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微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2013-2014年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列各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2.通常我们用肉眼能直接看见的太阳大气层是 ( )A. 光球 B. 色球 C. 日冕 D.光球、色球和日冕3.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 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甚至中断 ④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据美国《大众科学》网站2011年5月8日报道,美国宇航局宣布,美国将开始建设火星地球物理监测站,向火星发射携带3个主要的仪器的登陆设备,该设备可以测试火星的颤动、地震以及地热流,以此助于研究火星的内部结构。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行星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公转周期自转周期自转轨道面与公转轨道面之间的交角地球1.001.001年23时56分23°26′火星0.110.151.9年24时37分23°59′4. 八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有类似地球的一些地理现象,主要表现为: (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都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地球自转的周期都比较适中 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④火星和地球都有四季变化,且长度一样A.B.C.D. 5. 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直接相关的是: ( )①日地距离适中 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③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④地球上的大气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对地面有保温效应 A.B.C.D.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0月31日11时03分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北纬44.6度,东经124.2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松原市有明显震感,吉林省省会长春市震感强烈.地震发生后,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在向上传播经过莫霍界面时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9. 关于A(120°E、30°N)、B(70°W、30°S)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不考虑地形),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 D.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从冬至日到夏至日,海口市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昼长不断增长。B.从夏至日到冬至日,海口市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昼长不断缩短。 C. 冬至日,海口市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都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小值。D. 夏至日,海口市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都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15.在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同一日期的是 ( )A. A和B B. B和C C.B和D D.C和D16.太阳辐射的能量转换,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④地面吸收太阳辐射 ⑤大气逆辐射 ⑥ 地面辐射A.①②③④⑥⑤ B.①⑥④③②⑤C.①②③⑤④⑥ D.①②④⑥③⑤右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表示气压带, 表示风带, 完成17--18题。17.图中字母b所示风带的风向是 ( ) ( ) A. B. C. D. 18. 下列叙述与图示季节相符的是( ) A.正是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季节 B.北京的昼比阜阳长C.亚欧大陆被低压控制 D.澳大利亚昼长夜短 读热力环流形势图,回答19--20题。A.东风 B.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图4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轨迹示意图,据此回答21-22题:21. 当直射点位于②点与③点之间时,被亚洲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 )A. 赤道低压带 B. 副热带高压带C. 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22.当直射点位于④点附近时,南亚的盛行风风向为(  )A.西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东南风右下图中,横坐标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纵坐标为不同纬度四地点某日的正午大阳高度。据此完成23---24题。23.图中四个地点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A.a—b—c—d B.a—b—d—cC.d—c—a—b D.c—d—b—a24.图中四个地点按昼长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顺( )A. a—b—c—d B.a—d—c—b C. b—a—d—c D.d—a—b—c25.当甲地(30°N,30°E)为2013年11月8日6时整,一艘轮船正航行于太平洋上,又经过10分钟后该轮船越过了国际日界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 ( )A. 11月9日15时50分 B.11月8日15时50分C.11月9日16时10分D.11月8日16时10分二、综合题(共50分)1.读图一,回答问题(12分) (1)在图中合适的位置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2分) (2)地球公转至D点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是 。(分)C、B之间运动时,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是_________ ___ _;北极圈内极夜范围是缩小还是扩大?___ ___ _。(分)(分)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横线箭头代表太阳光线。读图回答(分)(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分)(2)这一天,在四点中,昼夜等长的是 点,处于极夜的是 点,白昼将变短的是 点。(3分)(3)图中四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点点最大的是 点(分)(4)图中三点连线为 线。(晨线或昏线)(分)()此时,(2分)(6)(13分)(1)写出图中数字代码所处位置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___________________风,南亚地区的夏季风就是这样形成的。(2分)(3)在实际大气中,气压带每年被大陆上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产生此种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4)终年在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终年在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2分)在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3分)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教师为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后面的思考题。(分)实验报告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实验步骤:(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再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1)在下面图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分)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________ →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____→大气________→热力环流。(分)(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用实线出纸屑点燃后的。(分)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低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高压处等压面________弯曲。(分)(3)上图中纸屑点燃一段时间后,A、B、C、D四处中,气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分)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参考答案3. (13分)(1)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4分)(2)西南季风 (2分)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 (4)温带海洋性气候(1分) 热带雨林气候(1分)(5) 地中海气候(1分)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2分)(2)画图如上所示(2分) 向下(1分)  向上(1分)(3)B>A>D>C (2分)北北空高面地近dcba等高面图 例:垂直气流带状气压区安微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yi/9036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