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无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2013-2014学年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等信息2.请将选择题答案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60分1、《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 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 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C.丞相制度实行不合时宜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B.设立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设立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6、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以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削夺王国的封地 B.夺去王侯的爵位 C.推恩令 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7、“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A.郡国并行制度    B.郡县制C.分封制 D.察举制度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的过程,与相一致的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唐制,取士之多,多因隋旧C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元朝初年,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愈烦,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之,随即实行的措施是A设置三省 B废中书省 C.设中书省 D设置内阁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A.宦官专权 B.内阁的作用C.六部掌握实权 D.军机处的设置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最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有的答:“功成名就。”朱元璋不以为然,当大臣万钢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A.其它大臣的回答不科学B.朱元璋用人标准混乱C.万钢强调对专制君权的服从D.其它大臣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D.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曹操墓在安阳”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从“魏武王”的谥号真伪,到曹操墓女骨是不是卞夫人的疑团,再到曹操墓DNA鉴定引来的网友认亲……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判断“曹操墓真伪”的正确依据应是A.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B.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C.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 “二重证据”D.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A.①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21、古希腊文明的产生离不开希腊独特的自然环境,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三面临海,海岸曲折 B.山海相隔,彼此孤立C.耕地缺乏,土地贫瘠   D.平原与港湾众多22、雅典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其主要目的是A.保证所有公民参加国家政治活动 B.提高所有雅典人民的政治地位C.建立宽松自由的民主氛围 D.促进商品经济更快发展23、在《伯罗奔尼撤战争史》中,雅典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 B.城邦是所有男子构成的联合体C.主要是全体公民精神上的联合 D.强调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责任24、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说:“即使每一位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每一次雅典人大会也仍然会是一堆群氓。”这话从本质上说明麦迪逊A.反对直接民主 B.反对民主制度 C.主张集权政治 D.否定公民权利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三位政治家的改革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他们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破除贵族世袭,制约公民权利 B.废除债务奴隶,促进经济发展C.扩大平民权利,推动民主进程 D.划分公民等级,明确权利义务最高代表,是国的象征1787年宪法中体现“州权平等”原则的条款是 A.各州议会均选出两名参议员 B. 黑人奴隶按折算纳税人口C. 邦联政府没有征税权 D.联邦法院行使最高审判权37、下图是法国大革命前至1875年的政体变化示意图。假定起点a为君主制,b为共和制,那么c、e应为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 D.帝制38、“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这段话称颂的“设计”应是A.英国的《权利法案》 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C.美国的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39、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 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 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 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40、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41、“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国家。” “(德意志)这个巨型怪物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主要反映了德意志A.处于四分五裂的政治状况 B.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C.恢复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D.建立了许多自由城市42、韩国建立后,仿效欧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迟缓。20世纪60年代初,军人集团执掌政权,实行威权政治,经济高速发展。进入90年代后,韩国确立了政党政治。这反映出在韩国A.只有威权政治才能干预经济B.欧美式政治体制不适合发展经济C.经济发展与推行政党政治必须同步D.民主体制的确立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43、1884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共和国总统”。该条款反映了A.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的脆弱性 B.共和派的政治侥幸心理C.资产阶级革命任务的艰巨性 D.君主派复辟活动的猖狂《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由材料内容可知A.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 B.帝国实行联邦制,立法权属于皇帝C.宪法强调保护各邦的合法权利 D.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在如此幅员辽阔的土地上,通过会议和宪法,也就是通过嘴和笔,实现了联合,建起了一座崭新的政治大厦,却是人类历史的首创,一个不朽的政治奇迹。”这个“政治奇迹”是A.英国通过《权利法案》建立起君主立宪制B.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建立起联邦制共和政体C.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建立起共和政体D.德国通过1871年宪法建立起联邦制君主立宪制A.完成了统一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B.帝国通过普法战争击败了强敌法国C.建立的君主专制未推动德意志发展 D.帝国延续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47、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A.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 B.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C.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 D.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C.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D.镇压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50、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于A.长江流域下游地区 B.长江和珠江下游地区 C.广东、福建沿海地区 D.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5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最大的地理差异在A.长江口以北的沿海地区 B.长江口以南的沿海地区 C.长江口以北、以西的沿海沿江地区 D.长江口以西的沿江地区 52、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最主要的影响是A.英国人福建省莆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无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yi/243421.html

相关阅读: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