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现在距离高考越来越近,时间也越来越紧张,没有多少时间了!这个时候很多学生由于心理紧张,每天坐立不安,特别烦躁,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关于高考心理辅导,另文刊登)这时候可不能放松
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ƒ怎么样?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进一步加强人大的立法职能和监督职能;进一步密切人大与群众的联系。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总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确保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适合我国的国情。
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表现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集体行使职权,在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上,由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以真正集中和代表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在贯彻执行上,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保证国家权力机关的决定能够迅速有效地实施。
考点四:国家结构形式
1.含义: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构成模式。
2、类型:有单一制和复合制两大类型
3、典型国家:单一制国家:中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波兰、蒙古。复合制国家在当代主要采取联邦制形式主要有:美国、德国、瑞士、俄罗斯、印度、缅甸、巴西等。
4.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⑴为什么说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
①在我国,从法律体系看,全国只有一部宪法;
②从国家机构看,全国只有一个制定法律的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
③从公民的国籍看,公民只有一种国籍;
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所建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根据历史和现实的状况所建立的特别行政区,也都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各地方行政区域设立的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行使其职权。
⑤从对外关系看: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由我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决定的。
⑵关于我国的“一国两制”
?含义:“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基本内容:第一:“一国两制” 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第三:“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ƒ重大重义:A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B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总之,“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它顺应历史潮流,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④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A在香港、澳门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陆续回到祖国怀抱的今天,结束大陆同台湾分离的局面,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神圣使命,就更加突出地摆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面前。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和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祖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世界主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我们都坚决反对。
C“一国两制” 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保留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高度自治。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不变,他们的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障,永享太平。台湾经济将真正以祖国大陆方腹地,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台湾同胞可以同大陆同胞一道,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
考点五:国家机构
1.含义: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和。
2.组织体系:①从纵向看,国家机构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机关;从横向看,它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②在近现代国家中,根据国家的职能,一般都设有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暴力机关等。
3.国家性质与国家机构性质的关系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剥削阶级掌权的国家决定了其国家机构是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其国家机构是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所掌握并为之服务的。
国家职能与国家机构的关系:
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根据。国家机构是实施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各国国情不同,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也不同。
5、我国的国家机构
⑴我国的国家机构由下列国家机关组成:
按照类别划分:
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国家军事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
国家审判机关(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
国家检察机关(各级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
按照层级划分: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
⑵中央国家机关的职权: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都不能超越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②国家主席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我国实行集体元首制)、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职权有颁布法律权,发布命令权,任免权,荣誉授予权,外事权等。
③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④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属于司法机关体系。人民法院上下级之间是一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我国各级人民法院的基本职责是:通过独立行使审判权,惩办一切犯罪分子,解决民事纠纷、经济纠纷,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以保卫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公有财产,保护公民私人合法财产和其他各种合法权利,从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⑤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上下级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我国各级人民检察院的职责是:通过独立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镇压一切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活动,打击各种犯罪分子,维护国家统一,保卫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维护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生产、工作、教学、科研等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公有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合法权利,从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⑥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我国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⑶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①民主集中制是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②民主集中制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其职权;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③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在:第一,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方面,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各级人大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要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第二,在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第三,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一方面,在国家事务中,凡属全国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决定的重大问题,都由中央决定,另一方面,地方国家机关在执行中央决定的前提下,自主管理和安排本地区的经济、文化等社会事务。
对人民负责原则
①为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一切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
②怎么办?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要求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密切联系群众。第二,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的监督。第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依法治国原则
①是什么?依法治国的含义: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概括地说,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②主体:人民群众。
③根本目的: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④地位: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⑤依法治国的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⑥为什么?在我国,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组织和建立起来的,宪法和法律是国家机关存在的依据,也是其行使权力的依据。因此,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严格依法办事。其次,依法治固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统一。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保持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⑦怎么办?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第一,立法机关要加强立法工作,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第二,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有法必依、依法行政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第三,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第四、增强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考点六: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
1、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用宪法确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⑴国家权力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⑵在政治方面,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以宪法确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①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②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监督权。包括对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即人民代表的监督和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
2、我国还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我国至今已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法律、法规,使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实现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②制裁和惩罚侵犯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为。
3、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⑴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①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是我国生存兴旺的保证。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关系,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②捍卫国家主权不被侵犯,与一切危害国家主权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坚决反对一切侵略、占领和割让、出卖国家领土的行为;捍卫国家政权及其统一,与颠覆国家政权和分裂国家政权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反对一切民族歧视、民族分裂行为。目前,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我们的迫切任务就是促进海峡两岸沟通和交流,反对 “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争取用“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和平统一祖国。
⑵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①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②维护国家安全。应该做到严守国家秘密,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举报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③维护国家荣誉。应该做到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信心。使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沾污,国家的名誉不受侮辱。④维护国家利益。应该做到努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进行斗争。
4、国家和公民正确对待公民权利和义务要坚持的三个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是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和平等地适用法律。主要包括三方面含义:①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③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制裁。
(2)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①在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割的。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
②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已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地履行公民的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因此,不能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立起来。
③根据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一,公民要认真行使公民权利。第二,公民要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不存在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的公民,也不存在只履行义务不享有权利的公民。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①为什么?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必须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②怎样坚持?第一,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为此,必须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上行使公民的权利。第二,公民在履行义务时,也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高考典型试题领悟:
1.(2018重庆卷38)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这既了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
(3)运用政治常识分析上海市政府的做法。(12分)
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上海市政府尊重民意,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对涉及民生问题的摊点市场进行调查和监管,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体现了国家的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②上海市政府的做法,贯彻了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原则。上海市政府在处理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摊点问题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制定《导则》,依法管理。
2.(2019重庆卷38)某高校网站论坛上一篇谴责浪费的文章引起强烈共鸣。文章说,有些同学早晨洗漱时任凭自来水哗哗地流个不停;在该校餐厅门口的两个泔水桶里,装着将满的剩余饭菜,不少同学还在将大半碗拉面.大半个馒头往里丢,而食堂窗口上方赫然写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从党中央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后,全国正在展开一场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大学生从反思浪费开始学习节约.注意节约了。
(3)从公民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浪费公共资源行为的错误。(12分)
①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国家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公民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②公民行使权利时,必须履行相应义务。材料中的浪费行为,只强调个人占用公共资源的权利,忽视了节约公共资源的义务。③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必须坚持三者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材料中的浪费行为,有损国家和集体的利益。④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材料中的浪费行为,只考虑个人利益,忽视国家和集体利益,浪费公共资源是错误的。
3.(2018重庆卷38)材料一:大学毕业生李某自愿到农村工作。他从桑蚕丝的市场需求出发,整合某村桑蚕养殖物资和人力资源,成立桑蚕养殖合作社,邀请母校专家向农民传授桑树改良技术,普及了桑蚕养殖新技术,推广桑树一步成园面积2000亩。养殖户由此节省劳动力成本50%,增产蚕茧5000公斤,增收10多万元。他为农民开辟了致富之路,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
材料二: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以服务于党更好地领导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和国家研究制定了包括津贴、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助学贷款代偿、公务员招录、户口管理、一次性安置费等激励和保障措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应聘到村任职。
(2)结合材料,具体说明国家所履行的职能。(8分)
①培养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履行了国家的政治职能;②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到村任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履行了国家的经济职能;③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人才,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智力支持,履行了国家的文化职能;④为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提供社会保障,履行了国家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4.(2019上海卷34)2019年1月,在征集广大市民建议、听取各界意见及与各职能部门沟通的基础上,上海市政府公布了“新增就业岗位、完善残疾人服务设施及养老服务政策、实施公交空调车优惠换乘、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环境建设、完成200家标准化菜市场建设”等十一项今年要完成的实事,并已着手实施。
请运用所学政治常识简要回答:(1)市政府的上述举措体现了政府什么职能?决定市政府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7分)
①上海市政府行使的是对内组织社会公共服务、协调人民内部各种关系和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国家职能。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制定法律、政策都是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经典热点题练习:
例1、材料一: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党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的本质要求。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艰巨的任务,要求政府从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
1.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
①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管理方式必须由指挥经济变为服务经济,管理目的在于纠正 “ 市场失灵 ” ,弥补 “ 市场缺陷 ” 。
②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随着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要求政府部门精简机构,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从 “ 越位 ” 的地方 “ 退位 ” ,在 “ 缺位 ” 的地方 “ 补位 ” ,从以行政审批、指令计划为主要特征的管理手段中解脱出来,建立起新的体现服务型政府的管理体系。
③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
①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所要求的。
②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新形势下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
③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实践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④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材料二:近年来,某市政府以建立社会保障卡系统为突破口,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实现政务信息化。他们通过信息化制度建设,用一张社保卡整合了社保、公安、民政、医保、公积金五大部门,无论是看病,还是办理公积金、身份证、养老金,只要借助这张小小的社保卡,就可以进入快速办理的“绿色通道”,是一项深受老百姓称颂的“民心工程”。到2019年底,该市发放社保卡总数已达802万张,占城区符合申领条件市民的93%。社保卡系统已经实现了医疗结算、公积金贷款受理、办理护照等21项功能,邮政、银行、手机用户等也已在业务办理中采用社保卡作为凭证,用卡总数达1.1亿人次。
(1)该市在建立社保卡系统过程中使政府职能发生了哪些转变?
①该市通过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制度建设,由“审批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②实现了政府职能的统筹与协调,有效地克服了政府部门权力分割现象;③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 ④ 促使政府部门办事公开透明,公正合理。
(2)上述材料中该市政府职能的转变,对我们有何哲学启示?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致力于制度创新;②坚持用联系观点看问题,统筹和协调政府部门的职能; ③ 坚持群众观点,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3)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充分认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有何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 ?
①有利于政府改进管理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②有利于对人民负责,克服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有利于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材料三:目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仍不同程度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正常现象,甚至还有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违法违规,滥用职权,贪污腐化,失信于民,严重损害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2019 年 4 月 24 日,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并将于 2019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条例》首次从法律上对政府信息公开做了明确规定,使广大群众对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监督方式等信息能够一目了然,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条例》的出台是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
请你谈谈我党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由。( 10分)
① 建设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2分)②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的政府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宗旨的重要举措;同时,党领导下的政府应该是认真履行其职能,充分显示对人民负责的宗旨与原则的政府。(4分)③ 目前我国的一些政府还不同程度存在着问题,严重损害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这就需要加强政府的自身改革和建设,客观上也需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同时,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4分)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 9 分)
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3分)②坚持依法治国原则,规范政府行为,坚持依法行政。(3分)③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广大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3分)
例2、2019年10月8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从10月15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多数专家认为,继2019年9月15日之后央行再度宣布下调“二率”,意味着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已告别从紧,转向松动,政策重点开始转向“保增长”。采取怎样的一种货币政策,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这次政策调整,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大背景下出台的。面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适时调整有关政策措施,这是必要的,也是落实灵活审慎经济政策的具体体现,将有利于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包括资本市场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常识说明政府调整有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必要性。(9分)
①政府是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必须履行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6分)②“双率”下调,是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是国内经济“保增长”的需要。“双率”下调,重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也可以看成是全球央行联手应对动荡金融形势行动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负责任的态度。降息有利于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避免其利润进一步恶化。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有利于提振企业的信心。是央行以更加积极灵活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有效举措。
例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了包括发展现代化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完善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利益、推动城乡一体化等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总体思路,为今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让广大农民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政府该如何推动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①履行政治职能,致力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②履行经济职能,制定推动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方针、计划、战略、方案、政策、法规,协调城乡经济关系;部署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建设。③履行文化职能,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④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维护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搞好农村社会治安,保护农民的公共财物;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基本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⑤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为什么要 形成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①是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必然。
②是实现城乡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事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的需要。
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④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决定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⑤ 有利于加快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⑥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 我国的综合国力。
⑦有利于实现 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使 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
二、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考点一:政党的基础知识
1.政党是指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执掌或参与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
2.政党特征。①阶级性。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判断政党的阶级性质,主要看它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阶级利益。②政党与政权紧密联系。政党和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③政党具有组织和纪律性。
3.现代各国一般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的原因:①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政党只有掌握国家政权,把本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才能实现本阶级的根本利益。②政党具备掌握国家政权的条件。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组织纪律和领导集团等,这使它能够成为国家政权的执掌者。
注意:?并非有阶级和阶级斗争就有政党。政党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产物。‚现代各国一般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并不是说现代各国都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还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没有政党,也就不存在政党掌握国家政权。那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多为“政教合一”或由军人掌握国家政权。ƒ历史上并非任何国都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就不是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相应的并非任何阶级都通过政党来掌握国家政权。④并非任何政党都可以掌握国家政权。⑤并非任何政党都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⑥国家性质由统治阶级的性质来决定。不能够笼统地说国家性质与政党性质相一致。
考点二:中国共产党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体现党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ƒ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④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这是党的指导思想。这也是保持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由其自身条件决定的。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经过比较、鉴别作出的正确选择。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②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4、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方式:
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①政治领导: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
②思想领导:进行思想宣传。
③组织领导:推荐重要干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5、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①科学执政,就是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上恩惠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③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6、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7、加强党的建设。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①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是党的建设主线。
②内容: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③先进性是党的本质属性,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
(2)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①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
②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3)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以造就高素质的党员和干部队伍为重点。
①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由党员来体现,要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党的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
②建设一支始终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治本色的干部队伍。
③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充分发挥它们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4)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①作风建设的重点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②要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③深入开展党纪党风教育,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5)反腐倡廉建设和党的制度建设
①惩治和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决反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②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保证。改革和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强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全党要维护集中统一,要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维护中央权威,切实保证政令畅通。
考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
①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核心内容: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合乎国情,集中体现我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B、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C、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③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前提条件,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条红线。)
④地位和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主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③根本要求和精神实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④意义: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科学发展观
(1)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主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3)意义: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
①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保持经济发展的较快速度。但经济发展不能片面追求速度,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把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统一起来.
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④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⑤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社会就业,社会秩序等社会发展.(原因:第一,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根本保证;社会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社会事业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较快发展;第二,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要求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第三,我国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⑦坚持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考点四、政党制度基础知识
1.政党制度是指政党执掌、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
2.政党制度按性质划分为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两种类型。
3.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主要有两种形式:
两党制和多党制。两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操纵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轮流执政,互相对峙的政党制度。资本主义两党制起源于英国,后来扩展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英国和美国最为典型。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由两个以上的主要政党或几个政党联盟,操纵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多党制起源于法国,以法国和意大利最为典型。目前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多党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比利时、瑞典、西班牙等发达国家,以及土耳其、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
4.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作用、实质:
①它较之于封建专制统治具有历史进步性。②从本质上看,它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无论是两党制,还是多党制,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执掌国家政权。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政党根本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掌权执政。
考点五、我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八个民主党派及其性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转变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成为中国共产觉领导下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注意: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政治上: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二者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不是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组织上:二者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是互相监督的关系。法律上:二者地位平等,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①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②反映社情民意,献计献策,为促进重大问题的正确决策和重要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党合作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第一,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二,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建设。第三,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第四、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是我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 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②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③主张在我国实行多党制,实质上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这样,人民政权就要丧失,社会主义制度就要被颠覆,必将造成社会倒退,全国各族人民绝不允许出现这种局面。
高考典型试题领悟:
1.(2019四川灾区卷38)材料三: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重大进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得到更多实惠,但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居民住房问题即其中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根据政治常识,联系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如此关注民生问题。(8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住有所居是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作为执政党有责任和义务解决好包括住房在内的一系列民生问题。
经典热点题练习:
1、2019年4月28日,胶济铁路特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济南铁路局局长陈功、党委书记柴铁民被免职。2019年7月,因“华南虎照事件”,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孙承骞和朱巨龙,镇坪县林业局局长覃大鹏、县经贸局局长谢坤元被免职。2019年9月8日,山西襄汾发生尾矿库溃坝事件,孟学农引咎辞去省长职务,张建民的副省长职务被免。2019年9月17日,因“三鹿奶粉事件”,河北省委免去冀纯堂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随后,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于幼军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决定撤销于幼军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确认中央政治局2019年9月5日作出的给予其留党察看两年处分。
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掀起“问责风暴”的理由。
(1)党中央掀起“问责风暴”的理由
?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ƒ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党的制度建设的体现。
(2)国务院掀起“问责风暴”的理由
①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②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③我国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3)掀起“问责风暴”的意义
①有利于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水平。②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迈上一个新里程。③会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更健康的发展。④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表现。
2、最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提出要坚持预防、监督、查处并举,把严格监督、严肃纪律贯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始终,进一步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使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对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基础性制度。他指出,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毫不松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解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突出问题力度,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1)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的原因。
①惩治和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②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要求。③是造就高素质的党员和干部队伍的需要。④是建设一支始终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治本色的干部队伍的需要。⑤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
(2)怎样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①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②要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③深入开展党纪党风教育,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④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⑤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3、10月13日,中共中央日前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就统筹城乡发展、加强耕地保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深化两岸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健全基层民主管理、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座谈会。
上材料体现哪些政治学道理?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第一,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二,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建设。第三,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第四、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⑤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
三、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考点一:我国的民族
(一)民族的含义: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二)民族的特征:
1、共同语言是民族成员进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活动和交往的工具。
2、共同地域是民族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也是民族与民族、部落等共同体的重要区别;
3、共同经济生活是民族内部的经济联系;
4、共同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方面,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的特点。
5、民族四个特征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在民族形成过程中,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为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而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又促进了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的发展。
注意:民族不等于种族。
(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
(1)是什么: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2)为什么: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各个民族之间只有大小、强弱、发展程度上的区别,而绝无优劣之分。无论哪个民族都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贡献。
(3)怎么样:第一,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第二,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第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2、民族团结
(1)是什么: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2)为什么:?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关系,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ƒ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3)怎么样:?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要与极少数的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我们必须牢记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人民的神圣职责和义务。ƒ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步消除东西部地区的差距。
3、各民族共同繁荣
(1)是什么: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 科学、文化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2)为什么:?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各今方面的原因,一些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还比较落后,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ƒ没有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就没有整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和文明昌盛;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3)怎么样:在现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逐步消除东西部差距,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为了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首先要积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同时需要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充分利用本民族地区一的优势;还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援,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发展、 共同繁荣。
4、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之间的关系
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 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没有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平等和团结,就不会实现共同繁荣。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会影响民族团结的巩固和民族平等的全面实现。
(四)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1.民族区域自治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2.民族自治机关: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3、民族自治地方分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4、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自治不是独立,自治权不是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的统一领导为前提的,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充分发挥民族自治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ƒ也区别于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
5.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①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这使我们建国后建立统一的、民族平等的主权国家成为可能。②我国民族状况有自己的特点。我国56个民族,人口数量上差别较大,分布特点呈现“大杂居、小聚居” 的状态。这种特点,适宜以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一般来说,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丰富,地域辽阔,但经济文化落后;汉族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④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认同。
6.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①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②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③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④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考点二: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宗教的本质: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2、宗教的作用: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宗教也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①宗教的产生,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下层群众的某些政治经济要求,对社会发展产生过进步的影响;②宗教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③宗教的一些教义、教规、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④宗教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3、我国宗教状况发生的变化:?宗教成为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宗教组织已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296967.html
相关阅读:高考文言文翻译如何才能做到“字字落实,文从句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