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一中2015级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学段考试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17.秦朝推行郡县制的积极意义在于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进一步加强君权C.防止地方官吏搜刮百姓D.完善地方机构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B.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C.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D.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意见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20.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21.北京孔庙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 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22.下列有关军机处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②军机处机构简单,③军机处的政治决策具有明显的开放性④军机处的建立,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25.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会议 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6.经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而指定,允许拥有奴隶、维护私有财产的成文法典是A.罗马法 B.英国权利法案 C.美国联邦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27.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这是因为英国“光荣革命”后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A.第一部成文宪法 B.多党制的议会C.总统制 D.君主立宪政体28.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29.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权益的要求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30.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三权”是指A.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 B.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C.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 D.监察权、考试权、行政权31.1789年,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道:“14日,星期二,无事。”然而,这一天却成为改写法国历史的日子。因为在那天( )A.第三等级召开了国民会议 B.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C.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 D.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32.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19世纪后半期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D.德意志统一的完成33.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 )A.《德意志帝国宪法》 B.英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英国《权利法案》34.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35.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36.“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抗日战争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37.《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38.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与这一局面的出现相关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9.右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树下部的字是“专制”,上部的是“立宪”)作者的意图是 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 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 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40.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的寓意是( )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73.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74.(15分)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材料二: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既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凇沪护军使卢永祥电》材料三:“本日公准曹汝霖辞职,似此可以谢国人乎?……查栖息于津埠之劳动者数十万众,现已发生不稳之象,倘迁延不决,演成实事,其危厄之局,痛苦有过于罢市者。”——天津总商会急电材料四:6月3日以后在学生要求下,上海商人罢市。商店门上贴着“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等揭贴。材料五 运动期间,浦东一带码头工人“全体一致表示,凡遇日本船只抵岸,不为起货,并分发传单,劝导各码头劳动界切实进行。”回答:(1)阅读材料,“此次风潮”是指近代史上什么重大事件?引起“此次风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从材料看,参加这次风潮的都有哪些人?说明了什么?(7分)(2)阅读以上材料,分析这次运动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起了什么作用?(4分)这场运动与我们今天哪个节日有关?今天我们纪念它有何现实意义?(4分)答案16——40 AADDC DBDCB ADCAB CDAAB ACCCC73.答: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10分)74.(1)答:事件:五四运动。(1分)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分)哪些人:参加者有学生、工人、市民各阶层人民,特别是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3分)说明了什么:说明这场运动掀起全国反帝封建斗争的高潮,中国人民觉醒了。(2分)(2)答:变化:五四运动后期,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工人、商人斗争与学生运动联合起来,形成规模巨大的群众爱国运动. (3分)作用:迫使北洋政府作出了让步,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1分)有关节日:五四青年节。(1分)意义:纪念他们那种“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五四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努力。(3分)!学优高考网!我的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段中考试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yi/586139.html
相关阅读:四川省雅安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考试试题 历史 扫描版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