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命题范围:历史必修一
时量:60+30分钟(必考+选考) 满分:100+50分(必考+选考)
必考部分
一、(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1.自2008年1月1日起,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世袭制
2.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修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制度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3.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4.颁布“推恩令”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等待朝廷察举 B.投笔从戎戍边 C.依靠门第做官 D.参加科举考试
6.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
A.废除了丞相制度 B.设置了军机处 C.扩大了六部权限 D.推行了行省制
7.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设立军机处的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清雍正帝 D.清乾隆帝
8.在雅典“黄金时代”,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十将军委员会 D.陪审法庭
9.《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规定:“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以上规定的实质是
A.保护罗马平民的权益 B.极力维护私有财产权
C.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10.从全球史观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A.开政党政治之先河 B.最早建立责任制内阁政府
C.确立了总统共和制 D.开创了政府首脑选举制度
11.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D.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12.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形成与清朝对峙局面的历史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洪秀全称天王
13.与鸦片战争相比,甲午战争发生时,整个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列强侵华的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战后所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中,能够突出反映这一新变化的是
A.割让辽东、台湾给日本 B.赔偿日军费2亿两白银
C.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D.增开四个对外通商口岸
14.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次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钦定宪法大纲》
16.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清算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的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失败 B.日军大规模侵华
C.王明博古等人“左”的错误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8.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 B.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D.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19.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四月提纲》的发表 D.十月革命的胜利
20.列宁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此段材料选自
A.《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B.《四月提纲》
C.《告俄国公民书》 D.《和平法令》
21.以下关于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二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②十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民盟主席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3.新中国成立初,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其中不包括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24.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
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 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25.1971年以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其特点是
A.一边倒 B.多边外交 C.单边外交 D.另起炉灶
2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法制建设方面的贡献是
A.决定为刘少奇冤案平反昭雪
B.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D.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27.右边两幅图片反映了
①“一国两制”战略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②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④香港与澳门进入了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时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8.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著名的“九二共识”,它的内容就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 一国两制,高度自治
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9.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A.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30.以下对当今世界格局的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A.多极化格局已经确立 B.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C.多极化趋势下的“一超多强” D.多极化格局和两极格局并存
题号12 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BACBDACABCDCCDB
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CDDABDCDBBDBDAC
二、非(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20分)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5年,在“和平之旅”的第一站南京,刚下飞机的连战说:“对中国国民党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是‘国父’以及创党总理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
(1)请写出中山在南京创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0分)
材料二 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2)上世纪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现首次合作的标志是什么?采用什么合作方式(4分)
(3)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次合作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有哪些?(6分)
31.(20分)
(1)中华民国。(2分)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8分)
(2)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2分)党内合作。(2分)
(3)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2分)
赢得抗战的胜利;中共力量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奠定基础。(4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32.(20分)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政权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它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
——杜勒斯在加尼福尼亚商会的演说
材料二 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看,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对华是怎样的政策?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总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10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中美正式建交是在哪一年?(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新时期中国外交建树的表现有哪些?(6分)
选考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1.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A. 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B.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2.“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3.下表反映了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4.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5.右图漫画创作于1909年,反映了当时的政局。以下各项小标题中比较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A.“袁世凯——白脸的跳梁小丑”
B.“五四时——黑白颠倒的世道”
C.“共产党——要把乾坤扭转”
D.“清政府——内外的两种面孔”
6.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向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抗战胜利,保障工农割据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根本利益 D.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7.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A. 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8.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
9.“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
A.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 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
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D.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
10.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任期1784—1801,1803—1806)。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这一先例的开创最能说明
A.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发展 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11. 某西方学者评论说:“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实现社会变革。……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该学者评论的是
A.科学社会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启蒙运动 D.空想社会主义
12.“布尔什维克力图领导并直接参加了两个群众的革命斗争,但尚无足够力量使自发的革命洪流完全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这次革命的结果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材料反映的革命事件
A.通过和平方式获得胜利 B.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导致苏俄退出了世界大战 D.遭到临时政府的武力镇压
13.“专制、愚昧、黑暗、落后……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C.实践社会主义理论的开端 D.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14.“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15.1961年不结盟运动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BADB CCDCCDBAD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只有1小题,共20 分)
16.(20分)历史漫画往往以幽默而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揭示历史进程中的时代特征。观察下列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
(1)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4分)
(1)美苏争霸(或古巴导弹事件,2分)
争霸中美国处于优势地位,苏联处于劣势地位。(或出现两极对峙格局,2分)
材料二 《讨论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
(2)针对材料二漫画中的形势,二战后西欧国家采取了什么对策?影响如何?(10分)
材料三 《德意志民族的战后45年》
(3)材料三中三幅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请你为它们配上解说词。(6分)
5 Y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yi/7944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