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期高一上册历史期末试题(有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2*30=60分)
1.西周时期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度,其分封的对象包括
①王族 ②功臣 ③古代帝王的后代 ④平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这种“认祖归宗”的情节源于古代的
A.井田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3.唐朝三省六部制、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C.宰相权力不断削弱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4.省制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其开端于
A.秦朝  B.汉 朝  C.唐朝  D.元朝
5.罗马成文法 诞生的标志是
A.《民法大全》 B.《十二铜表法》 C.《权利法案》 D.《1787年宪法》
6. 18世纪以来在英国行使最高行政权力的是
A.议会 B.内阁 C.国王 D.法院
7. “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B.法兰西第一帝国
C.德意志帝 国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8.这幅图片是历经战乱与破坏后留下的建筑物残迹。它记录着列强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这座建筑物最开始遭到破坏是在哪次战争中?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想的是
A.洪秀全  B.洪仁?  C.林则徐  D.康有为
11.与“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12.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事件是
A.中共“二大”召开 B.国民党“一大”召开
C.中共“三大”召开 D.国民党“三 大”召开
13.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4.“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声暴动。”毛泽东这首词反映的著名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15.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外来侵略斗争完全胜利的是
A.甲午中日战争B.义和团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6.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A.总统 B.议会 C.内阁 D.全体国民
17.五四运动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其导火线是
A.袁世凯复辟帝制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九一八事变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9.《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发表于
A.1689年 B.1787年 C.1848年 D.1871年
20.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 义革命的任务的文件是
A.《共产党宣言》 B.《四月提纲》
C.《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和平法令》
21.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1954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22.“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是针对哪两者的关系制定的
A.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 B.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自治区
C.中共与各民主党派 D.祖国内地与台湾
23.“一国两制”是我国用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一个重要政策,它最早是为了解决下列哪
一地区问题提出的?
A.台湾 B.澳门 C.香港 D.西藏
24.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政策内容中,最有利于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是
A.“另起炉灶” B.多边外交 C.“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5.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万隆会议 D.巴黎和会
26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主张,成功处理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关系是在
A.日内瓦会议 B.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27. 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
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
路……”。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成立 D.德国分裂
28. 20世纪80年代,居于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是
A.英国 B.美国 C.联邦德国 D.日本
29.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是当代国际社会的一个巨大变化。同第三世界崛起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①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②1955年召开亚非会议
③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④1962年爆发古巴导弹危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0.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
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这一 现状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向是
A.两极格局 B.资本主义一统天下
C.社会主义一统天下 D.多极化趋势


二、非(40分)
31.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 ,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下列材料:(共2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中国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 。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邓小平
材料四
年份立法
197 9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年以后《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引继出台
合计截至2000年,全国已制定380多件法律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位历史人物对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分别有何重大贡献?(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中华民国初期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举措。(2分)
(3)材料三表明中西方国家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新中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列举至少三点成就)(8分)
(4)据材料五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在新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从西方与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 ,我们能到什么认识?(4分)
31.答案:
(1)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期”(或伯利克里改革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每点2分,共6分)
(2)举措: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民主共和 )政体(或实行责任内阁制)。(2分)
(3)本国国情。(2分)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每点2分,共6分)
(4)加强法制建设(或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分)
认识: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民主化程 度越来越高;民主具有多元化。(任答一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32.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二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的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三


图一:胡锦涛发表应对金融危机的演讲
图二:温家宝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并作出郑重承诺
图三:中国政府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图四:上海合作组织反 恐会议

(1)美国蔑称新中国为“海盗”式国家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的相应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20世 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4)材料三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答案:(1)冷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一边倒。(4分)
(2)由仇视到友善。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6分)
(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建交热等。(例举两点给4分)
(4)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担负起大国责任(风范);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结伴不结盟)。综合国力。(6分)
选考部分
一、选择题(2*15=30分)
1.《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根据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2.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 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
性与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反映了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C.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D.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3.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任期1784~1801,1803~1806)。他就任首相
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
的裁决。这一先例的开创最能说明
A.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发展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4.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
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C.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
D.听说有的青年去 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兴中会
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相较 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6.某些历史语言带有时代的印记,往往浓缩和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下列各项不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A.“庆祝重庆政协会议胜利召开” B.“将革命进行到底”
C.“贯彻土地法大纲 ,实现耕者有其田” D.“打倒列强,除军阀”
7.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
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对此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A.传闻(口述)主观因素多,不能作为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
B.田中正明的言论肯定了传闻(口述)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
C.此观点正确反映了日本对华历史的态度,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
D.田 中正明的言论否定了日本侵略的历史,是为南京大屠杀翻案
8.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政府赤字大幅度上升,2015年6月27日,奥巴马与国会参
议院领导人就提高债务上限举行会谈……8月1日,美国众议院 通过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和削
减赤字的法案,8月2日,参议院也通过了这一法案。此后,法案交由总统奥巴马签署。这
表明美国
A.总统对参议院和众议院负责 B.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C.联邦 主权遭到削弱 D.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9.如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
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派别很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
10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
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
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 “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1.1980年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在采访邓小平时说,“我看不出怎样才能避免和防
止再次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要解决该记者疑问的根本途径是
A.要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要坚决防止左倾错误的形成与发展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D.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治
12.有学者认为:“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
了禁区,把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
构中发生的深刻变化。”下列各项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中美签订朝鲜停战协议 B.《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3.“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
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
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 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
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
D.美国官员对万隆亚非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15. 2010年11月23日朝鲜炮击延坪岛。此后,由于担心朝鲜再度发起挑衅行为,韩美派出“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参加联合军事演习,此举遭到不少韩国民众的抗议。朝鲜半岛局势再度紧张,这表明
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C.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趋势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非选择题(2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 三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
材料四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卫青少时尝为平阳公主家骑奴……元兴六年(前129年),拜车骑将军北击匈奴有功,赐爵关内侯。
——《史记》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后果?(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什么?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6分)
(3)材料三中,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观点产生的根源。6分在材料四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这一观点 的史实是什么?(2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yi/285653.html

相关阅读: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