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新生的心理误区及矫正
考上高中的学生都是初中学习上的佼佼者,绝大多数头脑聪明、才思敏捷,再经过三年的勤学苦练,他们中的大多数能够升入重点或一般本科大学。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经常发现:有一部分学生 高三,入学名次和成绩都不错,但半个学期、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下来,他们的名次和成绩与入学时比已相距甚远,其中有些学生精神面貌日渐颓废,个别学生即使经过老师和家长不懈的引导、教诲,最终也还是败下阵来,失去了进入高校深造的机会,着实令人为之惋惜。这部分学生数量虽然不多,但是他们在思想和学习上的变化会波及班集体,影响班集体在健康轨道上前进。因此,对这些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1)新生入学时的心理误区
这一部分学生今昔迥然有别,全在于他们入学后产生了种种的心理误区。
①自大自负。这类学生最大的特点是自我感觉良好。他们常常沉酒于初中时辉煌的战绩,固守于初中时的一套学习方法;他们认为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课程当然还是战果赫赫。因此,在名次和成绩都下降很多的时候,他们也不愿认认真真地总结和反思。这类学生往往是等到吃尽了苦头,才有所醒悟,于是奋然直追。其实,他们如果不走弯路,原本会学得更好。
②无法适应。首先,表现在学法上的不适应。重点中学的办学思想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基本的教学原则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都是较现代化的。有的初中囿于师资水平和教学手段,仍然是教师“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或者“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台下正襟危坐地听”式的“注入式”教学,甚至右的学科无法开设或者空设学科,这类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狭窄,习惯于“你讲我听、你说我写”。这类学生突然接触9门学科,入校就是自学导练,面对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他们既新奇、兴奋,又茫然不知所措,于是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没有规律,难见效率。其次,表现在生活上的不适应。有的学生来校前,没出过远门,没在外住宿过。入校之后,他们远离父母,一两个月才有一次回家,“想家想得直哭”。某班一位同学,开学后的两周里,她总是以泪洗面,闹着要转学。经过老师、家长、室友的解劝,一个月后才有所好转。现在独生子女多,父母溺爱,有的学生连衣服都不会洗,将换洗的衣服鞋袜积攒到回家时拿回家让父母洗的现象并不鲜见。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滋长着这类学生身上的娇气,在突然降临的困难和挫折面前,这类学生只能束手就擒。
③盲目放纵。这类学生占其中的大多数。面对重点中学百分之八九十的高升学率,这类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前脚迈进了重点中学,后脚就跨人了大学”。因此,历经一番拼杀才挤进重点中学的他们产生了歇一口气休息休息的想法。于是,他们说说笑笑,逗逗闹闹,吃吃喝喝,交友玩乐,随心所欲,老师留的作业弃置一边,校班的规章制度置之不理,两三年的时光匆匆而逝,到了会考、高考时,他们乱了阵脚。
④心理失衡。重点中学的学生大都在初中担任过班、团干部,他们获得过多种荣誉、奖励,是学校、老师、家长百般呵护的对象。有些学生进入重点中学后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令人羡慕的光环消失了,于是,他不平衡起来:我的入学名次和成绩都比他好,为什么他就能又当干部,而我却成了一名无名小卒呢?难道我不如他?课上想,课下还想,久而久之,成了心理痛疾。
(2)心理误区的形成原因
①高期望值与现实的反差
许多学生在未进入高中前,受初中教师的教育影响与社会、家庭的灌输,对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充满了太多的向往与期待,形成以考进重点高中为荣的观念,并为之付出相当大的努力。而一旦自己真正成为这中间的一员时,他们可能还未真正体味重点高中的内涵,只是从表面上去感觉现实中的重点高中,并发现与他们想像中的重点学校存在不少的反差,有的甚至认为连教学的硬件、软件设施还不如初中学校,由此形成一些失落,并进而表现出抑郁和焦虑。
大多数学生在进入重点中学后对未来充满了太多的期望,他们希望在这样的学习氛围内能不断上进,优等生如此,差生也一样。但在人才荟萃的重点中学,由于各种原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的学生发现自己的成绩与预先所期望的目标相去甚远,特别是自己经过努力后成绩仍没有多大进步的情况下,难免产生对前景的担忧,焦虑感油然而生。
②要独立与能力弱的对立
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在思想意识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的自主意识与独立观念开始萌芽,到了高中已经形成很明显的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并且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较初中阶段明显增强。在不少学生的心目中已自视自己是大人。独立意识虽然增强,但学生的自理能力并未得到相应的发展。随着当前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学生长期生活在父母包办的氛围中,生活自理能力并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他们在学校里一碰到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往往解决不了,有的就抱怨社会、家庭、学校为自己创造的条件太少。特别是当前不少重点中学实行寄宿制,过惯了养尊处优生活的高一学生,一旦离开父母的帮助,则显得孤独无助。有些学生口头上或表面上表示要独立处事,但是思想深处以及行动上、生活中均期望得到别人更多的帮助与照顾。这种情况多见于刚入校的学生,不适应问题在短时间内就给学生带来很多的焦虑与不安。
③新鲜感与怀旧感的冲突
中学生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喜好接受新鲜事物。当他们刚到重点高中,面对教师、教室、校园、学生寝室、同学等一切都是新的,自然就产生一种新鲜感,但这种新鲜感显然不会持久。当这一切对学生都显得平淡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新的环境其实并不如自己想像的美好,随着父母的离去,身边又没有太多的朋友相伴时,他们特别想念家人,渴望回到过去的生活情境中来填补自己的孤独。他们希望过去活动群体的回归,这种怀旧情节使学生会在刚入校的几周内感到特别烦躁不安,而且对于那些交际能力不强,适应能力差的学生持续的时间会更长。
④松懈感与压力感的矛盾
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上认为经历了中考的洗礼,进入高中可以松一松。他们对于学习还停留在初中阶段的那种感觉上,不明白重点高中的学习与初中学习已经发生了质的区别。高中阶段,各学科中章节的关联度很大,一旦落下了一部分,甚至可能对学习的全局产生影响;同时高中为确保学生在三年后有所作为,教师们始终给学生调紧了弦,上课、作业、复习、考试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不能承受压力的学生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感到无所适从。而当部分学生在松懈了一段时间后,一旦意识到自己的落后,想奋起努力可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面对优胜劣汰的无情结果,学生的焦虑心明显表露出来。
⑤失落感与慰藉感的交错
高一部分新生其实也是中考的受挫者,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重点中学,他们心中在经历了挫折后得到了一丝慰籍,但是思想深处还是免不了有些自卑,认为自己比别人低了一头。这些学生也许比一般同学更渴望成绩的进步,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是,当他们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学习后,可能因为原来的基础、后发能力等各种原因,成绩还是不尽如人意时,那种压抑担忧差不多取代了原先的希望。
⑥成就感与失落感的碰撞
这种情况多见于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他们从来可能处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氛围中,中考也是一路顺风进入重点高中的。但是,这些学生大多自视甚高,自我要求很多,没有认识到重点高中各路高手均云集一处,仍旧将自己定位于初中阶段时的优秀者行列。而竞争的事实必然使一部分学生与他们预定的目标相去甚远。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在那些优等学生身上时,他们心理承受能力要比一般学生更为脆弱,根本无法接受这一事实,自尊心受到严重影响。
(3)心理误区的矫正
矫正学生的心理误区关键是对症下药,结合教育实践,重点包括三个问题。
①思想教育要跟上、到位
原本优秀的学生所以出现种种心理误区,归根结底缘于他们思想认识上的错误,所以矫正心理误区,首先要矫正其错误的思想认识,否则,这些学生很有可能滑落到差生行列。
开学初的思想教育定准航向。一个班集体好比一艘大船,同学们就是船上的船员班主任忧是船长。这艘大船的航行目的地是哪儿,旅途中要经过哪些海港,要遇到什么样的大风大浪,这艘大船有什么性能特点,船员要遵守哪些操作规程才能保证航行安全,诸多问题都应该在扬帆远行时讲明讲清。因此,在开学初的几节班会上,班主任要为学生详细介绍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讲解怎样做才符合一名高中生的要求,告诉学生入学初容易出现的心理误区及危害,并以身边活生生的例子引导、教育他们。如,请已升入大学的师哥师姐到班里为他们现身说法;读《一位高考“状元”的自述》、《神童张满意》等一类文章,并和学生讨论制定出“严谨、求实、团结、创优”一类的班训,让学生明确:一入学就必须务本求实、锲而不舍,引导学生制定一学期、一学年、高考的奋斗目标。
平时的思想教育加油鼓劲。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发现一些苗头性的思想倾向要及时纠正,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手段为同学们加油鼓劲,全力营造一种积极的、正确的氛围。比如,经常出主题鲜明的黑板报,如:上了重点中学就等于进了大学的保险箱吗?一名合格的高中生应该怎样做?找回自我,珍惜拥有,等等。还有,可以创办的班级周报、班主任简报,并辟出专栏,刊载同学言论或介绍先进人物事迹。 阶段性的思想教育调精航向。半个学期过去了,学生由原来对学校、对高中生活的兴奋、模糊逐渐变得沉稳、清晰,有心理误区的学生逐渐明朗。这时候,班主任一定要组织开好期中、期末考试的总结会,让那些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和集体介绍经验,也请失败的个人和集体谈谈教训。这样,就从正面树立了典型。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失败的同学和集体会从中汲取经验和动力。
定期的思想教育校正航向。人是有惰性的,学生在学校时间一长了,对有些事物便熟视无睹,没有了新鲜感,甚至会产生麻木感。这时,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唤醒”这样的学生。我认为定期展开讨论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助于激醒出现这种意识的学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讨论会后,让学生写写总结,则又使学生的思想认识趋向理性化、深刻化了,这无异于给学生注入一支清醒剂和镇睁剂。三年下来,这些书面总结真实地描画出学生心理发展的轨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建立合理档案,进行心理辅导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yi/38978.html
相关阅读:数学:学透三大知识版块重、难点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