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写作方法叫“先抑后扬”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写作文要有方法,没有方法就像“瞎子点灯白费蜡”。作文的方法是什么?有人说是叙述、描写、说明、抒情,也有人说是对比、联想、衬托、象征等,这些都是作文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一个方面。其中有一种方法叫“先抑后扬”。

  什么叫“先抑后扬”?举个例子,你本来不喜欢某个人,看到他的样子,就很讨厌。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你发现这个人并非你想象的那样生厌。这个人忠厚老实,讲诚信;这个人心地善良,有爱心;这个人勇敢坚强,不畏强暴;这个人做事有毅力,不轻言放弃,种种“这个”让你慢慢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变得喜欢上了他,而且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种由讨厌,到喜欢,再到“相见恨晚”的情感变化过程,就叫做“先抑后扬”。

  有个故事,讲的是明朝大才子唐伯虎。一次他去参加朋友家老太太的生日party。席间,主人请他写首诗助兴,唐伯虎不推辞,他提起笔就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在座的嘉宾一看,大惊失色,以为唐伯虎疯了,不是人,难道是畜生?正当大家疑惑不解的时候,唐伯虎不慌不忙地吟出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这下大家看了转怒为喜。接下来他又爆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在场的人看了个个瞠目结舌,怒不可遏,唐伯虎才不管他们呢。他又写出第四句:“偷得蟠桃孝至亲”,这时全场一片哗然,个个称妙。

  一首小小的“祝寿诗”,为什么引起在场的宾客一惊一乍,一怒一喜?个中的原因就在于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抑,就是压制,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贬低,批评,讽刺,否定,甚至丑化等;扬,就是褒扬,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抬高,赞扬,肯定,尊重,甚至美化等。诗中第一句、第三句,表面看是骂人的话,实则是为下文褒奖做铺垫,是“抑”;第二句、第四句是“扬”,是说做寿的老太太是仙女、有福气,养了这么有孝顺的儿孙,他们就像齐天大圣孙悟空,偷得仙家蟠桃来敬奉老寿星长生不老。四句诗写得曲折有致,跌宕起伏,显示了诗人高妙的艺术才能。

  作文时,我们怎样运用“先抑后扬”的方法为自己的文章增光添彩呢?

  1.反弹琵琶。就是唱反调,你说好我言坏,你说坏我言好,总之不按常规出牌。比如,写老师,我们很多同学习惯从正面落笔,写老师关心同学,写老师工作认真,写老师爱生如子等等。但是有个同学不同,他喜欢唱反调,写老师“偏心眼”,把“学困生”安排到前面坐,还经常给他们“开小灶”,把他们带到办公室补习功课,而把“我”放置“遗忘的角落”里,不闻不问,好像“我”不是他的学生,不是这个班级的人。“我”对他有意见,说他“偏心眼”,老师只是笑笑。

  后来有一件事“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那是教师节前夕,学校评选优秀教师,班级采用无记名投票,结果“偏心眼”老师获得全票通过。这点让“我”很是不解。

  “偏心眼”老师为什么能获得同学们的全额投票?习作似乎没有明确告诉我们,但从文章的间接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偏心眼”老师关心同学,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关爱有加,安排他们坐前面,给他们“开小灶”,帮助他们补习功课,提高学习成绩,这样的好老师,同学们不把票投给他,还投给谁呢?文章曲笔写人,褒贬藏情,抑扬之法运用独到,显示了小作者不凡的构思匠心。

  2.巧用对比。就是把甲乙两种相关或相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照,以此突出甲或者乙。比如,人们喜欢“绵羊”式的人物,不喜欢“倔驴”样的人。因为绵羊性情温和,乖巧、听话,逆来受顺;“倔驴”脾气倔,性格乖戾,弄不好还会“踢”人。有个同学偏不,他写了篇文章《“倔驴”罗子强》,赞扬他“倔”的性格和品德。下面节选的是其中一小段:

  一天,学校大扫除。老师看他个子小,就照顾他和班里的女同学一起檫桌子、抹黑板。他一听,当场和老师叫板:“我不干!”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一个大老爷们,怎么好意思去跟那些千金小姐们一起干檫桌子、摸黑板的事情,不怕人笑话?”

  于老师一听,不禁“扑哧”一声笑。他问“倔驴”:“你今年多大了?”

  “倔驴”头一仰,高傲地说:“9岁!”

  “9岁?还真够大的。你知道你有多高吗?”

  “知道。”

  “多少?”

  “110!”说着,他把胸脯一挺,显出一副高大上的样子。

  于老师见了忍不住笑,他把“倔驴”拉到劳动委员洪小七面前一站,便立即显出分晓。“倔驴”顿时不说话了。

  “倔驴”不愿意干檫桌子、抹黑板之类的活儿,他要干什么?文中没说,这是抑;老师问他多大,多高,“倔驴”说“9岁”“110”,老师问话的目的是什么,文中没说,是抑;老师把他拉到劳动委员洪小七面前站的意思是什么,文章也没说,还是抑。习作一抑再抑。抑是为了更好的扬,褒扬“倔驴”的性格特点和劳动品质:宁愿干重活,也不愿干轻活,精神可佳。习作写得酣畅淋漓,“倔驴”的性格特点、人物品质在对话和对比中表现得一览无余。

  3.设置悬念。就是故意“卖关子”,把要说的话不明了,而是处处打埋伏,制造矛盾,待读者去体会,去探寻虚实。南昌市外国语高新学校四年级(20)班詹钰杰同学写的《不一样的春节》,就很好地运用这一方法。

  不一样的春节

  今年春节与往年不一样,听不到鞭炮的声音,看不见买鞭炮的人影,一切显得很清冷。

  街上人来人往,像一条流动的河。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家过年,唯独没有烟花爆竹。我想买几盒烟花春节放放,可是跑遍了大街小巷,就是不见烟花的影儿。难道生产烟花的厂家倒闭了,还是贩卖烟花的人都下岗了,改做其他生意了?

  我闷闷不乐地回到家。妈妈见了不解地问:“宝贝,怎么啦,谁惹你生气了?”我摇摇头,叹了一口气说:“妈妈,为什么今年没有烟花爆竹买?”妈妈笑了笑说:“傻孩子,怎么没有烟花爆竹买。”“不信,你到街上去看看。”妈妈忙完手中的活儿,准备到小区王大伯的商店里卖封爆竹春节放。可是她到店里一问,果真没有。这就奇了怪了。王大伯是专买店,以往这个时候,店里早已堆满了烟花爆竹。可是今年一封爆竹也没有,难道他也改行做其他生意了?

  晚上,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电视里突然爆出了一条新闻:春节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我一听,眼睛睁得大大的。政府也是,吃饱了撑着没事管,去管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春节放烟花爆竹是我们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习俗,难道他们要把这个传统习俗改掉吗?

  坐在一旁的爸爸听了插话了:“这个你就不懂了。这些年来,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一些工厂废水、废气不断往外排放,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为了保护环境,还我们一个清新的世界,市政府做出这个决定,就有他的道理。”

  “道理个屁。”我接口反问道,“以前过春节不也放鞭炮,怎么不污染环境,今年放鞭炮就污染环境了?”

  大年初一,我随爸爸妈妈去外公外婆家拜年。走在大街上,发现今年的大街和往年不一样,地面干净、整洁,看不到烟花爆竹的残硝纸屑,听不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闻不到刺鼻熏眼的烟硝火药味,空气清新,天空湛蓝如洗。这时我才想到,市政府做的决定也许是对的,虽然今年春节缺少了一分欢乐和喜庆,缺少了一种年味和热闹,但它至少让我看到另一种景象,天空没有雾霾,空气中没有硫化物的气味,人们外出不用戴着口罩,不用手捂住鼻子,五官完全得到解放,这样的好事谁不举赞成票呢?

  习作围绕“不一样的春节”,列举了种种“不一样”的表现:“听不到鞭炮的声音,看不见买鞭炮的人影”,就连小区王大伯的专卖店也没有烟花爆竹卖,这使“我”很不解,甚至连妈妈也不相信。为什么?文章没有说。这是悬念,是伏笔,是抑。

  晚上看电视,电视里突然爆出一条新闻,“禁止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政府为什么要禁止放烟花爆竹?爸爸说是为保护环境,而“我”却不这样认为,为什么?这是悬念,是伏笔,是抑。

  大年初一,“我”随爸爸妈妈去外婆家拜年,发现大街上与往年不一样,地面干净整洁,看不到烟花爆竹的残硝纸屑,听不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闻不到刺鼻熏眼的烟硝火药味,空气清新,天空湛蓝,没有雾霾,没有硫化物的气味,人们外出不用戴口罩捂鼻子,这时“我”才感到“政府做的决定也许是对的”,至此,小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才告诉我们,“不一样”到此结束。文章悬念迭出,抑到极致,扬到极点,耐人寻味。

  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要注意抑扬有度。抑是为了扬,抑得太多,就会本末倒置;扬得过头,容易喧宾夺主。要张弛有度,主次有别,详略区分,不能以一方压倒另一方为理由。另外抑扬之间比例要协调,过渡自然,衔接巧妙,不露斧凿痕迹,恰到好处。

  【佳作展示】

  爸爸的爱

  在我的记忆中,爸爸似乎不懂得爱。每次送我上学,接我放学回家的的是妈妈。

  有一天,外面下着大雨,我想请爸爸送我上学。可是爸爸冷冷地说:“你自己去,我没那闲工夫。”我当时很生气,心想,你是不是我的爸爸?

  还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要爸爸带我去医院看医生,可是爸爸却说:“我没时间,他自己去吧。”我一听,眼泪快要流出来了。我开始怀疑,我是不是爸爸亲生的?

  现在我长大了,开始明白了爸爸的用心。原来他让我自己上学,自己去看医生,是知道我这个人依赖心理强,做事不愿吃苦。为了培养我的独立生活能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经得起挫折和困难的考验,所以处处“刁难”我,给我制造矛盾。这种做法看似不近情理,甚至有些残忍,实则是用心良苦。试想,如果不是爸爸当初那样“狠心”对我,我能在今年的运动会上,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往前跑,并且夺得800米比赛的第一名吗?我又怎能躺在手术台上,令医生“千刀万剐”小肠经吗?不,绝对不能!

  爸爸是爱我的,只是他的爱不善于用言语表达。

  点评:习作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表现爸爸对我的爱。开头先写“爸爸不懂得爱”,是抑;接着用两件具体事例,说明爸爸“不懂得爱”的具体表现,还是“抑”;然后写爸爸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我的独立生活能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经得起挫折和困难的考验”,这是对爸爸的褒扬,结尾处说“爸爸是爱我的,只是他的爱不善于用言语表达”,点明中心,“扬”到此处戛然打住,不枝不蔓,干净利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286894.html

相关阅读:高三语文必修五常考知识点:说木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