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精练 (40)
现代文( 9分 每小题3分)
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科学家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 )
A.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长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B.向南极海域倾倒硫酸铁。
C.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以增加浮游生物数量。
D.向南极海域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
2.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
B.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
C.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总量将出现负增长。
D.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3.对文中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向海中释放的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既可检测硫酸铁的去向,也可辅助硫酸铁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
B.海洋生产力提高包括让蓝色海洋变绿,促进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使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成倍增长。
C.在南极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既有该海域的特殊性,又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D.向海洋投放硫酸铁后,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又形成新的温室气体来源,需慎重行事。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大铁椎传
清?魏禧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4.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 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省:探望。
B. 故尝与过宋将军。 过:经过
C. 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扣:通“叩”,询问。
D. 时座上有健啖客 啖:吃。
5.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 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 越国以鄙远。
B. 久居,祸且及汝。 若属皆且为所虏。
C. 夺其物,故仇我。 而右手?其胸。
D. 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不如因而善遇之。
6.下列对《大铁椎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开头介绍宋将军的“工技击”、“雄健”,是为了衬托大铁椎的勇武。用了以勇衬勇的表现手法。
B.文中了大铁椎的外貌和言行,表现了大铁椎的身怀绝技,轻捷善战的个性特征。
C.文中写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是为了正面表现他的紧张心理,这里也照应印证了前文大铁椎和宋将军道别时的话。
D.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渲染的大铁椎椎杀响马贼的肃杀气氛,烘托了大铁椎沉着应战的心理。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
而腰多白金。(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余干旅舍①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释〕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8.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5分)
答:
9.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10分, 每小题1分)
⑴满载一船星辉,
⑵ ,壮士一去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⑶大行不顾细谨, 。《鸿门宴》
⑷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
⑸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⑹真的猛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
参考答案
1.答案C( A项与第一段结尾一句完全吻合。B项与第一段第一句和第二段后半段吻合。D项与第二段后半段吻合。C项与最后一段内容吻合,但它不是这次研究的内容。)
2.答案B(A项后半句的意思在画线句中没有涉及。C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量将出现负增长”与原句意思似是而非。“负增长”指增长率为负值,即在规模、数量等方面有所减少或下降。根据划线句,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的确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总量是否减少或下降,仅从这一划线句不得而知。D项中“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吸收温室气体”与原文直接冲突。原文是说本来就可以吸收温室气体,不必等到海洋生产力提高后才具有)
3 .答案C(A项中后半句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B项说海洋生产力包括三项内容,把“让海洋变绿”、“提高藻类生长”、“促进叶绿素成倍增长”并列。根据原文第三段后半段,“让海洋变绿”不过是后二者一个形象化的说法而已,不能与后二者并列。C项与原文第四段内容完全吻合。D项“但又形成”在原文最后一段中的表述为“是否会形成”“尚待研究”,不吻合)
、古代诗文阅读(39分)
.古代诗歌阅读(10分)
8.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捣寒衣。
(5分。写出三个意象得1分,五个意象得满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yi/63511.html
相关阅读:2013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