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好习惯是人一辈子的财富,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爱因斯坦说:“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让我们想一想,什么是一个人忘不掉的呢?显然,习惯是忘不掉的,因为习惯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动化了的行为。”

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故事一:习惯决定命运,讲一个小故事,有一根小小的柱子,上面只有一截细细的链子,可是这细细的炼铁炼,居然能拴得住一头几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却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原来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小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的不再挣扎了,直到长成了大象,这时的他本来可以轻而易举的挣脱铁链,但她放弃了挣扎,为什么以为小像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

故事二:40年前,前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了下来。就加加林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他有这么良好的习惯,怕的是弄脏机舱,只有把这个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也正是因为一个小小的习惯成就了自己。

一、在数学学习中,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好的学习习惯主要体现在能够动脑多思,也就是善思,多想,多问。当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能主动思考,勇于钻研,主动探究。在问题解决之后能够再探求一些新的方法,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甚至能改变条件或结论去发现新问题,也就是孩子具有进一步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

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遇到不会的题时怎么办?

有些家长马上去给讲解,孩子就一个劲儿的点头称是。这样的做法就是硬往里灌知识,孩子丢失了思考过程,他对知识不见得是真正理解,真正明白。表面上看,他好像明白了,但实际上可能还是一知半解。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应该一步一步引导,应问他哪里不懂,可以做些小的提示,这样让孩子在提示之下,一点一点的去思考,养成边思边问的好习惯。我们老师和家长的作用就是引导他,帮助他,而不是直接告诉他。

二、家长如何配合教师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作为小学生,在学校教师的监督下,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学习,但是回到家后又是另一个情况,不按老师布置说的去做,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配合起来,严格要求,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上下功夫,使孩子养成受益一生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

目前,很多学生都存在学习态度不认真,书写规范不规范的现象,这样下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正确率低,还容易养成马虎,粗心,厌学等不良影响,而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因此在培养孩子的书写习惯上下功夫:

1.书写整洁,字迹工整。漂亮的字体,也是一种文化修养,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观。在平时书写前对他提出什么要求,写的过程中经常进行监督,写过之后,让他自己与以前写的进行比较,如果书写有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当孩子看到自己的作业越来越整洁美观,就会坚持下去。

2.规范格式。数学的有些知识有着严格的书写要求,只有将它做得规范,才能称得上掌握。例如,连线计算时一定要用直尺,数学符号的用法及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区别等等,在培养严谨的同时,领悟所学知识。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解题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往往不是因为不理解所学知识,而是因为缺乏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往往随便看一遍就直接做,那么要提高自身的审题能力,就要下功夫了。

家长在孩子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让孩子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不要?字,往往差一个字一个词,题的意义就会不同。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做一些计算题目时,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运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也提高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在解题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往往不是因为不理解所学知识,而是因为缺乏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往往随便看一遍就直接做,那么要提高自身的审题能力,就要下功夫了。

家长在孩子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让孩子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不要?字,往往差一个字一个词,题的意义就会不同。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做一些计算题目时,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运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也提高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三)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及时改错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及时改正,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孩子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这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在实际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出现字迹潦草,家长要先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孩子的检验能力,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孩子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每天改错是绝对的法宝。整理“错题集”。

平时每次考试后,用改错本,把错题抄下来,先认真的改正,再总结错题的原因,下次考试前,再把这些题仔细做一遍,不用大量的做题,但对于容易出错的类型题重复做,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好习惯养成,绝不是孩子自己一个人就能做到的,关键是家长督促监督,和老师的要求相配合,这样才能帮助他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130180.html

相关阅读:如何应对高中数学成绩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