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1.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3..一、本大题小题,共分胡贸棺记(明)唐顺之书佣胡贸,龙游人,父兄故书贾。贸少乏资,不能贾,而以善锥书往来诸书肆及士人家。余不自揆,尝取《左氏》、历代诸史及诸子大家文字,所谓汗牛充栋者,稍删次之,以从简约。既披阅点窜竟,则以付贸,使裁焉。始或篇而离之,或句而离之,甚者或字而离之。其既也,篇而联之,句而联之,又字而联之。或联而复离,离而复联。错综经纬,要于各归其类而止。盖其事甚淆且碎,非特他书佣往往束手,虽士人细心读书者,亦不能为此。贸于文义不甚解晓,而独能为此,盖其天窍使然。余之于书,能及古人蚕丝牛毛之万一,而贸所为,则蚕丝牛毛事也。贸平生无他嗜好,而独好酒。佣书所得,钱无少多,皆尽于酒。所佣书家,不问佣钱,必问:“酒能厌否?”贸无妻与子,佣书数十年,居身无一垄之瓦,一醉之外,皆不复知也。其颛若此,宜其天窍之亦有所发也。予年近五十,兀兀如病僧,益知捐书之乐,视向所谓披阅点窜若雠我者。盖始以为甘而味之者也甚深,则觉其苦而绝之也必过,其势然也。余既不复有所披阅点窜,贸虽尚以佣书糊口诸士人家,而其精技亦虚闲而无所用。然则古所谓不能自为才者,岂独士之遇世然哉!此余与贸之相与,始终可以莞然而一笑者也。予既不复有披阅点窜,世事又已一切无所与,则置二杉棺以待长休。贸无妻与子,无一钱之畜,死而有棺无棺不可知。念其为我从事久也,亦以一棺畀之,而书此以为之券云。呜呼百余年后其或行于世而又或偶有好之者慨然追论其故所删次之人则余之勤因以不没而贸乃无以自见是余专贸之功也。余之书此,亦以还功于贸也。虽然,余既以披阅点窜为雠,而岂欲后人又以披阅点窜知余也哉。【注】锥书:连缀编排。点窜:修整字句;润饰。错综经纬:纵横交错,规划结构。蚕丝牛毛:喻多而细密。颛:同“专”。天窍:天生的悟性。.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不自揆揆:度量、揣度B.觉其苦而绝之也必过绝:断绝、摒弃C.岂独士之遇世然哉遇:对待、对付D.亦以还功于贸也功:功劳、功绩.下列句子全都是作者写作此记的缘由的一项是()①以善锥书往来诸书肆及士人家       贸于文义不甚解晓,而独能为此 居身无一垄之瓦,一醉之外,皆不复知也古所谓不能自为才者,岂独士之遇世然哉念其为我从事久也,亦以一棺畀之  贸乃无以自见A. B. C. D.8.。(分)(1)虽士人细心读书者,亦不能为此。(2)居身无一垄之瓦,一醉之外,皆不复知也。9.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呜呼百余年后其或行于世而又或偶有好之者慨然追论其故所删次之人则余之勤因以不没而贸乃无以自见是余专贸之功也眼儿媚石孝友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数竿修竹,几叶芭蕉。【注】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张说《戏草树》:“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概括词中“萱草”“修竹”“芭蕉”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简要分析这首词在用字方面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分)、11.下列对于马寅初的“人口论”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当许多人还没有重视中国人口问题的时候,马寅初预警了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提出控制人口增长已刻不容缓。B.马寅初的“人口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远见卓识,提出了实行计划生育的建议,批判马寅初使中国失去了及时控制人口数量的机会。C.国内在学术界掀起的针对《新人口论》的大批判,开始还是纯粹的学术争论,但很快演变成了一场政治运动。 D.马寅初坚持自己的人口论,是因为他的理论的提出是科学严谨的,并且提出了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办法。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经济学家,马寅初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艰难的境遇中;体现出了高贵的品质。 B.马寅初抨击蒋介石,主要是因为蒋介石维护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利益,大发国难财,而不只是出于私怨。C.“马首是瞻”是人们对马寅初爱国行为的褒奖,表达了人们对他的信任、支持、拥戴和景仰之情。 D.在关系自己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马寅初始终坚持自己人生理想,一次又一次作出了令世人惊叹的抉择,表现出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赤诚。 13.马寅初一生作出了多次重要抉择,结合本文,简要概括。(3分)14.文章题为“大气人生”,“大气”包含着马寅初的哪些品质?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3分)寒 色龙应台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他问的是,“家,是什么?”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也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 ,他坚持你要带伞。烫的便当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身还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晚了,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黑甜时间。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 时候。窗外丝缎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用一个厨房。窗外飘着 陌生的冷雪,可是厨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个又一个的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加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很多,一会儿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在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 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塞进他的书包里。周末,你骑机车去市场,把两个女儿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一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15.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两句诗在文中有哪些作用?(3分)16.文中三次写到栀子花,它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4分)17.作者眼中的“家”既简单又复杂,作者对人生的幼年、中年和老年这三个不同阶段的“家”有什么感悟?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三、本大题2小题,共5分。18. 单选题(2分)贾宝玉身上的通灵宝玉上刻的铭文是什么?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你证我证,心证意证你证我证,心证意证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与数字三有关的故事。纳尔逊?曼德拉,领导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父,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我们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受到最高程度和最大规模集体敬仰的人物。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4分)  请以“我的内心世界”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语文答题卷题目选择题默写题古文诗歌鉴赏阅读1阅读2名著阅读语用题作文卷面分总分得分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题号2345671112202122答案一、(23分)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多选则按前4题计分)(8分)⑴ 广东省东莞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yi/47857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