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五校联考高一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表明( )A、商朝完全照搬和继承了夏朝的制度 B、周朝完全照搬和继承了商朝的制度C、夏、商早期制度对西周的影响微弱 D、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是相沿袭的2、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就确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下列关于中国商周暑期政治制度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皇权至上 ②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③神权与王权的结合④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山东省通常被称为“齐鲁大地”,这渊源于A、商代曾在建都 B、西周分封的齐鲁两国统治中心都在山东省C、山东省的行政区域与齐鲁两国的封地完全一致D、商代曾经在山东省建立齐鲁两个诸侯国4、《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候兼并5、2006年2月6日,吴文化发祥地江苏无锡梅村吴氏宗亲泰伯庙祭祖大典隆重举行,热热闹闹的泰伯庙会也揭开了序幕,海内外游客在这里细细品味二千五百多年吴文化的历史沉淀。中华民族这种尊祖敬宗的习俗源自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6、百家姓里有一“邱”姓,邱氏祖上为西周初年齐国诸侯姜太公。姜太公将他其中一个儿子分封在营丘(姜氏这一子孙遂以“丘”为姓,后世为避孔子名讳,改“丘”为“邱”),而齐国诸侯爵位则由姜太公长子继承。这实质上体现了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中央集权制7、“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8、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用小篆刻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其中“海内皆臣”这四个字最能表明秦朝A、国家统一 B、经济繁荣 C、文化统一 D、百姓安居9、“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句唐诗反映的是A、秦统一六国 B、秦北击匈奴 C、诸侯联合伐秦 D、秦征服岭南10、《汉书》在谈到秦的统一时说:“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最主要意义是A、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C、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D、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11、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记》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反映了A、皇权至高无上 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C、秦律严苛细密 D、丞相大权独揽12、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仅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13、明代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制“弗能改”的主要原因是……”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统治和经济基础26、有学者指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唐朝三省构成的权力中枢之间的运作是制度化、法律化的。……三省分割相权、相互制衡与纠错,这是种科学合理的权力结构。……三省分权制衡是个很大的历史性的政治体制进步。但该政治体制也有它的弊疾,三省之间尤其是中书省和门下省两省之间常有政见冲突,时有“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时有假公济私故意扯皮,常出现一些“日有争论、纷纭不决”的事情,影响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付刚《刍议唐朝中央政府的分权制衡》……美国宪法以简短的语言实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是分权与制衡的统一体……三权的分立与制衡不是简单的权力分配,也不是简单的权力制约,而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它对于维护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防止权力滥用和集中,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权力的制衡造成权力的效率低下、权力的相互倾轧、权力配合的缺失等。 ???魏海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三省分权制衡的利和弊病。(5分)材料二,分析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特点。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分权制衡的认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至东汉末年封建统治者不断补充健全岁举孝廉的有关规定,察举标准为“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宰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遇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后汉书?左雄传》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材料三 隋炀帝能够在传统取士科目之外创设足以开启新局面的新科目,无论如何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刘海峰《科举制的起源与进士科的起始》材料四 汉代的察举与唐代的科举基本一致……皆朝廷统一部署下,以按科取士、考试进用为特征的官僚选拔制度。——徐连达、楼劲《汉唐科举异同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察举制的基本特点,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西汉时期的主要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察制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对后世有何不利影响?(4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隋炀帝所开设的“新科目”是什么?有何“划时代的意义”?(2分)(4)如果不赞同材料四的观点,请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具有议会传统。自13世纪开始,议会在王权集中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君主的信任,并借此不断扩大自己的职权,独立性也不断增强。……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君主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利益关系,长期以来维持一种联盟的状态。他们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彼此扶助各自利益的实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霍布斯提出“必须有一个最高统治者,不然的话,在国内定要发生叛乱及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内战”,这正符合英国革命局势的发展。到革命后期,英国整个民族认识到,议会掌握无所不包的权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须的。同时,一个贤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认为是人民的幸福。这种尊崇王室的心态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是普遍的。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后来君主登上皇位的原因密切相关。——摘编自叶?阿?科斯明斯基主编《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许昌市五校联考高一第一次考试历史答案一、选择题33、(1)主要因素:历史传统的影响: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君主某种程度上利益的一致性;启蒙思想提供的理论依据;英国民族的心理需求;“光荣革命”的推动等。6分(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意义:防止专制独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6分!第9页 共10页学优高考网!!河南省许昌市五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yi/618365.html
相关阅读: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