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90分钟,满分100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本部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它填涂在答题卡上。)分封制和宗法制是我国古代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对我国社会发展乃至习俗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1-3题。1、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福建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3、下列对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秦始皇不仅建立了大一统帝国,而其所开创的政治模式大都为后代所继承,其中尤以皇帝制度最为显著,据此回答4-7题。4?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A.炫耀文治武功 B.树立专制权威 C.制造暴政依据 D.宣扬君权神授《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①负责管理军事 ②负责国家监察事务 ③执掌群臣奏章 ④帮助皇帝处理政事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7、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内阁制代替三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据《史记》记载,汉文帝佞臣邓通曾对丞相申屠嘉礼仪怠慢,申屠嘉严斥邓通,并招其至丞相府,依律欲斩之,后文帝求情方才得免。这说明A.汉初礼仪制度至上,无人可以违背 B.汉初丞相位望隆重,皇帝也礼让三分C.丞相中屠嘉专权,汉文帝大权旁落 D.丞相申屠嘉刚直不阿,坚决维护法度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中朝”、“外朝”制度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这一现象出现于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12、《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主要反映出A.历朝皇帝关注先帝的言行举止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专制制度到达了顶峰 D.记注官记载的史料有误不实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D.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一评价主要是指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B.汉代实行察举制C.重用侍从以削弱相权 D.汉初郡国并行制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行省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他主要是在地方上监察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①刺史 ②都察院 ③御史台 ④参知政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A. B.C.D.理清历史发展线索与把握阶段性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面。依据下图显示的内容,③填入以下哪一内容最为合适?A.世卿世禄 B. C.才能道德 D.文化文章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官僚)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就传统官僚专制社会所具有的社会流动程度而言,中国可以说是人类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具阶层开放性结构的社会。”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的主要因素是A.卖官鬻爵 B.土地自由买卖C.科举取士 D.农民起义改朝换代清朝官员曾与外国使者拟定一条约草案:该草案达成于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攫取上述特权时还要求清政府A.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B.赔偿日本白银4.5亿两C.割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D.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右图是1909年春刊发在上海《时务报》上讽刺清政府的漫画。某学习小组对此进行解读,最恰当的是A.灵活的策略B.洋人的朝廷 C.无奈的选择D.末日的徘徊20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该笑话讽刺了A.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B.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C.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D.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C.抗日战争中日本攻占台湾 D.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占据台湾27、右图义和团散发的宣传揭帖,该揭帖把帝国主义和教会侵略势力喻为猪羊,画边题联为:“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颈,问畜牲还想来么。”从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A.表达了义和团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决决心B.反映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C.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指在华洋教势力D.放弃对清政府的幻想,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反侵略斗争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竭力篡改侵略历史,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下列对此进行反驳的史料最直接最有力的是A.《南京!南京!》电影(2009年) B.《蒋介石日记》(1915—1949年)C.《东京新闻》南京报道(1937年12月13日)D.《南京大屠杀史研究》(2015年)“1938年3月底到4月初,他们(日军)遇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伤亡达三万人 之众。这是自南京沦陷后中国方面的第一个大捷。”此“大捷”应是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30、右图是张乐平先生1938年5月创作的漫画,其创作意图是A.庆祝日本侵华计划破产 B.坚定民族抗战必胜信念 C.呼吁国共合作共赴国难D.歌颂军民合作首战告捷 31、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美国空军在轰炸了某国的首都后,在中国大陆迫降。其中有一个士兵被迫从飞机上跳伞,当他踏上中国的土地时,看到当地居民跑向他,他就挥着手,喊出他会说的唯一句中国话“美国,美国”当地居民听了都笑开来,拥抱他,像欢迎失散多年的兄弟一般。故事中的被轰炸的“首都”是A.柏林 B.重庆 C.东京 D.罗马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五十年以来最大之国耻与余个人历年所受之逼迫与侮辱,至此自可湔雪净尽。”日记所反映的事件是A.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成立 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C.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 D.国共签订《双十协定》? (2分)(3)材料四反映了隋唐的什么制度?(2分)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实施这一制度的主观目的。(2分)(4)材料五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4分)(5)以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6)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4分)34、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史料观。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1972年9月28日,周总理和田中角荣举杯庆祝中日建交(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yi/472464.html
相关阅读:辽宁省大连市20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