争反抗的外国侵略者是
A.法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14.“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此诗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C.虎门销烟 D.第二次鸦片战争
15.近代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认为,干王的见闻较之其他诸王和领导人广阔些,甚至超过了洪秀全。容闳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

据是
A.干王的主张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B.干王最早主张向西方探寻真理
C.干王的主张符合太平天国实际 D.干王的主张代表先进阶级利益
16.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概括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指
A.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B.曾国藩率军镇压
C.发生天京事变 D.戈登围攻太平军
17.有人在读了太平天国运动这段历史后,感叹道:“太平天国幸好失败了,不然洪秀全又是一个朱元璋。”此人的观点
A.否认了太平天国的革命性 B.客观地指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具有主观臆断性 D.站在地主阶级立场说话18.“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这首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19.有人曾戏称 “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这里的“礼物”是指
A.鸦片战争爆发 B.火烧圆明园 C.签订《辛丑条约》 D.马克思主义
20.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你认为此民谣应出自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鸦片战争期间
21.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和日本》一章曾这样写道:“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括
A.满清政府垮台 B.皇帝制度结束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国实现了近代化
22.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它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的国旗是
A.大清王朝的龙旗 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C.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 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
2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
24.鲁迅在《阿Q正传》中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
A.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开始资产阶级化
B.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得不清
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25.下图所示为1920年胡适等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 B.作者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
C.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D.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
26. 2018年7月18日,为迎接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纪念中共二大召开9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静安区召开,中共二大代表李达之子李心天特邀参加。中共二大的主要历史贡献在于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制定了切合中国实际的民主革命纲领
C.确立了与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 D.决定在湖南发动秋收起义
27..国民革命是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的“大”是指
A.群众基础的广泛性 B.俄国帮助的进步性
C.领导阶级的先进性 D.革命成果的丰富性
28.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 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29.《中国全史》:“……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中共

和红军,是中共党史和军史上的伟大转折。”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与下列图片有直接关系的是
30.“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此为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故筑城池……北平市成立时,以宛平县不能寄治城内,遂移于此……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都,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摘自《人物风俗制度丛谈》)这篇文章的成文时间最有可能是
A.明崇祯三年 B.1931年9月 C.北平市成立时 D.1937年7月
31.美国新闻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在20世纪30年代访问中国时,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英,并确定他已经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和抗战胜利的曙光。当时,中国西北部的中枢是
A.西安   B.西柏坡   C.延安   D.会宁
32.毛泽东对骁勇善战的彭德怀评价甚高,曾经赋诗颂扬:“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40年8月,由彭德怀直接指挥的战役是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33.文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白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34.毛泽东的诗词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下列诗句反映的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②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35.杨成武将军在《开国大典和开国大典阅兵式》中写道:“开国大典和开国大典阅兵式,给我留下了莫能淡忘的壮观图景……”开国大典除了给个人留下壮观图景外,它还标志着
A.国民党统治在祖国大陆的彻底结束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完成了祖国的统一
36.“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7.“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行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38.“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基本如此。”这两副对联最符合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写照
A.改革开放时期 B.新中国成立初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39.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这表明村民选举
A.开辟了直接选拔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D.使农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40.有人说在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中,撒切尔夫人碰上邓小平是“铁娘子碰到了钢铁公司”。撒切尔夫人也回忆说:“我们是同一个不肯让步,而且在实力上又远远超过我们的大国打交道。”由此可见,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
A.中国政府坚定的立场 B.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C.邓小平高超的外交水平 D.世界潮流的推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填空题(7分)
41. 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42.在左宗棠的军事支持下,被遣往俄国交涉伊犁问题的 在外交谈判中据理力争
43.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为反对华北自治,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这就是
44. (时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


45.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 成立
46.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 的序幕。
47. 是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非选择题:(33分)
4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 材料一展示的是哪两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情景?这两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4分)
材料二 丘逢甲在《春愁》一诗中写到,“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结合材料回答,此诗写于哪一年?和哪次侵华战争相关?此人因领导过什么事件而名垂青史?(6分)
材料三 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吏新编》
材料四: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虐同群。 ——《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五:“无论欧关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3)结合材料三、四,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4分)
(4)依据材料四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2分)
49.2018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在中国共产党93年的奋斗历程中,经历了风风雨雨,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17分)
材料一:目前我们党的任务是铲除近代中国之最大毒瘤——帝国主义,同时也要铲除阻碍中国进步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之走狗——封建军阀。以期建立民主自由的共和国。
————中共二大
材料二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材料四 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
——《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五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请完成下列问题:
(1) 通过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2)
(2)在材料二中毛泽东提出了什么新道路?概括其主要内容。(5分)
(3)据材料三所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历史事件中人民军队克服了哪些困难?并说明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6分)
(4)依据材料四、五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4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yi/1196113.html

相关阅读:高一上册历史期末试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