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方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学习金字塔”最早由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于1946年发现并提出。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后来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它用数学模型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两周后的记忆效果(平均学习率)不同。“听讲”,学习效率最低,两周后仅记住5%。“阅读”、“声音/图片”、“示范/演示”记住的分别为10%、20%和30%。这几种学习效率较低,都属于个人或被动学习。“小组讨论”可记住50%,“实际演练/做中学”可记住的内容达75%。在塔基的“马上应用/教别人”,可记住的内容高达90%。后面三种学习效率较高,都是合作或参与式学习。

图1

一、学习金字塔理论给生物教学的启示

由上图可看出,传统讲授法的教学效率很低,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常常是“强按住牛头喝泥水”,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没有参与其中,学习积极性不高。依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教师可将生物教材中抽象的知识以直观、可视可听的方式呈现,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参与学习、实践应用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习金字塔理论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由于生物地位低、教学时间少,很多教师采用“讲授法”教学,认为既节省时间又能应付考试。课堂上教师讲知识、讲实验,把学生当做“容器”,久而久之,学生对生物失去了兴趣,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在教学中笔者也遇到过类似问题,把学习金字塔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后,发现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现就笔者的感悟与同仁分享,以求探讨。

1.通过多种方式呈现知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挂图、模型、演示实验等手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或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动画、PPT等,让学生看得见、听得见、感受得到,这种全信息的表达能使学生少走弯路,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

2.小组讨论,让思维在碰撞中产生火花

教学中使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可将个人的独立学习转化为集体的共同学习,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使学生从别人身上汲取知识、经验,从而拓宽思维,激发创新,调动学习积极性。

3.通过实际演练,让学生从做中学

亚里士多德说过:“我听过就忘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杜威也有经典的从“做中学”的理论。教材中很多结论都是直接给出的,学生被动接受感悟不深,如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教学效果就大大不同了。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2019年学业水平测试江苏卷第40题,学生的得分率很低。笔者就带领学生做这个实验,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很明显就看到答案是①,分析原因:胭脂红是大分子,不能透过原生质层,但可以透过细胞壁。有学生质疑:把胭脂红换成红墨水会怎样呢?教师立刻让学生实验,结果现象和胭脂红的一样。讨论后得出结论:大分子能透过细胞壁,这时不能透过原生质层。但又有学生指出他们看到的部分细胞全部是红色的。对此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学生认为那是死细胞,原生质层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红墨水进入了整个细胞。通过实验,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该知识点,而且还对知识进行了迁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学中我们要多让学生实践,如制作模型、做实验、参加生活实践等,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4.让学生当“小老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笔者以前一直认为上习题课是件很痛苦的事,讲一遍两遍学生没反应,一节课下来,教师声音嘶哑、身心疲惫,学生似懂非懂,昏昏欲睡。后来笔者调整了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异质分组,每组6人,每组选出两名“小老师”,每周轮流一次。习题做完后笔者及时批改并校对答案,让学生纠错,让“小老师”提前“备课”。每次习题课前一晚笔者召集“小老师”,针对疑点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辅导,对重难点、易错点加以适当点拨。习题课上,笔者将本组同学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由两位“小老师”讲解,“小老师”不懂的地方大家讨论,学生讨论仍有疑点的再交给老师解决。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时间,笔者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出针对性的点拨和总结。

通过实践发现,“学生教学生”的方式很有效,这种模式转变了学生的角色,由被教者变成了教人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思考问题的高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居高临下”,考试自然能考好。

以上所用的方法并不是有效教学方法的全部,这些方法也不能运用到所有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传统的讲授法在教学中仍然占重要地位。依据学习金字塔理论,结合学生记忆规律和注意力特点,教师可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130292.html

相关阅读: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