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教学案例阐述如何灵活选用教学媒体,对教学媒体的辅助手段进行介绍,认为应该从学生出发,按需选择教学媒体,做到适时、适度、适用。
关键词教学媒体;化学;班班通;校校通
1引言
笔者任教于农村初中,“农远工程”“校校通”“班班通”工程的实施让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用教室内的电脑播放PPT课件上课,已成为最常用的课堂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让分子、原子等微观知识“实物化”;将化学理论、化学反应原理等抽象内容“具体化”;将空气、水等静态事物“动态化”;将自来水的生产、制造纯碱等复杂工艺“简洁化”;将零乱的化学知识内容“网络化”。
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称为教学媒体,它是指在传播知识、技能和情感的过程中,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载体和工具在[1]。课本、黑板、粉笔、教具、挂图、化学实验仪器药品、计算机、网络资源、交互式电子白板、手持技术……如何选用这些教学媒体,是每位化学教师每天要面对的问题。
2选用教学媒体的不足
选用“班班通”设备的不足
1)不用。除了上公开课,部分教师基本不用班班通设备。可能原因:觉得麻烦,对新的班班通设备不熟悉,课件制作水平低。上公开课必须要用班班通设备时,找别人的课件或网上下一个课件临时应付一下,反映出教师本人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兴趣,对信息化不了解。
2)滥用。教师下载多个课件,通过复制粘贴拼凑在一起,PPT课件有40页以上,学生还没完全明白,下一页又来了。整节课教科书基本不用,也基本无板书。学生做的工作是:将课本中问题的标准答案从课件上记录到课本上。这是典型的灌输,从“人灌”改由效率更高的“机灌”。这反映出教师课程观念落后,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没有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实施教学。
忽视传统教学技术手段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后,一些化学教师做实验、采用教具的次数明显减少,连板书也大幅减少。长期使用PPT课件上课,有以下弊端:课件临时修改难,课堂缺乏生成性;教学媒体选择单一,学生易疲劳;信息发送节奏快,反应慢的学生跟不上;人机对话变多,师生交流变少;学生被动接受变多,思维过程减少。整个化学教学过程完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每种教学媒体在学校教学活动中都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2]。板书具有灵活性、生成性,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有利于学生思维由形象向抽象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各种教学媒体,发挥各自优势,让课堂丰富多彩。
用视频替代演示实验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的最佳方法。但上课时,教师经常用视频替代课堂演示实验。原因可能有:图安全省事(不用实际操作,所有的实验隐患都不用考虑,不用找实验教师,不用考虑实验可能会失败)、图省时省力(不用花时间装备实验器材,不用课前事先模拟实验,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不用拿送实验器材)、认为节约环保(不用化学药品,没有反应污染物产生)。
现在学校已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学仪器设备配置齐全,反而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少了。“黑板上做实验”“多媒体上做实验”弱化了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弱化了仪器的感官作用,不利于化学现象的生成和过程的展示,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教学契机的产生[3]。
实验教学对启蒙阶段刚接触化学的九年级学生非常重要,应该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第一手资料,享受第一感觉[4]。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任务和职责是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结果进行指导、评价、创新。离开实验的理论教学,不可能达到高效优质。
下列情况可以用视频替代实验,或预先实验制成录像:涉及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产生的(如一氧化碳参与反应的实验、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有危险性,易危及学生安全的(如粉尘爆炸实验);不当操作可能引起的危害(如酒精灯使用不当引发的事故、稀释浓硫酸操作不当引发的危险)。下列情况可以采用实验操作与视频播放相结合:实验现象不易观察的(如蜡烛被点燃的一瞬间,铁丝和稀盐酸的反应产生气泡的观察);实验持续时间较长的(如明矾净水实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溶液颜色的变化,铁生锈实验)。
3灵活选用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辅助手段教学活动从最早的口耳相传,到文字传播,到现在利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各种教学媒体,教育媒体的根本作用是辅助教学,是手段,不是目的。教师不应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教学媒体,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媒体应用好坏主要看其是否用得恰当,在于质而不在于量。应该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环境等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明白“辅什么”和“怎么辅”。
从学生出发,按需选择教学媒体
1)适时(把握好时间节点)。每一种教学媒体都有优缺点,功能也不尽相同。教师上课时应密切关注学生,要把握好时间节点,顺势而发,在需要的时间做出合适的选择,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各自的优势。如:讲物质结构时用模型;讲化学反应时用动画模拟反应过程;讲元素周期表时以图形或图表配合;讲化学理论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讲实验的细节时用实验视频;讲化学计算时用板书。教师课前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如建立个人的资料库,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地整合,将需要的视频、图片、PPT等存于U盘中,随时备用;自制教具,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准备一些常用实验仪器放在离教室最近的办公室内,需要时随时取用。
2)适度(交替使用)。多媒体使用过多,学生更多关注画面、视频,注意力发生转移,教师的主导作用难以发挥。单一媒体使用过多,学生易疲劳,所以要选择不同教学媒体给学生多重刺激。如讲授化学计算时,教师板书多,学生计算多,这时如果穿插实验、视频、图表,学生紧张的大脑得到调剂,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适用(简单实用、效果为先)。选择教学媒体应该做到简单实用。如制作PPT课件时,一味贪大求全,页数过多,超过学生的承受范围;“炫”技术,课件的画面美轮美奂,切换变幻莫测,音效变化多端,结果学生不是来上课,是来看表演的。九年级化学课上使用课件应该是画面具有朴素美、内容具有启发性,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
选择教学媒体还应做到效果为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所以化学课上能用实物的不用图片,有模型(是立体的)的不用图片(是平面的),能演示实验的不用视频替代,重要内容需要板书的不能省略,需要计算机辅助的也不能不用。
教学媒体的发展变化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带来深远影响。在现有环境下,教师应当了解可利用教学媒体的优缺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发挥教学智慧与机智,努力挖掘所有教学媒体的使用价值,灵活选用教学媒体,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在合适的时间运用恰当的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李运林,徐福荫.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39.
[3]张公连.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不能代替物理实验[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4):56.
[4]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82.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271592.html
相关阅读:高三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