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七)
第二部分 人地理 第五、六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
        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中国大规模的铁路建设目前正在各地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全国正在建设的铁路重点工程达150条,总投资超过1.2万亿元。铁路建设投资已成为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有力支撑。据此回答1~2题。
1.近年,我国重点发展的交通运输是
2.(  )
①铁路运输 ②公路运输 ③管道运输 ④航空运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我国各地大规模进行铁路建设的最根本目的是
(  )
A.使铁路主干线更加畅通
B.缓解人口流动带的巨大交通压力
C.加大铁路干线的货物运输量
D.适应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
【解析】 第1题,铁路、公路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交通运输方式。第2题,大规模建设铁路主要是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答案】 1.A 2.D
(2010年泰安质检)下图为某交通运输方式以澳门为中心的等时线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交通运输方式为
(  )
A.水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铁路运输 D.高速公路运输
【解析】 根据图中等时线的数值与距离可知该运输方式应为航空运输。
【答案】 B
4.如果以该图信息作为研究依据,则最能反映的问题是
(  )
A.澳门工业原料的地范围
B.澳门工业产品的覆盖范围
C.澳门农产品的地范围
D.澳门旅游业的最优吸引半径
【解析】 澳门第三产业发达,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图示信息最能反映澳门旅游业的最优吸引半径。
【答案】 D
(2009年北京海淀模拟)下图为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示意图。其中专线穿过的张茅隧道是目前世界上首座在湿陷性黄土上建设的、超大断面特长铁路隧道。由于湿陷性黄土遇水成泥,工程的安全风险和施工难度世界罕见。据此回答5~7题。

5.下列关于郑西客运专线走向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

6.造成张茅隧道工程艰险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地处我国断裂带,地层构造不稳定
B.湿陷性黄土遇水成泥,开挖大断面隧道时非常容易变形塌方
C.需穿越的体主要为背斜构造,岩体承压能力较差
D.石质隧道,距离长,地质构造复杂多变
7.郑西客运专线的开通将带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拉近西部大城市和中部大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
B.加强煤炭的外运能力,促进能的跨地区调配
C.促进中西部之间的经济化交流
D.带动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解析】 第5题,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分布的首要因素,即城市分布是影响郑西客运专线的首要因素。但在线路的具体设计上,地质地形等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从发展的角度看,现代城市的分布与河谷地形有密切的关系。第6题,从图示可以看出,张茅隧道刚好要穿过一段黄土层,而湿陷性黄土遇水成泥,加上开挖大断面隧道时极容易变形塌方,工程非常艰险。第7题,客运专线与煤炭的运输无关。故选B。
【答案】 5.A 6.B 7.B
(2010年东北联考)2008年9月26日兰渝铁路在兰州市开工建设。兰渝铁路是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干线,是继青藏铁路后西部地区的又一条国土开发性主干线。读兰渝铁路示意图,完成8~9题。
8.关于兰渝铁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处于青藏高原、秦岭脉和四川盆地交界处,地质地形条复杂
B.沟通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
C.缩短了西北、西南两大经济区域间的时空距离
D.使沿线生态环境问题加剧
9.以下铁路线中与兰渝铁路相交的是
(  )
A.成昆线 B.宝成线
C.湘黔线 D.焦柳线
【解析】 兰州市位于秦岭以北的黄河谷地,而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兰州位于气候相对干旱的西北地区,重庆市则位于我国大西南。兰渝铁路的修建有许多积极意义。铁路修建会对沿线环境产生影响,但处理得当,不会加剧沿线生态环境问题。该铁路会与宝鸡—成都铁路线相交。
【答案】 8.D 9.B
读我国某市城区规划图,回答10~12题。

10.有关图中富居家具城选址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B.靠近居民区,便于扩大销售
C.靠近家具生产厂,以减少运输费用
D.靠近国道,便于产品出口
11.图中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布局最突出的优势是
(  )
A.接近银行,便于金融流通
B.位于市中心,消费人群集中
C.相互靠近,便于互通有无
D.该处地价高,可显现企业实力
12.图中夜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货充足 B.人口集中
C.交通便利 D.金融市场活跃
【解析】 本题组利用城市规划图考查商业网点布局。从图中可知富居家具城靠近城市边缘交通干道,符合交通最优原则。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等布局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群集中。夜市以日常消费品交易为主,需要靠近居民区。
【答案】 10.A 11.B 12.B
(2009年百校联考)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氮肥,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城市中日益增多的机动车排放的尾气,规模化养殖场排放的畜禽粪便等,使“氮污染”已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据此回答13~14题。
13.据卫星传回的“全球二氧化氮污染图”显示,欧洲和北美洲的一些大城市上空二氧化氮密度很高,这最有可能与这些地区
(  )
A.大量使用氮肥有关
B.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氟氯烃有关
C.城市中日益增多的机动车辆有关
D.规模化养殖场排放的畜禽粪便有关
14.我国是世界上氮素化肥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无机氮的化合物随江河大量排入我国近海,带的后果是
(  )
A.抵制海水水面蒸发 B.水体富营养化
C.水循环速度改变 D.海生植物大量死亡
【解析】 欧洲和北美洲城市中二氧化氮增多,主要是大量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氮磷化合物排入水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在河湖等内陆水体中产生“水华”现象,在海洋中产生“赤潮”现象。
【答案】 13.C 14.B
目前全球有11亿人缺乏安全饮水,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预计到2025年,全球2/3的人口将生活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地区。有资料表明,伴随水资危机而出现的“环境难民”在1998年达到2 500万人,第一次超过“战争难民”的人数,据预测,在2025年之前,由水荒导致的难民多达1亿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15~16题。
15.世界性水资紧张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类不合理地开垦荒地 B.酸雨和臭氧层的破坏
C.气候变化 D.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
16.在目前状况下,缓解水资紧张的主要方法是
(  )
A.减少浪费和污染 B.加强海水淡化
C.发展生态农业 D.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解析】 本题组考查资短缺问题的相关知识。第15题,局部地区的水资紧张主要是由于水资分布不均,而全球性水资紧张则主要是由于生产生活对水的需求增长过快。第16题,目前条下缓解水资紧张重点放在节流,即减少浪费和污染。
【答案】 15.D 16.A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回答17~18题。

17.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的是
(  )
A.忽如一夜春风,千树万树梨花开
B.西塞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解析】 图示内容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只有选项B符合。
【答案】 B
18.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口多,增长快 B.不合理利用资
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D.工业化快速发展
【解析】 四个选项均是我国南方低丘陵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是人口多,增长快。
【答案】 A
广义的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最近,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专家利用卫星遥感绘制了首张全国湿地遥感图,从1990~2000年十年间,中国湿地资减少5万多平方千米。据此回答19~21题。
19.下列人类活动中对湿地资的开发合理的一项是
(  )
A.砍伐红树林建海滨浴场
B.建立湿地资的自然保护区
C.在三江平原上开垦沼泽,扩大耕地面积
D.大量猎捕湿地中的珍禽,发展餐饮业
【解析】 湿地资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等功能;对于湿地资不能盲目地开发破坏。
【答案】 B
20.沼泽作为湿地的一种类型,下列因素与其形成的原因无关的是
(  )
A.植被 B.地质地貌
C.气温 D.气压带
【解析】 植被影响着水的涵养能力,气温决定着蒸发量,地质地貌决定着下渗量,而气压带与沼泽形成无关。
【答案】 D
21.下列体现湿地资主要的环境效益的是
(  )
A.提供水资 B.防风固沙
C.调节气候 D.保持水土
【解析】 A项体现经济效益;森林在干旱地区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在湿润地区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湿地在这两方面无显著的环境效益。
【答案】 C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人类社会由原始明时代向农业明时代转变,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  )
A.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食物
B.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提高
C.国家独立与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D.全球气候的变化更适合人类生存
【解析】 人类社会由原始明时代向农业明时代转变,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食物。
【答案】 A
23.图中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和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分别是
(  )
A.原始明时代、工业明时代
B.环境明时代、工业明时代
C.环境明时代、农业明时代
D.工业明时代、环境明时代
【解析】 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是环境明时代,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是工业明时代。
【答案】 B
2009年4月22日是世界第40个地球日,地球日是由美国人海斯等发起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世人的响应而推广的,主要意图是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善待地球。据此回答24~25。
24.可持续消费意味着
(  )
①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 ②生物多样性和化多样性的保护 ③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 ④节水节能、垃圾分类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5.绿色生活可以包括
(  )
①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②节约资、重复利用 ③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④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⑤循环回收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③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本题组以“地球日”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含义的理解。第24题,可持续消费不仅要开发利用可再生资,对非可再生资同样要进行开发利用。第25题,只要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都应是绿色生活。
【答案】 24.C 25.D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该工程总投资2 209.4亿人民币,是建国以一次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工程。
材料二 京沪高速铁路示意图
材料三 现有的京沪铁路长度仅为全国铁路营运线的2%,但它连接着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大经济圈,承担着全国10.2%的铁路客运量和7.2%的货物周转量,其运输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4倍,由于其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因此严重制约了沿线经济发展。
(1)决定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首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2分)
(2)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将优先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建设,其目的不是为了(2分) (  )
A.保证运输的高安全性
B.节约土地资
C.方便铁路两侧的车、人通过
D.降低建设成本,减少投资
(3)以下铁路线中与京沪高速铁路相交的是(2分)
(  )
A.哈大线 B.浙赣线
C.成昆线 D.陇海线
(4)根据材料三,简述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性。(4分)
(5)京沪高速铁路连接我国两大综合性工业基地,试分析这两大工业基地的发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区位因素。(6分)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经济因素 (2)D (3)D
(4)缓解京沪铁路运力长期严重紧张局面;形成我国铁路客运专线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5)相同点:交通便利、平原地形、农业基础好、劳动力资丰富、技术力量雄厚、市场广阔
不同点:沪宁杭工业基地矿产资贫乏,水资丰富;京津唐工业基地矿产资丰富,水资贫乏
27.读欧洲区域分布图和鹿特丹港区水域和陆域状况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b图北部地区海岸线曲折,湖泊众多,试分析其形成的地质原因。(2分)
(2)A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海港之一,为什么该海港能终年通航?(3分)
(3)甲是进入欧盟的一条重要海上运输线,试列举该运输线运送的主要货物。(3分)
(4)B海港是欧盟的大门,结合a图分析该港口形成的主要区位条。(4分)
【答案】 (1)冰川(冰蚀)作用。
(2)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较高,终年不结冰。
(3)主要货物:石油、铁矿石、食品等。
(4)鹿特丹港既位于大西洋沿岸,又位于(莱茵河)河口,水域(航行、停泊)条好;地形平坦开阔,筑港条优越;经济腹地广阔,且经济发达等。
28.阅读以下材料和我国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及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目前,我国农业部正在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重点建设以农村户用沼气为纽带的种类生态农业模式。其中“四位一体”模式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将沼气池、猪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及结构图
(1)日光温室为沼气池、猪舍、蔬菜创造适宜的________、________条;猪的呼吸、沼气燃烧为蔬菜提供________(气体),蔬菜的光合作用又为猪的生长提供________(气体);猪和人的粪便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为农户提供________,还产出沼渣,沼液,为蔬菜提供__________________。(6分)
(2)结构示意图中所显示的生产过程中,过程________的环境效益最大。(2分)
(3)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一种与此生态农业模式类似的案例。(2分)
(4)简要分析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种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2分)
【答案】 (1)温度 湿度 二氧化碳 氧气 燃烧(能) 有机肥料 (2)2
(3)北京市大兴区留民营村生态农业。
(4)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或形成生态良性循环),达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农产品无害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提高生活质量。
29.(探究创新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漫画:颁奖会

材料二 某工业园区“生产链”示意图

材料三 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

(1)读材料一,图中几家企业正在接受颁奖,你能发现这些企业有什么特点?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问题?(3分)
(2)材料二工业园区存在着这样一个工业“生态链”,这是“循环经济”理念的一个产物。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3分)
(3)读材料三,判断“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是否合理________,若经济按此模式发展下去,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三方面将如何变化?(4分)
【解析】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一反映了目前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对环境的破坏。材料二中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提高资利用率,并促进可持续发展。材料三从宏观层面展现了循环经济的意义。
【答案】 (1)这三家企业均属污染型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现象。
(2)减少资能消耗,提高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避免“先污染后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3)合理 环境质量提高;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良性发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yi/46402.html

相关阅读: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