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择题经常困扰着各位考生,好多同学都拿不了高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仅供参考。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一、“正反并存类”
【例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小编推荐:高考历史答题模板
【启示】
题中出现了互相对立的两个动词“批评”和“称颂”,解答时如果忽视其中一个就容易误选。排除这一干扰的做法是将其中一个动词所连带的内容进行转换,与另一个动词表达的内容保持一致。如将题中“批评……”之后的内容转换为“因为……”,即转换为“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因为现实政治不如夏、商、周‘三代’,希望当代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这样调整之后就可以顺利得出答案为C项。
二、“情景假设类”
【例2】(2015?北京卷)“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
①秉笔直书 ②言必有据 ③论从史出 ④以小见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启示】
对于此题,我们需要从背景材料入手寻找解题的突破口。从语法的角度分析,此题的背景材料中含有两个并列的假设句,将其翻译成白话文找出假设的内容,即“如果没有史实依据,虽是圣人亦不能写出《春秋》。如果不了解某个人的事迹,虽是圣人也无法对其加以评价”。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解题的关键信息:《春秋》是依据史实写出来的,对《春秋》的评价是对这些史实的评价,由此可以推理出这段话体现了“言必有据”和“论从史出”两个原则,从而得出答案为B项。
三、“似是而非类”
【例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启示】
与前两类试题相比,破解“似是而非类”试题相对简单一些。破解的方法是将比较混乱的文字进行梳理,得出具有逻辑性的结论,即解题过程就是依据材料排出佛儒道三教的地位顺序,然后做出选择。
四、“舍本逐末类”
【例4】(2014?天津卷)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启示】
此题考查的“本”在背景材料中并没有直接体现,题干材料只是罗列了一些具体现象,而“现象”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提供信息,但又增加了筛查选项的难度。解题时如果只集中精力与现象纠缠,很有可能误入歧途。破解这一类试题的方法是将每一个选项与“现象”进行对应性分析。
A项中的“颠覆”和B项中的“破坏”两词与所学知识中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史实相悖,排除;D项实际上也是现象,排除。故答案为C项。排除此类干扰的关键是时刻牢记以“末”为据去探索“本”之所在,而不是以“本”逐“末”。
五、“主次颠倒类”
【例5】(2013?安徽卷)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启示】
此题提供的饼状图只是一个引子,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饼状图与选项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如果按照传统的解题思维在题干、饼状图上下功夫,就会陷入误区。分析饼状图可知,1913?1936年外国资本依然大量存在,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故B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饼状图所反映的内容,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六、“过度文艺类”
【例6】(2013?江苏卷)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启示】此题的背景材料采用了唱词,这很可能使考生对唱词营造的意境过度关注,而忽视了解题的关键信息。因此解答此类“文艺型”试题的关键在于将解题的重点放在有史学价值的关键信息上。本题中的关键信息有“清前期”“官场”“仕而商”等,调用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社会地位也有所提高,故答案为B项。
七、“鱼龙混杂类”
【例7】(2014?山东卷)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启示】
此题的干扰性非常强,题中四幅中国地图乍一看“区别不大”。破解此题的具体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进行概念转换,中国近现代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图=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分布图;第二步是调用所学知识对题中四幅地图一一进行排查,A、C两项缺少广东,排除;D项多了新疆、西藏等地,排除;B项包含南京、上海、北京、广州这些重要地区,故B项正确。
八、“违背常理类”
【例8】(2015?四川卷)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启示】
本题的干扰性主要体现在题中背景材料与选项和考生平时所学的内容不符。排除此类干扰的方法就是暂时抛开固有的知识,认真解读背景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论从史出,由此可得出B项正确。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历史课后复习法:所谓课后复习法就是我们刚听完历史老师的讲课之后,利用下课的10分钟来消化和吸收刚刚讲过的知识,因为历史老师刚讲完,所以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达到了巅峰的状态,此时我们只要稍加的复习巩固,就能牢牢的记住所学历史知识。
睡前记忆法: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在一天中早晨醒来和晚上临睡前记东西的效果最好。早晨可能大家没有时间,但是晚上一定有,既然我们错过了早晨当然不能错过晚上,在临睡觉前我们需要把今天所学的历史所有知识系统的过滤一遍,虽然是一天的知识,但是也花费不了很多时间,而且记忆的效果很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325624.html
相关阅读: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