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联考检测试题(有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Ⅰ卷( 48分)
一.(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者得4分,漏选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零分)
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刘翔在110m栏比赛中的过杆技术是否合理时,可以将刘翔看作质点
B.研究乒乓球比赛中打弧圈球时,能把乒乓球看作质点
C.研究“神州七号”飞船绕地球飞行的轨道时,飞船可以看成质点
D.研究地球自转时可以把地球当作质点

2.两个人以相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C行走,如图所示,当他们相遇时相同的量是(AC为圆的直径):( )
A.瞬时速度 B.位移
C.路程 D.平均速度

3.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加速度等于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B.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且始终不变,则速度也始终不变
C.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
D.单位时间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4.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接触面摩擦相当小,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
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
C.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
D.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

5.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B.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其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C.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D.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摩擦力一定是滑动摩擦力

6.a、b两物体在t=0时刻沿同一直线开始运动,为了定量 描述它们的运动情况,建立了一直线坐标系,如图甲所示。它们的位置坐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物体的出发点相同
B.t=2s时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C.a、b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D.0-6s内a通过的位移大于b通过的位移
7.下列所给的图像中能反映作直线运动物体能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

8.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
A.第1s内的位移是5m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任意相邻的1s 内位移差都是1m
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9.从高度为125m的塔顶,先后落下a、b两球,自由释放这两个球的时间差为1s,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 )
A.b球下落高度为20m时,a球的速度大小为20m/s
B.a球接触地面瞬间,b球离地高度为45m
C.在a球接触地面之前,两球的速度差恒定
D.在a球接触地面之前,两球离地的高度差恒定

10.如图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在F1、F2和F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1> F2>F3B.F3>F1> F2
C.F2>F3> F1D.F3>F2> F1


11.如图,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v0匀速下滑,斜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 )
A.等于零
B.不为零,方向向右
C.不为零,方向向左
D.不为零,v0较大时方向向左,v0较小时方向向右

12.如图,甲、乙两人分别在两岸用绳拉小船在河流中行驶,已知甲的拉力大小为800N,方向与航向夹角为30°。要保持小船能在河流正中间沿直线行驶,则乙用力最小为:( )
A.与F甲垂直,大小为400N
B.与F甲垂直,大小为800 /3 N
C.与河岸垂直,大小为400N
D.与河岸垂直,大小为400 N
第Ⅱ卷(实验及 62分)

二、实验题(第13题4分,第14题12分,共16分)
13.(4分) 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演示实验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弹簧秤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条的拉力大
B.若只用一根弹簧秤时的拉力是合力,则用两弹簧秤时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条时,需将橡皮条拉到同一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秤的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秤的拉力大小,而又要保证橡皮条结点的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即可

14.(12分)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本图中没有画出),如下图所示,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3.80 cm,BC=4.60 cm,CD=5.40 cm,DE=6.20 cm,EF=7.00 cm,FG=7.80 cm。

(1)试根据纸带上的距离,计算出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D=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3)根据上图中的v-t图线,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m/s2.(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4)计算出打下G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共46分,第15、16题各8分,16、17题各15分)
15.(8分)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分析交通违法事例,将警示我们遵守交通法规,珍惜生命。一货车严重超载后的总质量为49t,以54km/h的速率匀速行驶。发现红灯时司机刹车,货车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2.5m/s2(不超载时则为5m/s2)。若前方无阻挡,问从刹车到停下来此货车在超载及不超载时分别前进多远?


16.(8分)如图所示,石拱桥的正中央有一质量为m的对称楔形石块,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重力加速度为g。若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求石块侧面所受弹力的大小为多少?

17.(15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θ=37°,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取g=10m/s2,sin37°=0.6,cos37°=0.8,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 乙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3)若物体乙的质量m2=4kg,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则欲使物体乙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18.(15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同学在直跑道上练习4×100 m接力,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乙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跑出25 m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现在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来,乙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求乙接棒时奔跑达到最大速度的80%,
则:(1)乙在接力区须奔出多少距离?
(2)乙应在距离甲多远时起跑?
物理答题卡
一: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每小题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者得4分,漏选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零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CBCDBCBDAACACDDBCBAC

二、实验题(共2小题,第13题4分,第14题12分,共16分)
13: ABC

14:(1) 0.58 m/s ;(3) 0.8 m/s2 ;(4) 0.82 m/s
(2)


三、计算题(共46分,第15、16题各8分,17、18题各15分)
15题:(8分)
解:(1)货车刹车时的初速是v0=15m/s ,末速是0,加速度分别是2.5m/s2和5m/s2,根据位移推论式得
代入数据解得: 超载 m
不超载 m

16题:(8分)
解:楔形石块受力如图,根据力的合成可得: ,所以

17题:(15分)
解:(1)对结点O,如图有:


解得:
(2)
方向水平向左
(3) ③

由②③④得:
18题:(15分)
(1)设两人奔跑的最大速度为v,到乙接棒时乙跑过的距离为x',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v2=2ax
  (0.8v)2=2ax'
 解得 x'=16 m
(2)设乙在距甲x0处开始起跑,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vt= x0+x'
  x'= ×0.8 vt
 解得:x0=24 m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yi/73291.html

相关阅读:高一物理下册同步检测练习题(有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