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分析题的解答

编辑: 右脑记忆方法 关键词: 高考复习 来源: 网络

  高考中,材料分析题是很流行的,它广泛地出现在政治、地理和历史的试题中,甚至语文的材料议论文也可说是材料分析题的一种,从单科来说,在主观题中的题数占的比例很大,少则1、2题,多则3、4题。由于这类题综合性大、灵活性强,可以很好地考察考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所以它的分数也是很高的。可以说,材料分析题在高考中有着非常重大的决定意义,想要取得高分,材料分析题万不可失。但在实际考试中,很少考生能准确地按命题者的要求答题,答得不深刻不全面,错漏较多,不少考生还心存畏惧。由此看来,掌握一些解答此类题目的要领、方法已成为必然。
研读试题 深挖材料
  认真研读试题材料,准确把握材料内容,深挖材料内涵。材料分析题的材料灵活多变,无一固定模式。有文字型的、图表型的。文字型的可分为摘自报刊、古籍、文件、人物讲话,也有命题者描述某种现象,提出几种观点的。图表型的有漫画、表格、地图、历史文物图片、函数图等。材料可能是一则,也可能有多则。只有单一类型的,也有文字型、图表型混合的,材料长短也各异,有的十分简短,有的篇幅冗长。不管何种形式出现,认真阅读材料是基础,弄懂其中的含义。在阅读过程中,大脑宜高速运转,把材料跟有关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增加理解,这里要注意,课文内容一件是综合的、多方面的,若只看到一个知识点就此罢休,极易造成缺陷。稍有闪失,可能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试题中的材料往往有意设计得深奥难懂。例如,1995年高考历史试题,其中有一道材料分析题选自《南海县志》,有关历史人物陈启源的内容为文言句式,文字艰涩,有300字左右,内容偏僻难懂。如果没有把材料啃透,其后的问题是难以解答的。又如同年高考政治试题,有一个简单的两个年度有关农业指标对比表,后一组数字比前一组有的升有的降,表面上看仿佛毫无意义,可读内容又十分少,只有认真思考,方可领悟其中奥妙。总之,仔细阅读,弄清楚材料涵义是避免走题的关键。
解题不必 面面俱到
  紧扣原材料,选择合适角度,确立论点。材料分析题考察基础知识是小部分,重点考察的是领域发展规律、知识结构、分析实际问题批驳谬误的能力、理论探索创新素质。因此,材料分析题又一关键是根据原材料提炼论点,它是从材料出发,结合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对实际问题的了解提出的看法。论点错误了,满盘皆输。论点正确,但立意不高,深度不够,或积极意义不大,与实际联系不紧,同样分数不高。解这类题要站在俯视整个知识体系的高度来立论,看到它的纵横、它的地位,它的本质,它的来龙去脉,它的层层结构。抓到问题的要害。解题不必面面俱到,而只能根据题目考察的目的,在给出的材料上选择最有价值的方面去立论,去深入发挥。这样,便于议论,思想之深邃、视野之广阔。如此得出的论点,首先在深度、广度上胜人一筹,事半功倍!  
加强论点与论据的联系
  精用论据,多加分析,多阐述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解答材料分析题时,有些考生的论点不是不正确,也有一定深度,论据也非错误,但总觉得道理讲得不够透彻,意犹未尽。这是为什么呢?最重要的是论点与论据没有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论点是论点,论据是论据,两者缺乏紧密联系。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除了要准、要全面,还要对它进行必要的剖析与研究,使之与论点联系密切起来。只罗列一些论据,没有分析,没有注意内部关系,停留在一般的认识上,得分是不高的。还有一种现象较普遍:认为论据越多越好。须知,论据过多则喧宾夺主。论据的堆砌,忽视了其内在关系,同样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显得苍白无力,不如精用论据,多加剖析。
    按照题目要求,拟分论点,定结构。拟分论题,是从多个方面阐述问题的必行之路,要求:清晰、简炼、视角丰富。定结构,按照材料与题目的意思,优化分论点顺序,增加辅助支点。目的是论证有力、紧凑完美。分论点是体现论点内容的,即为论点的内涵、外延所包容,切不可另立山头,宜从多个角度、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有立有破地提出。结构,开头、结尾、过渡是不可少的。
特别提醒
  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学习解答材料分析题时,出现的错误是较多的,其中有两种最为严重,高考中也须防范;一、撇开材料或不会超越材料。论点、论据与材料完全没有联系;不懂得对材料进行理性思考,只会搬用材料。二、论述角度不清,或角度单调。论点不精确、笼笼统统;从单一角度阐述,不会由此及彼。有这两种倾向的同学需多加重视,请教老师或学习规范的答题,尽量避免不良倾向。
        总而言之,材料分析题作为一种大题,须多加重视,解题有它的一些方法、要领,但涉及到具体内容,则要根据材料灵活处理。


本文网址: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0281.html

相关阅读:高考饮食:每天两个苹果提高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