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忆读书》叙事性记叙文。冰心,谢婉莹。
1、主题:回忆幼时、少年读书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经验,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内容要点:读书好(获得美的享受、扩大知识而、对写作有很大帮助,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多读书,读好书。
二、《风筝》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主题:批判那些爱封建教育思想影响,无端压制子弟的父兄,抒发了因四周的寒威和冷气面形成的无可把握的悲哀,表达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春日温和的憧憬。
2、内容 :风筝事件,我虐杀弟弟的风筝梦。
3、写法特点:过渡自然,首尾照应。
三、《回忆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散文。
1、主题:赞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文区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2、内容:写母亲勤劳的一生。
3、写作特点: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主线;结构严谨;选村典型;语言朴素;感情真挚;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
四、《小巷深处》
1、主题:抒写养母对我深切的爱和我对养母的感激,流露出我对自己的无知和自私深深自责。
2、内容:母亲靠卖冰棒微薄收入收养我,含辛茹苦培养我,默默让别人带生活费和营养品到学校。
3、写作特点: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细节描写。
五、《春》借景抒情散文,朱自清
1、主题:抒发作者对春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2、内容:盼春,画春(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等),赞春。
3、写作特点:语言准确生动;大量运用比喻和拟人;结构严谨,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六、《空诚计》罗贯中
1、诸葛亮形象:临危不乱,足智多谋。
2、内容:开端,兵临城下;发展,临危施计;高潮,司马懿中计;结局,孔明释计。
3、写作特点: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生动的细节描写;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
七、《心声》
1、李京京形象:天真、纯朴、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
2、内容:公开课前-回家路上-第二天放学后-公开课上。
心声的两层含义:一是李京京深埋心底的亲情、友情。二是李京京非常想表达内心瓣感情和愿望。
3、主题:呼吁教育工作者关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发展。
4、写作特点:设置悬念;细腻的心理描写。
八、《犟龟》米切尔bull;恩德(德国)
1、主题:做任何事情想获得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困难。
2、写作特点:大胆的想象,生动的比拟;严谨的结构(前后照应)
九、《小溪流的歌》严文井,儿童文学家。
1、主题:坚持前进,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长。
2、写作特点:生动形象的语言;间隔反复的语句。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基本课文知识点归纳:
一、《海燕》郑振铎 咏物散文
1、主题:抒发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
2、线索:乡愁
3、内容:用倒叙手法从故乡的燕子写起(形体、飞翔、憩息、与乡人的关系),回到现实写海上的燕子(飞行、憩息),两部分皆从动态和静态描写。
4、写作特点:描写生动、细腻、传神;感情真挚、深沉;咏物寄情,物情合一。
二、《白鹅》丰子恺
1、主题:从鹅形象感悟高傲,虽固执却立场坚定,一视同仁;虽一迂腐却个性张扬,质朴率真。
2、内容:一从(头、叫声、步态、吃相)描绘鹅傲慢性格,二从白鹅的贡献(物质和精神上),表达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3、写作特点:文字浅显,语言朴实。
三、《鲁迅自传》鲁迅
1、以时间为序,写个人生活、求学、工作经历;最后介绍创作情况。
2、求学的三次转变:学工业,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学医学,走医学救国道路;学文学,走文艺救国的道路。其中不变的是他的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3、写法特点:言简意赅,内容丰富;线索分明,层次清晰;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四、《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斯诺,美国《西行漫记》
1、时间为序,写毛泽东家境和10-16岁的经历。
2、毛泽东是一个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喜欢读书、擅长思考、有独立见解的人。
五、《骆驼寻宝记》陈伯吹
1、骆驼形象: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不懈努力。
2、写作特点:语言平易且富有儿童情趣;构思别具匠心;衬托手法的运用
四、《地毯下的尘土》
1、米妮形象:勤劳、能干、诚实、善良、
2、道理;认真对待工作定有回报。
3、写作特点:细腻的心理描写,正面和侧面相结合描写。
五《苏州园林》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文学家,语文教育家。
1、总分式结构:先总说苏州园林总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整体的四个部分和三个细部进行分说。
2、语言特点:
简明、准确,富有文化内涵。
六、《桥梁远景图》科普说明文。茅以升,桥梁专家。
1、内容:第一部分先说明桥的重要性和桥梁的结构。第二部分描绘桥梁远景图。
2、语言特点:质朴、简洁而生动(拟人、对偶、引用)。
3、注意说明方法引用在本文的使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176502.html
相关阅读:《春运是一种文化现象》阅读答案
寂寞出学问 阅读答案(广东高考语文试题)
双白老人 阅读答案
闲话扬子津 阅读答案(全国大纲卷)
陆地上的船长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