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5——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试卷历史试卷命题人:洪山高中 叶茂审题人:武汉中学 戴兵红考试时间:本卷考试时间本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注重因地制宜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精耕细作的特点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以下各项是对这一的理解,其中恰当的是A.患 B.C. D.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7.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D.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9.右图反映了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的三角贸易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B.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C.非洲为业革命提供劳动力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去年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个省区市旱情不断加重,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下面是灾区广大军民开展生产自救时用到的工具,与第二次工业革命联系①官兵用塑料桶挑水抗旱飞机进行人工增雨 村民用抽水机抽水用汽车将水运到田间A.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1.下表反映了欧洲移民的迁移状况,其原因包括欧洲移民迁移状况表目的地时间范围人数阿根廷1856~19326 400 000加拿大1821~19325 200 000巴西1821~19324 400 000澳大利亚1861~19322 900 000英属西印度群岛1836~19321 600 000南非1881~1932900 000新西兰1851~1932600 000①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宗教迫害②开辟新航路发现了新大陆 ③目的地的人口比较稀少 ④生产率增长和医学进步导致欧洲人口急剧增加 ⑤铁路和船能将大批人运过海洋和大陆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千米),对该表格的最正确的分析是?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1870年210105938221880年37216917516581890年617224331349191900年760284402602024 A.科技革命开启了铁路事业迅速发展的历程 B.铁路运输的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完成 C. 工业化带动了铁路交通,铁路运输发达标志着世界工业化完成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加速形成使铁路运输走向全世界13.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说:“中国白银货币化促使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在中国与世界之间,建立了一种互动关系。……当时,世界上以白银作为支付手段的最大需求国是中国,不是西方。……因此,世界两大银矿开采地的白银,最终大部分流入了中国。这一现象之所以出现,关键是中国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当时中国的银价较高,在中外金银比价上,中国的金银比价是1:4,而在欧洲至少是1:12。在这一特定前提下,世界开采的白银大量流向了中国。”。 促成当时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因素是①新航路开辟,葡、西等殖民列强从美洲掠夺了巨额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市场 ②中国白银货币化使中国对白银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 ③中国银价较高 ④西方对中国商品的需求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14.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表述最正确的一组是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B.初步发展、黄金时期、较快发展、陷入困境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较快发展、下滑D.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15.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开展了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17. 1956年某县人均分配口粮401.6斤,现金42.85元,1963年人均分配口粮85.6斤,现金13.15元。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计划经济体制下严格控制生活资料 B.农业生产出现大倒退,经济比例失调C.人口生育高峰造成人口急剧膨胀 D.“大锅饭”浪费了大量的粮食和其他财物18.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一篇题为《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报道,并提出“温州模式”的概念。“温州模式”能够出现的前提是A.国有企业经营困难 B.城市基本实现工业化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人民公社体制的变革1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20世纪80年代,国家在右图所示地区采取的重大举措包括①创办经济特区 ②开放沿海港口城市③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④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A. 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有必要,这种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年份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金融机关其他国内法人外国法人个人其他1950年3.212.611061.311.91960年0.223.117.81.146,311.51969年0.332.221.33.240.l2.9对其解读有误的是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战后日本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25.美国学者彭慕兰的著作《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基本观点是:“1800年以前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没有一个经济中心,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完全为西方自己独有的内生优势;只是19世纪欧洲工业化充分发展以后,一个占有支配地位的西欧中心才具有实际意义。”对比所学的知识,本书意在A.批判在中西比较史研究中的“西欧中心论”模式B.解释西欧能够率先走出中世纪的主要原因是具有内生优势C.强调19世纪工业革命在欧洲的充分扩展使西欧处于世界的中心地位D.说明是1800年左右,而非1500年左右是欧洲和东亚社会在走向现代经济历程中的大分流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第26题20分、第27题30分,共50分。)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请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的哪些经济形态?比较材料三、四所反映的两种生产方式的异同点对于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在我国的产生,有人认为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有人认为是中国历史自然发展的结果。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材料一:“人们看到一些上流人士穿着印度棉织物……,那个时候,王后本人也喜欢穿着中国丝绸和日本花棉布(做的衣服)出来见客。还不止此,因为我们的家里、书斋里、卧室里都充满了这些织物:窗帘、垫子、椅子乃至卧铺本身都是白棉布和印花棉布。”同时在各方面响起了责难和抱怨的大合唱。如果人们继续宽容这种外来的竞争,那么英国的民族工业、享有特权的毛纺工业将会怎样呢?我们知道,毛纺工业是不惯于耐心忍受任何竞争的。英国议会赶快使它得到满意,1700年颁布了一道法令绝对禁止印度、波斯和中国的印花棉织物输入英国:凡因违法而被扣押的货物,应予没收、拍卖或再输出。——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1)英国议会为什么要颁布1700年的禁令?(4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该禁令的颁布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材料二:棉花如果没有取代亚麻、羊毛,成为欧洲最主要的布料来源,很难想象工业革命会取得成功。当初,欧洲人如果不是依赖殖民地的棉田取得棉花,而是在自己土地上种植棉花,那么它对欧洲土地、水、人力的需求势必增加,进而很可能使工业革命受挫。棉花没有大规模移植到欧洲。对欧洲而言,这或许是万幸之事。亚洲很多地区,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严重的损害了当地的生态系统。棉花是用水量大的作物,产棉区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非常严重。英格兰的新纺织厂机器隆隆作响,预示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而那些在自家附近生产棉花的人,则在和环境退化、土地与水不足等问题斗争。英国人的目标要锁定印度,殖民当局在印度征服适合种植棉花的土地。——摘自彭慕兰等著《贸易打造的世界》(2)依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工业化与殖民地的关系(4分),简述其对殖民地的影响。(2分)材料三:187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对英国的打击特别沉重,它的萧条达22年之久。在这种情况下,降低了生产费用和运输费用的洋货(包括棉纱和棉布),便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yi/616235.html
相关阅读:江西省新余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