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在高三复习中,教师通过清楚生物图形的特点,主要运用多对比、多引导、适当变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结合运用边讲边绘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设问读图法、填空法、以图析文及以图析图法、纠错法、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与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使其领悟生物图形的特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及发展其思维能力,从多方面、多层次来培养学生分析生物图形的能力。
关键词: 高三复习 图形教学 分析图形的能力
高考题中,有关图形的分析和作答的题目占较大比例,学生在此容易失分。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主要与其观察、思维、运用知识能力有关。高三复习怎样进行图形教学,培养学生对图形的分析能力呢?我认为可围绕以下三大方面展开图形教学。
一.清楚生物图形的特点,这对教学有着指导的作用。
生物图形采用符号和注记,不仅能把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加以形象化、具体化,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之储存和浓缩了大量的信息。图形往往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情感,唤起学习动机。这些是文字描述无法比拟的。
二.主要教学方式。
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由具体转化到抽象的思维过程。由于学生思维的目的性、趋向性、序列性、灵活性和差异性都会直接影响到对图形的感受、储存和处理,因此教学过程中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采用有助于学生容易理解知识、分析图形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教学方式:
1.多对比。这里的对比是指图与图的对比,图与文字知识的对比。对于出现两个以上图形的题目,学生普遍感到解题难度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难以找到分析的切入点及难以把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复习时把图形通过对比的方式呈现,有助于学生找到分析图形的切入点及培养串联知识的能力。如把“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与“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对比复习,并设计相关的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由葡萄糖“切入”,把两个不同主干联系起来,进而串联两者的区别,充分挖掘简约图形中蕴含的丰富知识信息,然后要求学生把文字知识用图形的方式反映出来。通过图图对比,图文、文图的互换,不仅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而且使学生逐渐领悟到图形的特点、规律及图形与文字的联系,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由此得到良好培养。通过对比,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只从概念上理解,学生印象不深。配以对比强烈、差异明显的图形,学生在脑海中深深“印”下了两者发生时期和具体变化的不同。“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DNA的复制、转录、翻译”、“染色体结构变异与交叉互换”等可采取这样的方式教学。
2.多引导。对于复杂的图形,学生很难发现当中主要信息,教学时应多引导。如“碳循环”图,既有无机环境,又有生物群落;既有光合作用,又有细胞呼吸;既有自然界,又有人类活动。学生目不暇接,不得要领。可设置以下问题引导:为什么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是什么?循环形式?图中箭头的含义?生物成分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假如没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的参与,循环是否能进行?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区别、联系?层层启发,步步诱导,有利于知识的“零存整取”,把死图读活,使学生的知识点不断流动、延伸,形成知识网络,把知识从静态转化到动态,把复杂的表象转化为便于理解、记忆的内容。
3.适当变式,使单一的图形综合化。心理学认为“运用变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形成科学概念”【1】。学生在分析图形时,有时会把各种符号视作互不相干、独立存在的图形语言,这样只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引导学生分析图形的同时,应适当设置一些灵活性较强的思考题加以引申、变式,以利于开拓思路,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发展其思维灵活性。以“脱氧核苷酸的组成成分”图为例。在多数学生看来,该图只是表示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的组成成分而已。如何把这单一的图形转化为有机联系的综合体呢?可设置以下思考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果图中的含氮碱基分别是A、G 、C、T,该脱氧核苷酸的正确读法依次是什么?假如图中的脱氧核糖被核糖取代,其他碱基有何变化?从以上方面你能看出DNA和RNA化学组成的不同在哪里?由此可见,组成核酸的碱基和核苷酸分别有几种?通过对图形的引申和变式,引导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及综合分析能力。
三.具体教学方法。
1.边讲边绘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进行图形教学,大多会出现这些情况:整个图形一起出现,图面繁多,不能突出教师在某一时间所教的内容,学生观察的对象不明确,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所学的“点”上;学生往往只看、听,往往不绘图;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还有这样的痛苦:思维跟不上多媒体播映的速度。教师边讲边绘,教学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学生的思维与教学内容高度同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学得容易,兴趣自然就高;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绘,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强化知觉效果及提高记忆效率。由于绘图过程的动态性不强,同时黑板的空间有限,往往难把多个生物学过程一起呈现,所以在小结时可利用多媒体把生物学过程以动态的方式呈现。这样,“根据相对静止背景上的运动对象易被知觉的规律”【2】,既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又可使学生对生物学过程的整体性有更好的理解。对于复杂的图形,可只手绘反映其主要特点的简图,然后配以对媒体图形进行教学。
2.设问读图法,即设置一系列有层次、有联系、有启发的问题来分析图形。该方法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学生的思维有启发、提示、互补和深化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会“抓住”图形的关键信息和隐藏信息,学会找到分析图形的切入点。该法适用于分析反映概念、成因、原理、规律的图形的教学。
3.填空法,教师可有意画出不完整的图让学生补充,有的只写文字不标箭头,有的只标箭头不写文字,学生完成填图补图的训练。该法把已学过的理论知识以图形的方式反映出来,使学生不仅能正确理解不同生物结构、生物学现象的关系,而且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免疫调节”等内容的复习。
4.以图析图法。该法主要用于解题。一些题目在分析时只用文字表达显得?嗦难懂,这时可运用以图析图的方法。如对下图的分析:
:
有些学生由于思维定势,没注意纵坐标的含义,认为b—c段代表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期,d—e段代表末期。为避免学生误解,教师可先指出b—c段代表一条染色体含两个DNA分子即染色体含姐妹染色单体;d—e段代表一条染色体含一个DNA分子即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然后结合下图指出与b—c段相对应的是A、B图,与d—e段相对应的是C、D图。
5.纠错法,即要求学生“抓出”图形的错误之处。其优点在于能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准确性,对于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及正确记忆,培养其观察细致、分析全面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效果。
6.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与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学生之所以不能正确分析图形,原因之一是不能把图形及所含信息与已学知识相联系。“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新组织过程。”【3】复习时,利用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把已学知识重新组织,使之系统化。为使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还需通过练习等方式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最终使学生在分析图形时,特别是流程图时,能把图形放入一定的知识联系中去检索,有效提取图中所含信息并与已学知识建立联系。
总之,在高三复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使其领悟生物图形的特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及发展其思维能力,才能实现提高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1】、【2】、【3】均来自陈录生,马剑侠。《新编心理学》。2002年8月第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分别来自第84页、第254页、第268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08104.html
相关阅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点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