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长沙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橘子洲( ) 百舸( ) 寥廓( )
峥嵘( ) 挥斥方遒( ) 浪遏飞舟( )
岁月稠( ) 中流击水( ) 百发百中( )
答案:jú ?ě liáo zhēn? qiú è chóu zhōn? zhò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曼江 寥廓 鱼翔浅底 峥嵘岁月
B.遒劲 激扬 浪竭飞舟 苍茫大地
C.竟争 义气 书生意气 百舸争流
D.沉浮 稠密 风华正茂 侯门似海
解析:A项中的“曼江”应为“漫江”。B项中的“浪竭飞舟”应为“浪遏飞舟”。C项中的“竟争”应为“竞争”。
答案:D
3.为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鹰击长空( )
A.搏击 B.攻击 C.抗击 D.打击
(2)怅寥廓( )
A.冷落稀少 B.迷茫高远 C.宽广辽阔 D.稀少荒芜
(3)问苍茫大地( )
A.宽广辽阔 B.空间辽远 C.旷远迷茫 D.苍翠迷茫
(4)峥嵘岁月稠( )
A.山势高峻 B.不平凡 C.崎岖、嶙峋 D.山高路远
(5)激扬文字( )
A.激励表扬 B.激烈昂扬 C.激浊扬清 D.激动昂扬
解析:根据语境可以推断出这五个词语的含义。(1)“鹰击长空”,实际上是“鹰击(于)长空”的省略,整个诗句调整为正常语序应该为“鹰(于)长空击”,意思就是“鹰在天空中奋飞”,因此应选“搏击”。(2)“怅寥廓”中“怅”是由上文所描绘的景物引发的感慨,慨叹的对象是“宇宙”。“寥廓”的语意只能是“宽广辽阔”。(3)可与(2)做相同的推理。(4)“峥嵘”修饰的对象是“岁月”,由此可推出B项是正确选项。同样,(5)也可作出正确的推断。
答案:(1)A (2)C (3)C (4)B (5)C
4.根据原文填写出上句或下句。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挥斥方遒。
(3)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
答案:(1)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 (2)书生意气 (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称为“长短句”。
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以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C.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阕,也叫片。
D.词牌就是词的乐曲与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常识的掌握情况。学习诗歌,首先要学习诗歌的基本常识,只有把握了这些常识,诗歌学习才能步入正轨。诗歌的分类复杂,现代诗是按照内容来分的,只要是现代人写的现代人的感情,就是现代诗,哪怕用古体的形式也是现代诗。
答案:B
2.本词中“看”字可称“领字”,它领起了下面的哪几句诗?
解析:“看”字作为领字,时要稍微停顿。有的同学找的可能不全面,“万类霜天竞自由”也应该是看到的景象。
答案: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从“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句可以想到杜牧《山行》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联想能力。
答案: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本词上阕视野开阔,内容丰富,意象鲜明。作者站在橘子洲头,远眺______________,近观______________,仰望______________,俯察______________;看到的有红叶,有______________,有蓝天,有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有游鱼;有动景,有______________,有远景,有______________: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意盎然的秋景图。
答案:岳麓山峰 滚滚湘江 万里蓝天 清澈水底 绿水 白帆 雄鹰 静景 近景
5.诗词讲究炼字,如宋祁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写尽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前人评为“卓绝千古”。《沁园春•长沙》的上阕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立、看、染、争 B.染、争、击、翔 C.立、透、竞、问 D.看、流、击、竞
解析:“染”字,活画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争”字活现出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击”字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的矫健雄姿。“翔”字用得也相当精妙,“鱼翔浅底”可理解为:天空中的景象映射在清澈的湘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鱼儿游在水中,也游在空中。故一个“翔”字,便写活了这一景象,开拓出一种新的审美想象空间,鱼儿是在水中游,又是在空中翔,“翔”字不仅仅是用词的生动,更是一种意境的拓展。
答案:B
6.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上阕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B.上阕“怅寥廓”三句提出谁来主宰当时革命命运的问题,目的是对国民党右派阴谋夺权的行为予以重击。
C.下阕用“携”“忆”两句过渡,由描绘旧地重游,转入对革命者早期生活的回忆,而一个“忆”字引起了后面八句诗的铺叙。
D.最后“曾记否”以下三句,同上阕一样,是以设问句结尾,但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表示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的大任。
解析:B项,文中没有对国民党右派阴谋夺权的重击这个含义。
答案:B
7.下列对这首词写法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情景交融。词人的心情是惆怅而激昂的,写长沙深秋景致,毫无一般旧诗歌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B.对比手法的运用。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作的对比。
C.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出鹰的矫健飞腾;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D.本首词上阕集中写景,下阕主要通过叙事来抒情,情中显志。
解析:D项,诗歌上阕不是全部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答案:D
快乐时光
气愤极了
学完《景阳冈》这篇课文后,老师问大家有什么感想。小刚站起来怒气冲冲地说:“武松竟然如此残忍地对待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我感到十分气愤。”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中(zhōn?) 中意 中看 恶语中伤 中流砥柱
B.劲(jìn?) 劲敌 遒劲 疾风劲草 刚劲挺拔
C.应(yīn?) 应届 应许 应对如流 应有尽有
D.鲜(xiǎn) 鲜见 鲜有 寡廉鲜耻 屡见不鲜
解析:A项中“中意、恶语中伤”的“中”均读“zhòn?”,C项“应对如流”的“应”读“yìn?”,D项“屡见不鲜”的“鲜”读“xiān”。
答案:B
2.下面对诗句朗读节奏的切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B.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解析:A项,“往昔”是个完整的短语,诵读时中间不能停顿。诗歌的诵读节拍有“二音节”和“三音节”之说,但诵读诗歌时,首先要注重诗句整体语意表达的完整,不可拘泥于音节的多少而把短语强行拆开。
答案:A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教育部在2004年秋季全面实行了一项重大的政策措施,即对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一费制”的收费办法,并施行听证公开制度,把收费置于社会舆论的___________之下。
(2)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空间繁殖,目前已成为载人航天领域中一个___________解决的严重问题。
(3)发生在西班牙的“3•11”事件___________唤起了全欧洲对死难者的同情和对恐怖主义的憎恨,___________使欧洲停止了类似的“双速欧洲”之类的争吵。
A.监控 亟待 不但/反而 B.监督 亟待 不但/也
C.监督急需不但/也 D.监控急需不但/反而
解析:监控:监督控制;监督:查看并督促。据?(1)句?语意,此句应选用“监督”。急需:紧急需要;亟待:急迫地需要。解决“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空间繁殖”的问题应是“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故本处应选“亟待”。(3)句是并列关系的复句,应选“不但/也”;而“不但/反而”表示的是“反向递进”的关系。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正是由于这个观点的改变,不仅使“国力牌名袜”在上海市场一鸣惊人,而且影响了上海人对袜品的消费观念,推动了上海袜品行业的革命。
B.《2010年高考资讯》的主编人员是由教育部有关部门的领导、高考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等组成的。
C.2010年《断背山》获第63届金球奖最佳剧情类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歌曲四项大奖。
D.教材既面向大多数学生,编得有适当的弹性,确保落实基本要求,又能够适应部分学生进一步提高的要求。
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国力牌名袜”应放在“不仅”前,并去掉“使”。B项句式杂糅,应删去“由”和“等组成的”。D项语序不当,应将“编得有适当的弹性”提前,写成“教材编写有一定的弹性,既面向大多数学生,确保落实基本要求,又能够适应部分学生进一步提高的要求”。
答案:C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0年6月1日开始,北京公交、地铁将儿童免票线的标准提高到1.2米,建国以来一直沿用的1.1米儿童线同时成为历史。
B.鲁迅对中国青年寄予着很大的希望,“愿中国青年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于是写下了这篇《死火》。
C.200毫升38%的盐酸跟足量的大理石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38%盐酸的密度是1.19克/厘米)
D.你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将因此而蒙受巨大的创伤!
解析:D项是一个连续问的句子,第三个问句中“心灵”后的问号把语气隔断,应将问号改为逗号,将最后的感叹号改为问号。
答案:D
6.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答案: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夫妻团聚的北方(长安)。
(2)诗人为什么重复“巴山夜雨”?
答案: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长安)联结起来。
阅读理解
(一)对比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上片)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完成7―8题。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两者描绘形象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解析:表达技巧是诗歌的又一个主要方面,诗歌不同。作者不同,所用的手法也不同。毛泽东诗词意境开阔,角度多;马致远主要是意象叠加。
参考答案:毛泽东的词以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远近相间,动静结合,运用对照,从多角度集中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马致远的小令,主要采用了意象叠加的方法。前三句九个名词排列,了九种富有特征的景物,动静结合,冷暖对比,和谐地组合成深秋夕照图。
8.两者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案:毛泽东的词即景抒情,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关注国家命运,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马致远的小令借景抒情,表现了旅人的寂寞和悲凉的情怀。
9.在诗歌中“月”是一个常见的意象,中国古诗里写到月的诗歌不可胜数。李白的“举头望明月”,张若虚的“海上明月共潮生”,孟浩然的“江清月近人”,一直到鲁迅的“月光如水照缁衣”。月亮常常是团圆、思念的象征。请写一首小诗,以月亮为中心意象,寄托你的情感。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没有确定的答案。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掌握的诗歌知识来完成。应该注意所写诗歌是否有鲜明的意象。较好的诗歌应该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意境。
答案:略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0题。
轻!重!
白 桦
隐入绿色的边境森林,
谁能比边防军士兵更轻?
萤火虫飞过去也要闪亮一星星火光,
蝴蝶翩翩起舞也要扬起霏细的花粉:
我们活跃在深深的林海里,
就像是一群无声无息的黑影。
迎着黑色的骤雨狂风,
谁能比边防军士更重?
千年不化的冰川也会在雷电中崩裂,
万年凝固的雪山也会在暴风里震动:
我们站立在神圣的国境线上,
每一个哨岗都是一座不移的山峰!
10.选出对诗中对比手法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
A.诗中的“轻”旨在刻画边防军士兵身手矫健、动作快捷的机警形象。
B.诗中的“重”旨在凸现边防军士兵坚强无畏的精神和不可战胜的钢铁意志。
C.“黑色”“绿色”形成了对比关系,突出了“骤雨狂风”的恶劣、士兵生活的艰苦。
D.萤火虫、蝴蝶与冰川、雪山对比,作用在于形成强烈的轻重反差,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解析:对比映衬是诗歌常用的手法。“黑色”“绿色”完全不能构成对比关系。“绿色的森林”,写实,作者未赋予感情色彩。“黑色的暴风骤雨”,显然,“风雨”不可能是“黑色”的,作者使用此词,已融入强烈的感情。因此,“黑色”不独指自然界恶劣的环境,也暗指边境敌对势力的蠢蠢欲动。仅仅着眼于色彩的不同,是一种浮于表层的理解。
答案:C
深层探究
11.《沁园春•长沙》中写景与抒情是怎样结合的?
答案: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词以“独立”开篇,以江洲为背景,构成以词人为主体的画面,流露出词人激荡的思潮。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不仅仅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而且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地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也不仅仅是鹰鱼自由世界的展示,而且包蕴着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一个“怅”字,更是词人由自然景观联想到人类社会与政治风云后发自内心的感慨。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不乏情中含景之处。一“忆”字直贯以下七句,描绘了早期革命者群体英雄的形象。“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艺术地回答了上阕的发问。至此,词情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达。真可谓情景交融。
高考链接
12.(经典回放)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浪花是部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涛声是音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歌仿写要讲究形似和神似。所谓形似就是要注意诗歌的句式和所选的物象以及诗歌的构思技巧,构思技巧主要是指修辞手法。所以诗歌仿写:(1)要注意句式。题中共四句,每一句都是判断句,第一句同后面三句的关系是总分关系。(2)要注意修辞格。本题仿写要求用比喻句式。
答案:示例一:网络是电脑的一道大餐:网站是主菜,邮件是甜点,黑客、病毒是网络的调料。
示例二:生命是人生的一棵树:出生是发芽,过程是树干,付出和收获是树的叶和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yi/15619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