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一期末历史试卷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导语】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成为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逍遥右脑为莘莘学子整理了《2018高一期末历史试卷》,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

  卷Ⅰ

  一、选择题(33小题,每题2分,共66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这里的“封建”指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宗法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副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

  3.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

  A.世袭制度B.察举制度C.九品正中制D.科举制度

  4、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是()

  A.通判B.御史大夫C.刺史D.监察御史

  5.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秦朝的太尉B.唐朝的中书省C.宋朝的通判D.清朝的军机处

  6.“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

  A.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

  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D.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

  7.古代罗马法规定:“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废除债务奴隶制度B.调节个人财产关系

  C.保障国家长治久安D.提高公民政治地位

  8.《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载:“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行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材料表明()

  A.在古罗马妇女没有任何人权

  B.罗马对妇女歧视,说明了它的局限性

  C.说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未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

  D.说明罗马法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9.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材料所反映的政治体制是()

  A.君主专制B.共和制C.贵族制D.君主立宪制

  10.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华盛顿在此强调的是()

  A.中央集权原则B.自由平等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D.司法独立原则

  11.有学者认为: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这部宪法是()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

  12.“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D.美国《1787年宪法》

  13.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以下歌词中,出自德意志国歌的应该是

  A.“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的国家,勇士的家乡”

  B.“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

  C.“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D.“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14.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像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了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甲午战争C.抗日战争D.鸦片战争

  15.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赞同以1912年划分近代史的主张。他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支撑该观点成立的理由包括()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③建立了一个近代国家体制④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6.鲁青在《从十五世纪出发》中说道:“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19世纪末打在中国背上的“鞭子”,给中国带来的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王朝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17.“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8.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A.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B.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C.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D.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

  19.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20.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指出:“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促使中国实现“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三罢”斗争出现D.上海工人举行大罢工

  21.“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材料中的“他”是指()

  A.圣西门B.傅立叶C.马克思D.孙中山

  22.《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成立人民委员会

  23.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材料中的“这个办法”是指()

  A.武装夺取政权B.联合地方实力派C.推翻清朝政府D.开展国民大革命

  24.下列毛泽东诗词能体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B.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25.“……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该歌词描述了()

  A.北伐战争的革命洪流B.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

  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D.人民群众支援解放战争的豪情

  26.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谐音,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

  C.没有看到问题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D.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27.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2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自“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使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有了新的发展,突出表现为()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29.湖南某医院被曝光以工业氧代替医疗用氧,引起当地群众恐慌。如果患者家属以“不作为”状告当地卫生局,这些家属行为的法律依据是()

  ①《刑事诉讼法》②《民事诉讼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④《行政复议法》

  A.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②③

  30.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认为:“(解决两岸关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马英九这一主张的实质应该是()

  A.在维持两岸现状的前提下,谋求两岸和平发展

  B.积极开展两岸对话,谋求国家统一

  C.拒绝两岸统一,坚持“台独”立场

  D.国民党与中共进行合作

  31.“就在2l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下列能够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A.香港回归B.澳门回归C.“九二共识”通过D.《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32.杜鲁门总统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这表明()

  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美苏盟友关系破裂D.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33.“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此观点说明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是()

  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D.建立经互会

  卷Ⅱ

  二、材料分析题(共34分)

  35、(18分)自古以来,各国发展中出现过多种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国经过艰苦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每个国家又会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百度网

  材料二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前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俞可平《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⑴请回答:指出材料一中的政治模式各是什么?(2分)

  ⑵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方确立代议制民主的主要原因。(3分)列举英、德、美三国的史实说明其“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6分)

  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30年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3分)改革开放后30年实现的“民主增量”又有哪些?(4分)

  36.(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情枉法。——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

  ——张澜在政协上的讲话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一所述及的法律有何特点?(2分)

  (2)结合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并分析其重要历史意义。(6分)

  (3)据材料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4分)

  (4)从材料一到材料四,反映了立法思想上有哪些进步?(4分)

  【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1.自2008年1月1日起,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袭制

  2.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修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B.封建社会制度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3.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

  4.颁布“推恩令”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

  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等待朝廷察举B.投笔从戎戍边C.依靠门第做官D.参加科举考试

  6.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

  A.废除了丞相制度B.设置了军机处C.扩大了六部权限D.推行了行省制

  7.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设立军机处的是

  A.明太祖B.明成祖C.清雍正帝D.清乾隆帝

  8.在雅典“黄金时代”,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公民大会B.五百人会议C.十将军委员会D.陪审法庭

  9.《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规定:“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以上规定的实质是

  A.保护罗马平民的权益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权

  C.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10.从全球史观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A.开政党政治之先河B.最早建立责任制内阁政府

  C.确立了总统共和制D.开创了政府首脑选举制度

  11.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D.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12.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形成与清朝对峙局面的历史事件是

  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D.洪秀全称天王

  13.与鸦片战争相比,甲午战争发生时,整个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列强侵华的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战后所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中,能够突出反映这一新变化的是

  A.割让辽东、台湾给日本B.赔偿日军费2亿两白银

  C.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D.增开四个对外通商口岸

  14.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次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钦定宪法大纲》

  16.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清算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的事件是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

  1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失败B.日军大规模侵华

  C.王明博古等人“左”的错误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8.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B.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D.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19.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四月提纲》的发表D.十月革命的胜利

  20.列宁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此段材料选自

  A.《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B.《四月提纲》

  C.《告俄国公民书》D.《和平法令》

  21.以下关于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二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②十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2.民盟主席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3.新中国成立初,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其中不包括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

  24.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

  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25.1971年以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其特点是

  A.一边倒B.多边外交C.单边外交D.另起炉灶

  2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法制建设方面的贡献是

  A.决定为刘少奇冤案平反昭雪

  B.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D.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27.右边两幅图片反映了

  ①“一国两制”战略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②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④香港与澳门进入了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时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8.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著名的“九二共识”,它的内容就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一国两制,高度自治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9.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A.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30.以下对当今世界格局的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A.多极化格局已经确立B.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C.多极化趋势下的“一超多强”D.多极化格局和两极格局并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BACBDACABCDCCDB

  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CDDABDCDBBDBDA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5年,在“和平之旅”的第一站南京,刚下飞机的连战说:“对中国国民党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是‘国父’以及创党总理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

  (1)请写出中山在南京创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0分)

  材料二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2)上世纪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现首次合作的标志是什么?采用什么合作方式(4分)

  (3)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次合作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有哪些?(6分)

  31.(20分)

  (1)中华民国。(2分)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8分)

  (2)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2分)党内合作。(2分)

  (3)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2分)

  赢得抗战的胜利;中共力量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奠定基础。(4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政权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它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

  ——杜勒斯在加尼福尼亚商会的演说

  材料二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看,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对华是怎样的政策?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总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10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中美正式建交是在哪一年?(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新时期中国外交建树的表现有哪些?(6分)

  选考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1.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A.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B.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2.“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

  3.下表反映了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4.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5.右图漫画创作于1909年,反映了当时的政局。以下各项小标题中比较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A.“袁世凯——白脸的跳梁小丑”

  B.“五四时——黑白颠倒的世道”

  C.“共产党——要把乾坤扭转”

  D.“清政府——内外的两种面孔”

  6.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向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B.争取抗战胜利,保障工农割据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根本利益D.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7.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8.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D.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

  9.“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

  A.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

  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D.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

  10.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任期1784—1801,1803—1806)。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这一先例的开创最能说明

  A.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发展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11.某西方学者评论说:“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实现社会变革。……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该学者评论的是

  A.科学社会主义B.新三民主义C.启蒙运动D.空想社会主义

  12.“布尔什维克力图领导并直接参加了两个群众的革命斗争,但尚无足够力量使自发的革命洪流完全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这次革命的结果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材料反映的革命事件

  A.通过和平方式获得胜利B.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导致苏俄退出了世界大战D.遭到临时政府的武力镇压

  13.“专制、愚昧、黑暗、落后……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C.实践社会主义理论的开端D.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14.“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形成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15.1961年不结盟运动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BADBCCDCCDBAD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只有1小题,共20分)

  16.(20分)历史漫画往往以幽默而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揭示历史进程中的时代特征。观察下列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

  (1)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4分)

  (1)美苏争霸(或古巴导弹事件,2分)

  争霸中美国处于优势地位,苏联处于劣势地位。(或出现两极对峙格局,2分)

  材料二《讨论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

  (2)针对材料二漫画中的形势,二战后西欧国家采取了什么对策?影响如何?(10分)

  材料三《德意志民族的战后45年》

  (3)材料三中三幅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请你为它们配上解说词。(6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yi/1207333.html

相关阅读:高一上册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