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学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记叙的角度”的相关内容,如什么是“记叙的角度”,不同“角度”的表达效果与作用等等。

2.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最佳的记叙角度,力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重点难点]目标2

[学法指导]

1.学生自读教材,获得对“记叙角度”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认识。

2.印发例:《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采用第二人称写法,《肥公正传》从较新的切入点写老师。要求学生对这两篇习作做较具体的评价。

3. 营造情境:两篇例与绝大多数同学以前写老师的习作有明显不同,能调动他们评点的兴趣。

[知识链接]

1.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尤奋林)

老师,我总是想起你,也许,是因为你的独特。

你刚任我们班主任的那一天,教室里54双眼睛疑惑地看着你,54颗心各有各的担心。你讲话了,讲得那样风趣:“我姓王名晚生。名字是父母赐给我的爱心。我是一个小晚孩子,父亲38岁时才捡得的。我今年已经44岁……”你没有笑,我们也没有笑,可谁都觉得怪,互相看着暗暗地笑:这把年纪的人,还这样冲动、真诚、坦率!

那一天,你的心情一定很沉重──我们班是个有名的“差班”,你却满有信心地说:“我这个人既往不咎,一切从现在开始,过去的让它永远过去。人类生活的进程就是这样。相信你们的一切都会好起的。”同学们觉得新鲜,记在心里。

确实,我想起你,是因为你的独特。

或许,因为你给生活以“诗”的总结,揭示出层层哲理。你说你的方针是:十二字对联──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横批是──实打实。

上早操时,总有几个同学拖拖拉拉,躲躲藏藏。你说为了积攒“革命的本钱”,应当出跑跑。

那一天,你“噔噔噔”跑到男寝室,大声喊:“再不快点,我们要丢大人了。”同学们也争气,“噌噌噌”一阵紧张,开操时我们班还是满数。

渐渐地,我们都积极地上操,你鼓励我们生活就要这样紧凑,一个劲努力!

你是教化学的发挥了最好的催化活性,我们也一道与你的化学药品积极反应。

义务劳动,“你推我让”,老大一阵子还是那几个“积极分子”,你抓过家什急急地干了起。回到教室,你再次把扫帚、筐子摆整齐,同学们看得心热,你画龙点睛地说了一句:“我把我们班当成我的家,我们都爱护我们这个家。”

年轻人喜欢雷厉风行,干脆利索。于是班会上你的讲话就压缩在三分钟内,三五句话,生动而严肃,幽默而深刻。班会竟成了同学们打开心结的时候。

少男少女在一起,免不了会产生感情共鸣,冒险地撞击爱情堡垒。你却说:“青年人该不该谈恋爱呢?该!青春年少嘛!但是,从历史赋于我们的学习任务看,不能谈;从成功率的分析看,不能谈。同学们一定要互帮互助,真诚友爱。”

有的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科学。你就说:“武之道,一张一弛,该休息时一定休息,该学习时拼命学。”你说你很欣赏武绍祖的话:要超过人家,按部就班当然不行,只能凭借百倍的汗水。你说:“学如硎上钢刀,不见其损,但日有所减;学如春之新草,不见其长,但日有所增。”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在你的教育和管理下,我们班大见成效,由“差班”转变成了优秀班。

我总是想起你,是因为有那印象深刻的一次。那是周末的晚上,我正津津有味地读《三国演义》,你见了。我抱歉地笑笑,放下。你却不高兴地说:“咋把我看得那么低,这样好的书不读完,放下去能甘心吗?”我又笑笑,即刻拿了出。接着,你道出了好多学习语的道理,鼓励我不要放弃学爱好,我又一次深深折服。

就是这日复一日,潜移默化,你的心和我的心贴在了一起。

确实,我想起你,就是因为你解除了我们的困惑,彷徨。你教给我们知识,塑造我们灵魂。我想到的不唯是你,由于你,我想起了教师群体:缔造人类明的佼佼者。

2.肥公正传(伍叶铭)

新学期伊始,消息灵通的人士透露:历史老师r.程,将会成为我们的新头!众人一片哗然,质彬彬,身材肥胖的肥公——r.程怎能管得住我们这群野马呢?从此江湖多事了!没想到半个学期下,肥公竟然平添了许多神通,高招不尽,众人难以招架,只得个个俯首称臣。

究竟这肥公有何能耐,居然如此“霸道”呢?只因这肥公身怀四宝。众看官别心急,请听我慢慢道:

法宝一:请君入瓷法

走马上任后,肥公就充分发挥他的“外交手腕”和“美式公选法”,选出班上最有威信的“野马”,开了个研究会,研究如何搞好班上的纪律。于是乎,找缺点的找缺点,表决心的表决心,研究会成了检讨会、宣誓会。而后肥公就趁热打铁,任命他们为“钦差大臣”,分管班上的纪律,“野马”变了身份,肥公又迫不及待地亮出了他的另一法宝。

法宝二:污点记录法

大概班主任的心理学都学得比较好的缘故吧,肥公抓住我们太爱面子的弱点,在教室后贴了一张大白纸,谁违纪就给谁记个大黑点,称之为污点。哪个能容忍自己的名字后面排上一大串黑点呢?这一法宝让平时那些胆大者都心怯三分。但毕竟是新生事物,怀疑者颇多。大白纸刚贴出,就有几个同学糊里糊涂地榜上有“点”了,大有存心和肥公对着干之势。于是肥公又出人意料地用上了他的另一法宝。

法宝三:欲擒故纵法

中午,几位榜上有“点”的同学果然被叫到肥公的办公室。出时,他们竟个个带着笑容,几时见过“特别接见”的同学能笑着走出办公室?放虎归,必有后患。有个别同学为肥公暗暗担心。不出所料,第二天,那几个同学名字后的黑线又长了一些。不用说,自然又得去见肥公了,但这回出时,他们面上再没有笑容了。我们想,这回肥公终于开骂戒,但一问,却让我们摸不着头脑了——肥公两次接见他们都只询问了一些学习上的困难、对老师的意见之类的话。也怪,打这以后,那几个名字后的黑点再也不见长了。

法宝四:感情投入法

肥公的和蔼是折腾我们的又一原因。和他攀谈,没有紧张,没有拘谨,有的只是和朋友之间聊天一样的畅快。肥公常说:“什么都是这样,真是狗屎。”肥公的那句“狗屎”的口头禅,班上更是无人不晓。语言上拉近距离不算,肥公还善用“大音稀声”法宝。一次,面对班上的“堂风暴”,他就以许久的沉默为对策,迫使众“野马”慑服于“非暴力不合作”的仁慈与威严之下。经过这一遭,我们从心底里敬畏起他。

肥公的法宝不断,班上成绩明显提高。我们不由得感叹:肥公真不简单!

[学习过程]

1.请就这两篇或其中的某一篇做个评价,比如你认为成功的地方或需要改进之处,比如这两篇习作与你以前写老师的习作有何不同?

2.关于“记叙的角度”

(1)记叙的角度大致有几种?

(2)第一人称的记叙:以当事人的口吻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作者在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我们学过哪些以第一人称为记叙角度的?从例可以看出第一人称的记叙有什么妙处和不足呢?

(3)第三人称的记叙以局外人的身份记叙的,通常叫第三人称的记叙。这种记叙,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我们学过哪些以第三人称为记叙角度的?从例可以看出第三人称的记叙有什么妙处和不足呢?

(4)有没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呢?应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5)再次感悟各种人称的效果

a、如果把《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一中的“你”都改成“他”,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b.写老师能否用“第一人称”?用第一人称写可收到怎样的效果?

3.关于“切入点”

“切入点”即狭义的角度,教材在这点上混淆了视角与角度这两个概念。写作任何体的都有个角度的选择问题。就记叙类而言,“切入点”即作者选择和处理写作素材的着眼点,其目的是更好的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凸显事的启发意义。就像摄影,可正面,可侧面,可俯拍,可仰拍……选准了恰当的角度,就能拍出最佳艺术效果的照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切入的角度得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请同学具体谈《肥公正传》在“记叙角度的选择”上值得借鉴的地方。

(2)请同学想一想,要写出老师的个性,还有那些“角度”或“切入点”可供选择?

[堂作业]

1.试写一段字:完成后练习题一或练习题三。

2.例题演练:后练习五

[外拓展]

1.片断练习写一段描写老师的,赞颂老师的精神品质。

2.整篇作请以“老师有一颗火热的心”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标题自拟;④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堂反思]

[学习小结]

[参考答案]

《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导学案(二)

[学习过程]

1.学生回答。可能有如下几种答案:

①《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语言生动,富抒情性;《肥公正传》语言活泼、有幽默感。

②《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用第二人称写,好像与老师面对面交谈,有很强的抒情效果。

③《肥公正传》写出了老师的个性,让人感觉这是个活生生的有亲切感的老师。

④两篇都写了很多细节。等等。

教师总结:

这两篇习作的成功有很多因素,其中有两点大家应该注意:一是人称的变化,这在写作学上称为“视角” 即“记叙的角度”,《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用第二人称,不仅便于赞颂,也更便于把众多闪光的镜头组接在一起,而省去过渡的麻烦。二是切入点的选择,《肥公正传》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写活了一个个性鲜明的语教师。

2.(1)记叙的角度有三种,一是第一人称的记叙,二是第二人称的记叙,三是第三人称的记叙。记叙的人称,就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进行记叙的。

(2)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起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记叙只限于“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3)第三人称的记叙述,不受叙述范围的限制,能较自由广阔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

(4)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没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其理由是,第二个人称“你”(或“你们”)不能作记叙的立足点或观察点;另一种意见认为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其理由是,人称问题,是一个记叙“称谓”的问题,中用第二人称“你”(或“你们”)的称谓记叙,是一个客观存在,不能轻率地予以否定。

作为记叙的第二人称,在写作中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虽然在记叙中有时也会出现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但这只是“人称”,和“记叙人称”并不是一个概念。看一篇的记叙人称,主要应从作者记叙时的立足点、观察点着眼,从叙述者、读者和被叙述对象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不能做叙述者,也就是说,作者不能站在“你”和“你们”的立足点,叙述“你”和“你们”的事迹,实际上中的“你”或“你们”,只能代表读者或被叙述的对象。有些,有时采用第一人称记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在行中有时用“你”、“你们”、“朋友”等称谓呼唤读者,直接与读者发生感情上的交流。这里第二人称的出现,并未改变作者记叙的立足点,依旧属于第一人称的记叙,全篇以“我”作为记叙的立足点,为了记叙的亲切,往往用“你”或“您”称呼被叙述对象。有时采用第三人称的记叙,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叙述主人公的事迹,只是为了增强的感情色彩,用“你”叙述被叙述对象“他”,但这也并未改变叙述者局外人的立足点,也应划归第三个人称的记叙。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三种视角谈不上孰优孰劣,运用得当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即是最佳选择。

(5)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这篇习作中的“你”也可以换成“他”。但换后在抒情效果上可能要打些折扣。而一般意义上的第三人称的记叙。指的是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即中不出现“我”),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很多小说就采用这种视角。教材中把这种视角成为“全知视角”。采用这种视角记叙的好处什么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积累谈谈。(教材对此有明确表述)

3.学生回答。可能有以下答案:

①选择“肥公”最与众不同的细节,突出夫子的与众不同。

选择“肥公”作为教师最平凡最普通的一面,

避开了思维定势,没有写成“优秀教师风采录”。等等

教师总结:选择“切入点”的基本原则:新,奇,小、深。做到这几点,就能写出立意新颖深刻、个性鲜明的佳作。

②写老师的眼睛。

写老师的手。

写老师的记心与忘心,比如“我的老师忘心大”。

写老师的孩子对妈妈的看法。

写老师的衣着,老师很会打扮,很爱美,每天总让我们感受到青春活力。等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yi/34229.html

相关阅读:《故都的秋》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