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众生像 博闻强记 静谧(mì) 长歌当(dāng)哭 B. 成气候 釜底抽薪 雕琢(zhuò) 乳臭(xiù)未干 C. 滞纳金 积腋成裘 氛(fēn)围 含垢(hóu)忍辱 D. 笑吟吟 不径而走 解剖(pāo) 义愤填膺(yīng)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若是不能抑制经济适用房的投机性,不把那些高收入人群挡在门外,那就会和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初衷本末倒置,解决不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B. 根据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其艺术水平的高低并不表现在是否忠于原著,对原著亦步亦趋,而是表现在它能否通过艺术手段把原著的精髓展示出来。 C. 在东海划设防空识别区是中国有效行使自卫权的必要措施,这一举措不针对任何国家和目标,可是个别国家却对此表示“严重忧虑”,并且说三道四。 D. 目前,出于不同动机的名人故里之争在我们的国土上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境地,如果谁愿意来个汇总,必定洋洋大观,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业内人士表示,绿色建筑的时代就要来临,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像节能门窗这样的行业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将得到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支持。 B. 美化文字、净化语言,既需要文化传媒机构自觉发扬精神引领作用,又需要每一个公民担当起必要的文化使命,从自身做起,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C. 三维打印技术已广泛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推动人类社会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推力,也有人认为它并不是一项颠覆性技术。 D. 使“大V”这个称呼有了讽刺意味的原因,是一些大V在享受荣耀的同时却放弃了应尽的社会责任,做了越出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的事情造成的。4.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它由于有独特的形体结构,因此除了记录字的音和义之外,还保存着造字时的文化信息,其中不乏当时的思想意识或观念。 B. 形成于唐宋时期的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它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没有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C. 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至少在秦汉时代,姓和氏已成为一回事。 D. 汉语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全部由四个汉字组成,简洁而精辟。其来源包括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外来文化等五个方面。5. 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与作为乡村皮肤、自由烂漫的乡村草不同,城市草是一种装饰,整齐 ① 。风梳过来, ② ,时尚但有点拘谨。在公众的视线中,它代表一种美,而不代表草的本性。不过,每一棵草又都是对乡村的 ③ ,让久住城市的人,心中回荡一种怀想。看着草,亲切的乡情瞬间变成青草味儿,顺着草尖的露珠,在嗅觉中滑落。 A. ①有形 ②被割草机修剪的草像模特的短发 ③提示 B. ①有型 ②被割草机修剪的草像模特的短发 ③提醒 C. ①有型 ②割草机把草修剪得像模特的短发 ③提示 D. ①有形 ②割草机把草修剪得像模特的短发 ③提醒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拔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终已不顾 顾:回头看 B.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赠送 C. 比诸侯之列 比:并,列 D. 卒起不意 卒:终于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皆白衣冠以送之 燕王拜送于庭 夫晋,何厌之有 樊哙覆其盾于地 秦王还柱而走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人不知而不愠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8.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 (荆轲)又前而为歌曰 B. (燕王)愿举国为内臣 C. (群臣)非有诏不得上 D. (秦王)遂拔以击荆轲9.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 作者描写“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主要是为了表现燕国君臣对荆轲的不舍之情。 B. 献图时,秦武阳表现失常,荆轲沉着机智,几句巧妙的话语就冰释秦君臣之疑窦。 C. 在与秦王进行你死我活的搏斗中,由于侍医以药囊投轲,使荆轲由优势转为劣势。 D. “倚柱怒骂”的描写,绘形传神,突出了荆轲的视死如归,读之而令人感慨欷?。10. 把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唯大王命之。 ②秦王复击轲,被八创。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11.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划线部分断句。(4分) 齐桓公微服以巡民家,人有年老而自养者,桓公问其故。对曰:“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子,佣未反。”。桓公归以告管仲管仲曰畜积有腐弃之材则人饥饿宫中有怨女则民无妻桓公曰善。乃论宫中有妇人而嫁之。下令于民曰:“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取材于(《韩非子》)1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共5分。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结庐”句交代居处之所在,以实写入题,“而无”句从虚处揭意。 B. “问君”两句探究所以能归隐田园的原因,“心远”指心与身相离。 C. “采菊”以下四句写诗人的所为和所见,俯仰之间见其高洁的情致。 D. 本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清新平淡中蕴涵着丰富厚重的韵味。②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3分)13.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5分) ①总角之宴, 。(《诗经?氓》) ②越陌度阡, 。(曹操《短歌行》) 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④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⑤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翁敏华 ①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②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东西方很不一样,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也同样是“节物”。 ③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yi/14707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