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什么是观察能力呢?如何提高观察力”,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察心理是一种特殊的知觉形态,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较系统的、主动的知觉活动。中学生的观察活动,一般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有组织地去认知某一客观对象的心理活动过程。关于观察能力,《辞海》里的解释是“善于全面、深入、正确地认知事物的能力”。前苏联作家爱伦堡说,所谓观察力,就是“善于看出别人所忽视的现象和事实的细节的一种能力”。前一种定义似乎太宽泛、太笼统和绝对;而后一种主要是从作家的创作心理角度上说的,似乎狭窄了一点.简单概括来说,所谓观察力就是人凭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
人通过观察打开了认识的大门,而观察力又是构成智能结构的重要因素。可以说,一个人智力与能力的强弱,首先在于观察力的强弱,没有较强的观察力,就不会有感受的深入、想象和联想的丰富以及思维的全面深刻。如前所述,观察在语文学习尤其是写作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观察的基本特性。
如同其他知觉活动一样,观察也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等特性。
一、整体性。我们在观察某一对象时,尽管该对象各个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但它仍然是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的,因此我们观察事物是整体知觉的,绝不分割为孤立的部分。例如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作者所描述的洞庭湖景色,是按整体知觉结果表现出来的。首先从全面观察角度写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概貌,然后分别从“淫雨霏霏’,、“春和景明”两种不同特色予以细致补充,全面地展现洞庭湖这一观察对象。这个整体性特征,对于我们的语文学习(不仅指直接的事物观察,也包括课文的整体感知),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二、 选择性。人们在观察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感知周围一切事物或事物的一切方面。却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其他事物作为背景。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多次写出父亲的背影,有意识地、选择性地把父亲的背影突现出来,从面表现主旨。国画中的“烘云托月”的画法,也是观察选择性的结果。在语文学习中,这种选择性可以突出重点,抓住主干。
三、 理解性。我们在观察对象时,不仅要感知其整体,抓住其特色,还须认识它的意义,这就是理解。例如前面所举的两个例子,对洞庭景色变化及概貌的整体意义不理解,对父亲背影的意义不理解,就不可能深入感受,观察知觉活动就只在浅层,未能深入,不能真正完成。
总之,了解观察的特性与作用,对于我们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是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的。因此,每一个中学生都应在语文学习中着力发展自己的观察能力。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什么是观察能力呢?如何提高观察力”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中考频道。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31937.html
相关阅读:高中语文知识点讲解:辨析并修改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