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2014-2014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50分钟 分值: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立子以嫡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春秋?公羊传》),这句话反映了西周时期的(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礼乐制
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最突出特点是( )
A、权力高度集中 B、浓厚的神权色彩 C、以血缘为纽带 D、带有民主的尾巴
3、“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
A.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中外朝,丞相属外朝
B.尚书被中书取代
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
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
4.《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应是指( )
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
C.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D.元朝在全国设置行省
5、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
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中的“它”是指( )
A. 西汉中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 东汉尚书台 D.秦朝郡县制
5、下列关于黄宗羲思想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敢于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
B.在具体制度方面,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
C.反对传统重农抑商政策,认为工商皆本
D.认为“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6、“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7、智者学派产生的根本原因( )
A、古代希腊奴隶制城邦文明发展结果
B、自然哲学家自觉转向对人的研究
C、自然哲学家认为研究宇宙没有意义
D、自然哲学家热衷于考察社会
8、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后三杰的作品题材大多来自《圣经》,说明了( )
A、资产阶级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 B、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
C、他们不反对天主教会 D、新兴的阶级不愿冲破教会的思想束缚
9、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所以伏尔泰也可能赞赏英国君主立宪,这一推理最可靠的前提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
A、有少数抨击英国的君主立宪 B、有少数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
C、一般都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 D、一般都抨击英国的君主立宪
10、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妇女们应该在家中劳动,永远不要到需要的公共集会上去……难道世界上还有比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母亲更感人、更让人尊敬的吗?这表明卢梭反对妇女( )
A、拥有教育权 B、获得劳动权 C、争取人身自由权 D、享有政治参与权
11.范仲淹公元1015年中进士,曾先后做过河中府通判、饶州知州、延州知州等地方官,于1043年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继而推行新政。以下对范仲淹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通判负责监督 B.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C.枢密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君权 D.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12.《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 B.地方分权,机构相互牵制
C.中央对地方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管理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13.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 B、强化君主专制
C、让“群臣”监督皇帝 D、精简政府机构
14.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
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
④内阁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5.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第II卷 非选择题(20分)
16.(10分)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从它的产生到被确立为统治思想,再到它的发展变革,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兼收并蓄和博大精深的特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阅读下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分)并指出两种主张的在当时的不同命运及其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及产生的影响?(4分)
(15分)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
材料一:公民大会每隔10天集会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媾和、城邦粮食供应、选举高级官吏、终审法庭诉讼等。通常用举手表决。……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三十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这50人组成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 ――《世界通史》
材料二:罗马《民法大全》中的一页
(1)依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局限。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6分)
(2)材料二图一所示人物对法制建设做出了什么贡献?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yi/70166.html
相关阅读:河南省许昌六校2014-2014学年度高一历史上册第一次联考测试题(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