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历史亲近的时刻
高 鹏
一个梦,一个不曾长大的梦,如一片枫叶含有稚童的书页唇间,如一个笑靥旋在少年的睡中,如老人们述说娓娓的童话,印在夏夜纳凉蒙童神往的双眸中。
然而,在6月渐渐炽热的暑气挟带着风沙侵袭京城时,我却让这个成长了几十年的梦,瓜熟蒂落为一个圆满的现实。
北京,这个旧时多少帝王希冀天下平安、四海平安、万世平安的首都,沉淀和爬伏了多少岁月的沧桑、历史的苍苔;天安门这个耳熟能详、几近圣明的名词,已不再是仓颉所造方块字的抽象,我终于走近了您,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梦境。
气屏住了,脚牵住了,目光凝住了,血凝住了,这就是千百回在画中、课本中、报纸中、广播中、影视中连连轰炸过大脑屏幕的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般的天安门么?梦境与现实仅几步之遥,其后却逶迤了30余个台阶,而每一个台阶就是整整365天,就是整整一轮春夏秋冬!我身临其境,心境正如同美食家面对美味佳肴,总先停箸止叉,细细品尝食物的美色和诱人的醇香以及它所带来的赏心悦目的温馨;旅游家不急于接近山水的极致,只是远远地陶醉那迷离青黛色的山影在天边划下的连绵千里的际线和悬在其上的晚霞的壮美,细细体味由此所带来的心灵的震颤和灵魂的洗礼一样;面对天安门,我如仓猝上阵的士卒,急急调整装备着心境,真正舍不得那样快地接近这个曾经为之梦萦魂绕的圣殿,只是眼含热泪远远地伫立,目光所及,将天安门城楼的每一堵红墙,每一握栏杆、每一块琉璃、每一个雕梁摩挲,并陶醉于由它所带来的一波波激动、眩晕和不可捉摸的虚幻感。而当我真正走进天安门时,我竟举止失措、如痴如呆地用我的十指一寸一寸地盲人摸象般地抚遍了弧弧曲桥、峙峙华表、朱红厚墙、锃亮门叩。唯有肌肤之亲,一切的虚幻才不再虚幻了。
我知道,我正在亲近天安门,正在亲近一部浩浩渺渺的中国历史。刮过几个世纪的朔风,羌鼓依然隐隐可闻:幡旗猎猎,狼烟四起,马蹄沓沓,滚过了秦关汉堞,驮来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弯弓射雕,射向大漠渺渺,雕落之处,便隆起了一座巍峨大都,便腾飞了大漠龙蛇。又过了几世纪,凤阳布衣,揭竿再起,披甲穿铠,轰隆隆哗啦啦烧坍了百里流金的故都,凤凰火中涅?再生,重又垒造了个威凛凛加四海、剽悍悍震天下的北平之都。历史真是太沉甸,行云流水只瞬间,青史蜗喘却千年。
墙,朱红的;烽火,朱红的;鲜血,朱红的;和平,朱红的;灵魂,朱红的:整个中国的历史就是朱红的。荒蛮远古,天地混沌,盘古开天辟地,力竭而倒,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夸父逐日,道渴而死,弃其杖,化邓林为芳菲;精卫填海,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昼夜不息,矢志不改……所有这依附于瑰丽的上古神话的民族魂、民族气概早已结结实实地夯进了天安门红色的城墙;秦风汉月、唐诗宋词元曲离骚赋,也分明在琉璃鳞瓦上流韵溢彩,天安门任人仰视为一条七彩的虹。历史悠悠,华夏煌煌。当历史的巨剪并不酣畅淋漓地剪去曳在清朝脑后的长辫之时,也剪开了近代历史的帷幕,长辫怦然掉地,中国也怦然掉地,这个雕琢了5000年的精致瓷器,一时四分五裂,五裂四分。直至1949年那个宜人的深秋,一个湖南伟人弯下他魁梧的身躯,收拾金瓯一片,用他的巨手重新聚合了这个古老的瓷器,并将它高高地举过了头,让世人重新炫目了它四射的芒刺。与历史亲近的时刻 阅读答案
登临天安门城楼的台阶,短短地只需几分钟,而历史地整整踯躅徘徊了成百年。铺着红地毡的台阶呵,曾目睹了多少帝王将相的沉浮荣辱,也谛听了共和国一代领袖指点江山,挥斥方道的豪迈笑声。站在天安门城楼,我努力地去贴近去还原那个曾经发出过“从此站起来”的巨吼的地方,去体验一颗伟大心灵终铸伟业百感交集时的激动。我扫视了辽阔广场,历史有如片片浮云,聚拢而来,作铜钟大吕之声。此刻我进一步领略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千钧重压。我知道,我就站在历史的中心,就站在历史的巅顶,俯瞰四海五洲。[来源:学科网ZXXK]
1996年11月8日
12.文章开头所写的“梦”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从“梦”写起?(4分)
13.作者在“与历史亲近的时刻”,经受了哪些“心灵的震颤和灵魂的洗礼”?请结合全文分条表述。(4分)
14.“所有这依附于瑰丽的上古神话的民族魂、民族气概早已结结实实地夯进了天安门红色的城墙”一句中“民族魂、民族气概”指的是什么?(4分)
15.请结合全文,就文章的内容或形式某一方面作简要的鉴赏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2.特点:珍贵、甜美而又令人神往。
原因:①因为有梦,才有圆梦的企盼和入梦的行动;②为下文叙写走近北京、走进天安门的所见所思所感作铺垫。
13.①行云流水只瞬间,青史蜗喘却千年;②中国历史的分裂之痛和聚合之喜;③体验一颗伟大心灵终铸伟业百感交集时的激动;④领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千钧重压。
14.①开拓精神;②牺牲(或追求)精神;③奋斗(或矢志不移)精神。
15.可从构思、主旨、修辞、结构等方面选取一点作出鉴赏分析。选点要小,分析要具体,有层次。言之成理即可。与历史亲近的时刻 阅读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323459.html
相关阅读: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
冰心《往事(二)之八》阅读答案
打电话阅读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五个饽饽》阅读理解及答案
华山鹰《天衣无缝》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