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窑不过江? 故宫博物院专家称是历史误读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石湾瓦,甲天下",但为什么坊间却长期流传着"石湾窑不过江"的说法?恰逢国际博物馆日,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的专家应邀访问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对此问题,他们给出了自己的论证和观点。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器物部陶瓷组研究馆员黄卫文更是拿出了丰富的物证清单指出,"石湾窑不过江"是历史误读。从明代到清代,石湾窑的出品就已跻身故宫养心殿、颐和园和盛京皇宫这些重要场所。

物证:明清宫廷秘藏80多件石湾陶

明清时期的石湾陶业在历经了唐宋以来的浸染之后,除了大量生产民间日用和建筑装饰用陶,也开始盛产各种艺术釉陶。石湾窑的出品远涉海内外,便有了"石湾之陶遍两广,旁及海外之国"的美誉。然而,"石湾窑不过江"的说法依然广泛存在于业界和普通人的认知里。

石湾窑真的无法远涉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域吗?"依据我近年对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明清石湾窑藏品所做的研究结论表明,明清时期的石湾窑产品在广布岭南及畅销东南亚地区的同时,其艺术釉陶中的部分精致之作,得到了明清两代皇家的赏识。"黄卫文表示,在故宫博物院所藏数量宏大的中国古陶瓷文物中,有370余件来源于清宫旧藏。故宫博物院1925年建院后收藏的明清及近当代产的石湾陶藏品,造型丰富多样,釉色装饰典型,制作工艺精湛,堪称一批极具研究价值的传世品。

"这批藏品中,原本属于清宫旧藏的石湾陶现在总计有80余件。"他进一步表示,所谓"清宫旧藏"是指故宫博物院建院之际,点查接收的紫禁城皇宫内以及其他几处清代皇家宫苑,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盛京皇宫(今沈阳故宫)等处的清宫原藏文物。记者从黄卫文列举的清单中得知,这80多件藏品从明代石湾窑窑变花釉梅瓶到窑变花釉三足炉,从清代石湾窑各色花釉罗汉坐像到米白釉弥勒佛坐像,品种丰富。而从这些藏品原本摆放的位置来看,石湾窑藏品占据了故宫养心殿、寿康宫、永寿宫、敬事房等重要位置。

溯源:清宫档案曾记录石湾"贡陶"

"从唐代开始,贡瓷制度就规定,皇宫接受地方窑场或地方官员的贡品。到了明清两代,宫廷收藏包括广东石湾窑、江苏宜兴窑、福建德化窑的贡品。"黄卫文指出,判断清宫旧藏的石湾窑藏品是不是贡品,一是看有没有文献记载,二是看是不是这些藏品保有一定数量。宫廷不论在日常生活、宗教祭祀,还是内外赏赐方面,都对陶瓷器有着巨大的需求,而明清两代朝廷为此采取了多种措施。目前来看,清宫档案里有来自地方官的贡单,包括广东巡抚、广东学政,他们在年节、皇帝与皇后的寿辰都会进贡。结合这些贡单和清宫旧藏来看,那些留下来的石湾窑出品是贡品。

对石湾陶当年的"贡陶"身份,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邱春林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晚清的时候,清朝的工部局在振兴传统工商业做了很多事情,和全国各个工艺美术主产区联系很多。"邱春林分析说,工部局借在这些地方建立培训机构,来了解民族工业的发展。"这是石湾陶进入宫廷的一个主要的机会。"

"皇帝代表着国家,而不是代表长江以北的其他地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杨英才则表示,明清的皇帝收藏石湾窑的出品,是因为它是本地的一块瑰宝。

声音:当代石湾陶艺要放眼四海

对于"石湾窑不过江"的说法,从当代的角度该如何认识?对此,邱春林表示,对"不过江"的观点要有正确的认识,既要看到石湾窑有广泛的文化影响力,也要看到石湾窑有待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和宣传推广。这需要做踏实工作,比如应把历代的石湾窑精品做成一套珍品的大系,让事实说话,让作品说话。没有这个基础工作不行。他强调说,对这个问题要有反思,因为最有传播力的还是好的作品,这才能形成一个文化高度。其影响力是可以带动石湾陶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个方向的长足进步。

"其实不必太纠结于一个说法。现在,石湾窑不但要过江,还要跨过大洋,走出国门去。艺术家个人要从中树立起自信。"杨英才回顾其求学求艺经历说,他从瓷区河南禹县走出来,跨过长江到当时的景德镇陶瓷学院求学,由此立志到佛山石湾来发展陶艺事业,一晃已近三十年。他进一步表示,从本地化的角度来看,"不过江"其实也是当代石湾窑的一个优势。

追问:"石湾窑不过江"从何说起?

"迄今为止,没有见到学术文章论证'石湾窑不过江'的观点。这应当是广东本地的一句俗话,口口相传。"黄卫文如此表示。对此,邱春林表示,这个说法也反映了一定的文化现象,"不过江"并不完全错,石湾陶在北方的受众相对来说比较少,其主要受众在岭南文化圈和海外的粤籍华人。

"过去交通不发达,石湾窑的产品走水路才能到外界去,北上并不方便。加上石湾公仔玲珑,不像北方的陶瓷器具好运输。"杨英才转而分析说,"不过江"是石湾窑在传播中的一个说法,但据他看来并没有明确的考证可以揭示其来源。"但'不过江'是石湾窑在本地乃至东南亚发展的一个生态,是它接地气的一种现实反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269922.html

相关阅读:2018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