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重点:日本明治维新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高考频道小编为高三同学总结归纳了高考历史中的考试重点,希望对2013届高三考生在备考中有所帮助,

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幕府统治危机

(1)阶级矛盾尖锐:广大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

(2)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统治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内因新兴地主和高利

贷商人经济实力的增强,日益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和政治上的无权地位。

(4)民族矛盾:1853年美国军舰叩关后,其它列强纷纷侵入—外因

(3)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中下级武士对现状的不满,后成为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

*这些矛盾促成了武装道木,1848年幕府统治最后被推翻,为明治维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2、武装倒幕

(1)倒幕派的形成: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倒幕派,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一些对幕府统治不满、赞成改革的

大名的支持。掌握了长州、萨摩等政权,建立了倒幕武装,打退了前来镇压的幕府军队。

(2)武装倒幕和德川幕府被推翻

①1867年,倒幕派组织了以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

②1868年,明治政府军队打败幕府军队,摧毁幕府统治

③明治政府迁都江户,江户改名为东京

*武装倒幕的成功,为明治维新提供了条件。

3、明治维新(1868年)

(1)含义:推翻幕府统治以后,明治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另一方面,向西方国家学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力争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史称明治维新。

(2)主要措施

①政治方面:改革落后制度, 废藩置县,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新的体制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②经济方面:大力进行改革,发展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资本主义经济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③军事方面:实行军事改革,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富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积极准备对外侵略扩张

④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3)改革成功的原因 ①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②倒幕派掌握较大实力;

③实行全面有效的改革措施; ④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

(1)相似之处:①两国都是闭关锁国的落后的封建国家;②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③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出现大规模的人民反封建斗争;④都面临极其严重的民族危机。

(2)日本成功,中国失败,主要原因在于:

①社会基础: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远不如19世纪中期的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使中国的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尽管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也不够成熟,但日本商业性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产生了大批的新兴地主,手工工场也有较大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一部分大名、武士在经济利益上同资产阶级接近,要求改革现状。因而,日本明治维新比中国戊戌变法有较深厚的社会基础。

②领导力量:日本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维新的领导。他们掌握有较大的实权,懂得斗争策略,把希望完全寄托自一个毫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③改革的阻力:明治维新前,经过大规模的倒幕运动,日本推翻了幕府统治,组成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改革的阻力相对较小。而中国戊戌变法前,顽固势力未受任何触动,以慈禧太后为首顽固势力,实际操纵从中央到地方的权力,改革的阻力很大。

④改革的内容:明治维新中,日本明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特别注重把改变旧的封建政治体制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措施紧密结合起来,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戊戌变法虽然也涉及到上述各方面内容,但未能切实执行,甚至在政治措施中都未敢提及最初要求的设议院、开议会等重要内容。

⑤改革的国际背景:19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处在自由竞争阶段,资本主义正在上升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波及世界,日本搭上了时代列车。而且,明治维新时,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日本所承受的外部压力;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发生在帝国主义时期,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高潮已经掀起,帝国主义各国纷纷干涉中国内政,妄图变中国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和商品市场,中国的改革外部干涉较多。

(4)明治维新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使日本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②消极影响: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很大;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

*俄、美、德、意、日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说明了只有扫清经济发展障碍及国家统一,才能推动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19700.html

相关阅读:高中历史文化常识:干支纪年法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