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知道不同的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了解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重要性。
二、预习内容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1、直接选举。由选民 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我们称为 它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 的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
2、间接选举。先有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有 这种选举叫做 。这种选举方式适用于 、 的情况。
3、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 相等,我们称之为 。它的好处是可以比较充分的考虑 的合理性;其不足在于,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 ,影响选民的积极性。
4、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 。我们称之 。它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 ,
在 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但是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发生 , 等情况。
5、确定选举方式的条。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 、 、 等具体条确定。
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含义,优点和缺点,适用范围并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
优点
缺点
差额选举等额选举
优点
缺点
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 和 ,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更好的管理 ,管理 ,管理 。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 、 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
的体现。
公民行使选举权应
要
在 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三、提出疑惑
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道不同的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了解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重要性。
二、学习过程
【探究提高】
1.教材p16-17的虚框
2.有人认为,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能体现民主。你认为是这样么?
三、反思总结、知识结构——构建体系,把握联系
四、当堂检测
1、下列选举方式中属于间接选举的有( )
A.某班同学投票选举自己的班长 B.某村村民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
C.某镇各户代表对镇长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
D.某乡镇投票选举本乡镇的人大代表
2.2008年,上海市区、县人大进行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全市1000多万名选民投票选举产生了5000多名新一届区县人大代表。我国区、县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是 ( )
A.等额选举 B.直接选举 C.间接选举 D.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
3.下列对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的选举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实行直接选举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的意愿 ②直接选举一般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实行 ③差额选举能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的合理性 ④差额选举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为了顺应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已经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 )
A.村级 B.县级 C.省级 D.全国
5.由于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选民的化水平等具体因素的制约,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选举方式不同。影响选举方式的客观因素是 ( )
①选民的化水平 ②选民的民主意识 ③选民的物质生活条 ④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6、2008年12月18日,江西省贵溪市周坊镇庙头村进行村委会的选举,选民们都进行了投票,但他们各有各的想法。村民甲说:“选举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要珍惜手中的选票。”村民乙说:“选举与我没有多大关系,随便选一个就行了。”村民丙说:“选举与我无关,我是谁都不选。”
请用政治生活知识,评价上述三位村民的观点。
后练习与提高
1.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在选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如“贿选”等,这种行为( )
①严重危害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败坏了社会风气
②妨碍了村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③违反了选举法的有关规定
④破坏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这是因为( )
A.选举方式的选择受人的心理因素的制约
B.选举方式的选择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
C.选举方式的选择受地理环境的制约
D.选举方式的选择受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选民的化水平等具体条的制约
3.某村在进行村委会主任选举时,选民们都投出了自己的一票,但对这一票投给谁,选民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假如你是这个村的村民,在投票的时候,你应当首先考虑的是( )
A.当选者的人缘,不得罪人
B.当选者为人老实,心眼好,诚实肯干
C.当选者为人正直,能为大家办实事
D.当选者有社会关系
4.2003年5月2日,湖南株洲市映峰居委会的61名选民向石峰区人大常委会提交了《罢免请求书》,要求罢免袁某的区人大代表资格,他们要求罢免袁某的理由是:袁某当选的选举程序违法;以权谋私;不能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选民依法要求罢免人大代表是( )
①公民行使对人民代表的监督权
②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的体现
③公民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的体现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当前,在不少地方人大代表选举中,常常有代表联名提名的候选人或“另选人”当选的现象。然而,有关领导以所谓“不是大会主席团推荐的候选人”等为借口,拖着不予认可。我国法律明确规定,选举各级人大代表时,选民或代表可以投赞成票,也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弃权,也可以另选他人。这“四个可以”的规定( )
①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为选民或代表自主地表达自己的选举意志、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
③说明依法享有选举权的公民叫选民
④表明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6、某村的村委会进行换届选举,没有按照程序逐户进行无记名投票,绝大部分选票都是原村干部及其家属代填的。村民认为,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他们的权利,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了这一情况,并要求重新选举。县人大表示,该村这次选举违反了选举法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责令重新选举。结果,在上次选举中落选的原村委会主任再次当选。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村民的行为说明了什么政治现象“
(2)作为公民,应该怎样珍惜自己的权利?
(3)我国是如何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的?
第二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参考答案
内探究学案:
1、第一,材料一和材料二的选举方式有什么异同?
(1)相同点:①都采用了演讲和答辩等形式,都带有竞选的性质;②都采用无记名、直接选举的方式进行投票选举;③都属于差额选举。
(2)不同点:①材料一是对村主任进行的正式选举,结果是直接产生村主任,材料二是对镇长候选人进行的选举,结果只是确定镇长候选人,镇长人选还有待进行正式选举;②材料一是全体村民都参加选举,材料二是各户派代表参加选举;③材料二比材料一更强调竞选的方式。
第二,你还知道哪些选举方式?
除了直接选举外,还有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
第三,你能对这几种选举方式的意义和效果,作出自己的评估吗?
这是学习中要探究的问题,这里不一定能回答出,等到学完本框内容后,可以得出比较明确的答案。
第四,材料三给了你什么启示?
这个问题不要求统一的答案,能讲出一两点即可。提示如下:
(1)新中国成立后,选举制度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正在逐步走向完善;
(2)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
(3)选举是体现公民民主权利的重要方面;
(4)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公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意识、参政议政的意识增强了。
2、从理论上讲,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民主、更完善,具有一些显而易见的优点:(1)选民的选举权可以直接作用于一切被选举人;(2)任何被选举人都能受到广大选民的直接监督;(3)选民个人的选举意志可以直接得到体现,而无须经过中介作用去表达。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选举实践中,直接选举并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实现的。目前,我国在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大代表的选举中,实行直接选举。但对于县(不含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仍然采取间接选举的方式。
1—5 CBDBB
6、①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权利是非常广泛的,其中最基本的权利就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每一个公民都应珍惜选举权,投出理性的一票。
②选举权是公民最重要的民主权利。公民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甲认识到了选举权对于公民的重要性,认为理性行使选举权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这是现代公民应有的素质,更直接体现了甲作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而村民乙和村民丙都没有认真、理性地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后练习与提高
1—5ADCDC
6、(1)说明我国公民的主人翁意识、民主参与意识在不断提高;我国公民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认真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2)公民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一要树立民主参与意识。这是珍惜民主权利的基础,也是培养公民意识的应有之义。第二要提高公民的民主参与能力。这是珍惜民主参与权力的关键。第三要积极参与实践。这是珍惜民主参与权力的目的。
(3)国家制定《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确认和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同时,我国村民的民主权利还有一系列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我国还有人大等国家机关的检查与监督,依法维护公民的民主权利。
点拨:本题以某村村委会在换届选举中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村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与观念的增强。以及公民如何珍惜自己的民主政治权利、国家所采取的保障村民民主权利措施。在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从三个不同的主体回答,即村民、公民、国家。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yi/50663.html
相关阅读:第一框 面对经济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