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市某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一、基础知识题(2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倔强juè 鼎铛dāng 教诲huǐ 莘莘学子xīn 涎皮赖脸xiánB.坍圮tān 巨擘bò 窨井yīn 游目骋怀chěn 不着边际zháoC.拓片tàt 恫吓dòng 粗犷guǎng 日渐月染 jiàn 意味隽永jùnD.剽窃piāo 毋宁wú 扁舟piān 浑身解数xiè 翘首以待qiáo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也别有一番情趣。B.我汗流夹背,四肢颤抖,但仍不辍劳作。C.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人散后,良晨美景奈何天。D.他通宵做噩梦,第二天早晨没精打采,脸色苍白。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 世界文学,就是逐渐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②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 ,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和树,最空旷的地方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③然而,对思想家和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 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 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A.阅读 僻静 不仅 而且 B.阅读 清静 不仅 而且C.研读 僻静 不是 而是 D.研读 清静 不是 而是4.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B.C.D.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他们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5.下列句中的成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A.当一切都匆匆而逝,曾经的一切都已成明日黄花的时候,你就会深切地感悟到岁月是唯一值得拥有的东西。B.2014年高考名师大讲堂即将开讲的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来电咨询的考生家长不绝如缕。C.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柏,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他的感官,也抚慰了他的心灵。D.家庭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通过《高考2012》还原了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教育制度改革,也完成了对一个时代的祭奠与怀念。B.海盗,这个一度濒临消亡、后来只存在于影视作品和传奇小说中的词,再一次从我们的记忆深处搜罗出来。C.以色列研究人员最新发现,飓风强度与闪电频率有关,这一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科学家今后预测飓风天气的准确率。D.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7.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B.C.一个有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D.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历尽心血。8.下列有关文学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莫泊桑、英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B.C.老D.10.A.红灯停绿灯行,请遵守交规:上班走下班过,应敬畏生命。B.处罚违章不留情,看似无情最深情。C.斑马线上,讲礼让显素质;红绿灯下,守规则才安全。D.不准闯红灯、穿越人行道、车行道和铁路道口。二、古诗文阅读(26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112题。(4分)11.关于这两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B.杜诗第二句强调只有“包羞忍耻”才能算是“真男儿”,实际是批评项羽不应该灰心丧气,含羞自刎。C.王诗第一句中的“壮士”和第四句中的“君王”都是指乌江自刎的项羽。D.12.对这两首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一开始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设想为前面提供证据,宣扬了百折不挠的精神,颇有积极意义。B.王诗先分析项羽面临的形势,再针对杜诗的说法,说明项羽人心丧尽,不可能卷土重来。C.这两首诗都是咏史诗,都采用议论的方法对项羽乌江自刎一事发表看法,两人观点针锋相对,但都能言之成理。D.杜诗高屋建瓴,一气呵成,颇有气势;王诗论据坚实,击中要害末句以设问出之,含蓄而有力。从艺术性来说王诗胜过杜诗。(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1316题。(14分)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 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不赂秦 (坚守)正义 B.始速祸焉 招致C.胜负之数 命运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低下14(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A.至丹以荆卿为计B.苟以天下之大C.以趋于亡D.洎牧以谗诛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使三国各爱其地,B.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D.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三)阅读下列文字,回答1720题。(8分)17.对下列句中加线“焉”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盘盘焉,??焉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③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④斯天下之民至焉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B.①③用法相同,②④用法相同C①与②③④用法不同D.①②③④用法全相同18对下列句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覆压三百里,隔离天日”用了夸张的手法。B.“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写的是实际的东西。C.“复道行空,未霁何虹?”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19.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折,一直延伸到首都咸阳。B.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长廊像绸带一样蜿蜒曲折,屋檐尽可能地向高处伸展。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各种房屋都按它们所处的地形特点构造,如钩如角。D.复道行空,未霁何虹——通道横伸在半空之中,天没放晴哪里来的彩虹?20全是写阿房宫规模之宏大的一项是①覆压三百里 ②隔离天日 ③五步一楼 ④直走咸阳 ⑤舞殿冷袖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③三、现代文阅读(2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12分)第二天早晨,苏艾睡了一个小时醒来的时候,看到琼珊睁着无神的眼睛,凝视着放下末的绿窗帘。“把窗帘拉上去,我要看。”她用微弱的声音命令着。苏艾困倦地照着做了。可是,看哪1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了。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那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那是最后的一片叶子。”琼珊说,“我以为昨夜它一定会掉落的。我听到刮风的声音。它今天会脱落的,同时我也要死了。”“哎呀,哎呀!”苏艾把她困倦的脸凑到枕边说,“如果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得替我想想呀。我可怎么办呢?”但是琼珊没有回答。一个准备走上神秘遥远的死亡道路的心灵,是全世界最寂寞、最悲哀的了。当她与尘世和友情之间的联系一片片地脱离时,那个玄想似乎更有力地掌握了她。那一天总算熬了过去。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仍旧依附在茎上。随夜晚同来的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低屋檐上倾泻下来。天色刚明的时候,狠心的琼珊又吩咐把窗帘拉上去。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琼珊躺着对它看了很久。然后她喊喊苏艾,苏艾正在煤卸炉上搅动给琼珊喝的鸡汤。“我真是一个坏姑娘,苏艾,”琼珊说,“冥冥中有什么使那最后的一片叶子不掉下来,启示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不想活下去是个罪恶。现在请你拿些汤来,再弄一点掺葡萄酒的牛奶,再──等一下;先拿一面小镜子给我,用枕头替我垫垫高,我想坐起来看你煮东西。”一小时后,她说:“苏艾,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下午,医生来,他离去时,苏艾找了个借口,跑到过道上。“好的希望有了五成。”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说,“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现在我得去楼下看看另一个病人。他姓贝尔曼──据我所知,也是搞艺术的。也是肺炎。他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很猛。他可没有希望了,不过今天还是要把他送进医院,让他舒服些。”那天下午,苏艾跑到床边,琼珊靠在那儿,心满意足地在织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户巾,苏艾连枕头把她一把抱住。“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痉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的夜里,他窨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样子,还有几去散落的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了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21.贝尔曼的去世是否有些突然?作者在文中作了哪些铺垫?(4分)22.小说最后说出那片叶子是假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23.(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浙江省东阳市某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yi/243842.html

相关阅读:浙江省余姚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