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题诠释
黄河颂着眼于歌颂。课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以它为榜样,像它一样伟大坚强。这就奠定了这首诗直白、豪迈的风格。
(二)谋篇立意
全诗按序曲主体尾声的顺序对黄河进行赞颂,通过对黄河的描写,抒发学习黄河精神的强烈愿望。
(三)层次划分
全诗共两节。
第一节(朗诵词):这是诗的序曲,作者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读者为朋友,开宗
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第二节(歌词):这是诗的主体。由望进入颂的阶段,赞颂黄河,并号召学习黄河精神。此节可分为三层次。
第一层(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写望黄河。既有写实的部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有近景,有鸟瞰;有纵向,有横向。着眼于黄河形象的展现。
第二层(从啊!黄河到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写颂黄河。先歌颂黄河对中民族的伟大贡献,然后赞颂黄河是我们民族的屏障,最后歌颂黄河泽被众生,激励着中华民族。
第三层(从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到结尾):写学黄河。这是诗的尾声,诗人代中华儿女发出了要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
写作特点:1.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气势磅礴。
作者在诗中综合运用了排比、反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借助于对黄河的歌颂,热情赞美了黄河,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既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的战略意义,也写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修辞的运用,更好地表达了黄河的气势及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2.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借鉴:实写与虚写相结合,客观与主观相融合,赋予自然之物以情感,表现出震撼心灵的精神力量。这种融人审美体验的技法有极强的感染作用,能使人的心灵得到崇高的美的体验,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
二、课文重点难点疑点导学
(一)重难点句子导学
1.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导学:这一句指出了黄河的象征意义,明确了歌颂黄河的原因。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导学:站在高山之巅写出了望的地点,望字表示向远处看,而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站在高山之巅远望,才能全方位、不同角度地领略黄河的气魄,与整首诗的气势相一致。
3.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导学:作者把黄河看成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民族的象征。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它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
4.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导学: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作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另外,这位黄河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势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激发了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5.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导学:本句以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收束全诗,激起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决心,使诗歌的主题得以扩展深化。后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中心思想,增强了表达效果。
(二)重点段落导学
作者要把诗歌的第一节是安排为朗诵词有什么作用?
导学:作为全诗的第一部分朗诵词部分,先声夺人,为全诗奠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为下文的颂蓄势。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不能不令听者动情,接着在阔达的视野中,作者塑造了黄河的英雄形象和内在的民族精神,这正是歌颂黄河的原因,最后,水到渠成地说出了歌颂黄河的主题。
(三)疑难解惑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导学: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导学: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271240.html
相关阅读:说到光伏发电 阅读答案(北京高考语文试题)
五味巷 阅读答案
无人之境阅读答案
《想象》阅读答案
临河之城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