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历史的课程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索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由此看业,高中历史教学仍是以理性学习为主,实现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中如何展现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展现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实现其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灵活运用语言,提高文学素养

翻阅高中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和文化交流等重大的历史问题。讲到文化部分,有的同学只知其名而不知其人其事,如在中国古代史中讲到屈原只知《离骚》名而不知《离骚》事;说到庄子散文文学优美,想像丰富,却不知其优美丰富所在;谈到司马迁,只有一部书,一句话的印象;叙到张骞,不过是丝绸之路的陪衬而已等等,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就需要采用开放式课程教学,课堂上语言的灵活运用,自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语言可以是匕首投枪式的,也可以是风花雪月式的,还可以攻玉口香糖式的,麻辣烫式的。在教学中若能巧用个性化语言,形象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情景,便可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和思想感情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情趣。语言是传递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即所谓“文如其人,言如其人”,教师首先在语言上感化学生,就是给学生一个好的开头,但语言水平高并不等于语言的文化底韵厚和语言文明程度高,因而教师还必须提高自身文学素养。让语言赋予一定的知识内涵,由此才能更大限度地吸引学生,让学生引发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教师提高文学素养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开放教学,开放史评,开放学生的认识与体验,达到“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教师通过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教学提供了选择空间,可以“多视角、多层面、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高水平式与内容上和谐统一,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能够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突破教材的时空限制

时代是向前发展的,高中历史教学时,一旦封闭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就不可能与时代相适应。新课标理念表明;高中历史内容的选择,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基础性是相对概念,相对于学生的状况和时代而言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教师要面对的是学生个体差异、知识结构差异来组织教学,其基础性当然也是开放的,具有时代性,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也符合当前高考文科综合命题转为关注的考点,如和平与发展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民族问题等等,要求考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确,“学以致用”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新课改中对学生学法转变的基本理念,对此,更要求教法理念的转化。实现开放式教学。

新课程理念和高考文科综合命题都体现了鲜明的现实特点。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关心时事,关注现实,跟踪热点,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强调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要以历史的眼光和现实的问题意识来探讨有关历史问题。如世界近代史中美国的“西进运动”,可以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大事“西部大开发”,并且以发散思维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四次西部开发(即西汉、唐朝、元朝和清朝对西部开发,尤其是当今的新疆、西藏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活动),其他一些国家的开发历程(如加拿大的西部开发,澳大利亚的边疆开拓、意大利南部大开发,俄罗斯对西伯利来的开发等),进而用“孔雀西北飞”、“春风不度玉门关”等诗向作时代诠释,还可提及第二欧亚大陆桥和“新丝绸之路”、“南疆铁路的开通”、“青藏铁路”、“西气东偷”、“西电东送”等兴建工程。这样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跨度,让学生明白,在知识迅猛增加的信息时代,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历史教师要开放教材的广度,在传援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接受能力培养,提高收集处理历史资料的能力,让他们关心时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总之,历史教学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吸取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地为自己“充电”,不断地向课堂注人“活水”,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课堂就会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只有开放自身的教学空间,开放学生思维,才能真正地实现开放式教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021298.html

相关阅读:高三历史学习常见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