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合理运用、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有认知领域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二者要并重考虑。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新课程标准指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做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元整合。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虽然不能肯定地说每节课都能达到既定的目标,特别是能力的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可能靠一节课或短时间完成,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认真研读、领悟,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教师要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去审视新教材,实践新教材,促进教材的建设与发展。
二、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特别注意选取生动有趣、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素材,精心设计了单元主题图或重要课题的情境图,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情境图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提出问题。
教师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赛情境等。因为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变化。所以对于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努力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1.提供实践机会,积累活动经验
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知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认真进行分组、组内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等工作外,具体实施时应注意,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认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应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四、适时采用多角度评价
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尤其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
激励性评价要“适度”。思维敏捷、成绩突出的“优秀生”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太多的表扬和超值的嘉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对“中间生和后进生”这两个群体而言,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赏识,需要教师对他们多一份关心和耐心。教师应避免在课堂教学中,一味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而忽略了评价的诊断功能、引导功能的发挥。在表扬激励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的评价指正,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数学教师已经开始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无论课改进行到哪里,有效的数学教学是教师永恒的追求。在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下,教师应把研究教材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真正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137502.html
相关阅读:高中数学集合学习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