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典诵读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所谓经典,一般为在创作后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且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而大浪淘沙般被留存下来,具有恒久艺术生命力的文章或著作。

阅读需要聚焦在经典阅读。这是有几个方面的原因所决定的:一是学生阅读所汲取的应该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华,经典无疑是精华的代名词。二是阅读所选取的文章必然是经典,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我们的语文教材被称为选文式教材,这决定了其选择文章需要具备经典性。三是学生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和付出阅读精力,必须去粗取精,也就是要读好的,读经典。四是,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也涌现出很多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其思想精华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还有丰富的阅读宝藏。这些都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选择内容。也可以说,传承传统文化,阅读是重要的渠道。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国家层面,甚至在国际上都倡导全民阅读。阅读不仅仅局限在语文课程的学习,更主要体现在全学科,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要进行大阅读量,扩展范围的阅读,更鼓励一批拔尖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发展出特长和专业能力。

关于经典的学习,也面对现实困境。问题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阅读被窄化理解。语文老师,以为阅读就是阅读文学著作,其他课程老师也以为阅读是带有学科学习特色的。其实,就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言,阅读应该是混合型的,杂取各样的,学生带有选择性的。二是,选择性和扩展性阅读的时间,被学科学习挤掉了。社会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不支持学生大范围阅读。有人认为读闲书,没有意义。三是,阅读还是偏于文学的,偏于听故事,偏于人文性,偏于现代,这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必然结果,而教师主导下的阅读,要考虑教育意义,要考虑社会意义,还要考虑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这种阅读的现实矛盾不容回避。四是,扩展性的,选择性的阅读,为学生自主安排,是自我孤立状态下的个体行为,所以阅读效益不高。这也是很多人对于自主阅读有疑虑的原因。五是,阅读,尤其偏于传统的经典阅读,与学生存在隔膜,学生缺乏兴趣,理解起来有障碍。其内容体现的思想认识也不免有时代局限,杂糅着糟粕。

怎样弘扬传统,开展经典阅读活动?恐怕我们要注意解决这些问题,凸显几个方面的工作。这也算是我提出的教育建议。

第一,要营造一个经典阅读的氛围。现实环境是现代阅读语境。大家说话,阅读,都是运用和学习现代语言。经典阅读的机会很少,学生的阅读量少。所以,要特别安排经典阅读,营造一个鼓励经典阅读的良好环境。

第二,不能离开学校教育的干预和教师的指导。毕竟古代经典的语言媒介为文言,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学生学习经典的难度是客观存在的。这自然需要教师的阅读指导。当然,没有学校支持经典阅读,提供教育的条件,也无法引导学生在经典中获取教益。

第三,阅读中同伴的感染与互动也很重要。学生感兴趣的阅读,一般具有同伴感染特点。一个阅读点,可以成为社会的关注,总是与大众阅读期待阅读经验的分享有关系。一个人阅读后,得不到互动的机会,没有交际环境的支持,那么这个阅读就成为读者的死阅读,最后无法坚持下去。

第四,阅读的形式要多样化,为学生所喜欢。现实的阅读,都是个体化阅读,或者是分析式阅读,这种情况下,学生觉得阅读是枯燥的。我们倡导经典阅读也要尝试进行多形式的阅读,例如诵读,集体诵读,就是很好的形式。

第五,经典阅读不仅要有普及,更要体现研读的深入领悟和研究。普及是面上的事,可能比较浅显。而经典传承更重要的是,要汲取传统的精华,所以研读和深入探究就变得重要。我们一定要把经典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316917.html

相关阅读:高二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随堂练习:琵琶行并序(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