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新课程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了出来,这不仅是课标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训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
一、了解《数学新课标》要求,把握教学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作依据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宏伟大厦,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
1.新课标要求,渗透“层次”教学。
《数学新课标》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认真把握好“了解”、“理解”、“会应用”这三个层次,不能随意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把“理解”的层次提高到“会应用”的层次,不然的话,学生初次接触就会感到数学思想、方法抽象难懂、高深莫测,从而导致他们失去信心。如初中数学三年级上册中明确提出了“反证法”的教学思想,且揭示了运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但《数学新课标》只是把“反证法”定位在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的层次上,我们在教学中,应牢牢地把握住这个“度”,千万不能随意拔高、加深,否则,教学效果将会得不偿失。
2.从“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导“方法”。
关于初中数学中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内涵与外延,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其实,在初中数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两者之间很难分割,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蕴含。只是方法较具体,是实施有关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是属于数学观念一类的东西,比较抽象。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使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
比如化归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具体表现为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一般到特殊的转化、局部与整体的转化,课本引入了许多数学方法,比如换元法、消元降次法、图像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具体数学方法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略了内含于方法的数学思想;同时,数学思想的指导,又深化了数学方法的运用。这样处置,使“方法”与“思想”珠联璧合,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寓于教学之中,教学才能卓有成效。
二、遵循认识规律,把握教学原则,实施创新教育
要达到《数学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渗透“方法”,了解“思想”。
如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课本《有理数》这一章,与原来部编教材相比,它少了一节──“有理数大小的比较”,而它的要求则贯穿在整章之中。在数轴教学之后,就引出了“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而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的全过程单独地放在绝对值教学之后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住这个逐级渗透的原则,既使这一章节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又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易于接受。
2.训练“方法”,理解“思想”。
如在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时,引导学生先研究底数、指数为具体数的同底数幂的运算方法和运算结果,从而归纳出一般方法。在得出用a表示底数,用m、n表示指数的一般法则以后,再要求学生应用一般法则来指导具体的运算。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方法,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起到了重要作用。
3.掌握“方法”,运用“思想”。
比如,运用类比的数学方法,在新概念的提出、新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乘法公式类比;在学习二次函数有关性质时,我们可以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性质类比。通过多次重复性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类比的数学方法。
4.提炼“方法”,完善“思想”。
教学中要适时恰当地对数学方法给予提炼和概括,让学生有明确的印象。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分散在各个不同部分,而同一问题又可以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的概括、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提炼、揣摩概括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落在实处。
教学中那种只重视讲授表层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备的教学,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难以提高;反之,如果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略表层知识的教学,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也难以领略深层知识的真谛。因此数学思想的教学应与整个表层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只要我们执教者课前精心设计,课上精心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创设情境,多提供机会,坚持不懈,就能达到我们的教学育人目标。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翟江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017054.html
相关阅读:中考《数学》备考得高分的6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