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疑难解析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疑难解析】

 

1.盐碱地及形成原因

 

盐碱地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个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留下盐份,即形成盐碱地。

 

2.盐碱地的主要矛盾——水盐运动

 

 

 

3.我国盐碱地的分布

 

我国的盐碱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黄淮海平原、三江平原以及沿海平原地区。

 

4.华北平原盐碱地广布的原因

 

自然因素

气候

位于季风区,年降水量较多,雨季集中,夏季降水多

地形

位于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地表起伏和缓,平均海拔不足50米

地下水

地下水位较浅,水位变化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

人为因素

灌溉

普遍采用大面积漫灌,容易引起地下水位上涨

水利工程

兴修水利工程,引起河湖水面升高,河湖水补给地下水

跨流域调水

引起调出和调入区地下水位变化

 

5.土壤盐碱化的不利影响

 

①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②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6.盐碱地的治理

 

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地影响着水盐运动,因此科学地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使土壤脱盐是治理盐碱地的关键;治理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是调控水盐运动的基本方法。

 

 

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包括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措施)、农业改良措施(包括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包括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包括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四个方面。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典型例题】

 

读黄淮海平原某地土壤0—40cm深度含盐量的变化曲线,判断下面两题。

 

1.该地水盐运动的特点是(     )

 

A.春秋返盐,夏季淋盐                B.夏冬淋盐,春秋返盐

C.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成正相关        D.随地下水位的高低变化不明显

 

2.图中②期间土壤含盐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下水位高    B.降水量大    C.蒸发量小     D.地表植物稀少

 

【解析】这两个题目主要考查水盐运动情况。结合曲线图,3~6月和9~11月朗哥时间段内土壤含盐量较高,而在7~8月份的夏季和1月、12月的冬季含盐量最低。大致是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在冬季由于气温低导致蒸发量小,盐分不能被带到土壤表层沉积而致使土壤表层含盐度不高。所以1、2题答案分别为A和C。

 

读部分国家灌溉土地盐碱化情况表,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

印度

中国

巴基斯坦

美国

乌兹别克斯坦

伊朗

土库曼斯坦

埃及

受盐害的灌溉面积(百万平方千米)

7.0

6.7

4.2

4.2

2.4

1.7

1.0

0.9

占总灌溉面积比例(%)

17

15

26

23

60

30

80

33

 

(1)表中盐碱化土地所占比重最大的两个国家灌溉水源是________,简要分析这两个国家土地盐碱化比重大的主要原因。

 

(2)分析表中数据,中国与美国相比灌溉总面积大的是________,从气候角度出发简要分析其原因。

 

(3)我国黄淮海平原与江淮地区相比,土地盐碱化出现的季节差异是:黄淮海平原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是_______,江淮地区则出现在____月,为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盐碱化的原因。不同地区,因为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土壤盐碱化的程度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结合地区自然特征和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具体分析不同地区土壤盐碱化的特征以及对策。

 

答案:(1)冰雪融水 地处内陆,降水少、蒸发旺盛;灌溉技术落后

 

     (2)中国   中国西部非季风区降水少,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差异大,东西部都需要灌溉;美国东部降水较均匀,灌溉面积较少。

 

     (3)春(秋)季    7、8月   黄淮海平原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风大,蒸发旺盛;江淮地区7、8月伏旱,炎热干燥,蒸发旺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38001.html

相关阅读:高考地理备考:地理图像学习的两大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