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提出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一方面教育工作者们应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注意能力的培养,从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学习方面,也应该伴随着新课程的提出相应地发生一些改变。
本次地理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方式的变革,从我个人的观点出发,即是应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一、首先必须发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论,我们一般认为“自主学习”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
3.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如我们以《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部分内容为例,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掘和体现。
首先,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应该确定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了解海洋资源的组成和一般特点,建立起立志开发我国海洋资源的目标等。在制定了这一节内容的学习目标后,我们的同学还应该略微的制定一下学习的进度时间(一般这样的自主学习在课堂进行,时间应定在一节课以内)。
在制定了学习目标以后,学生就可以开始投入学习了,学习的方法可以查询一些书籍资料的内容,也可以是通过网络(如www.kepu.com)查询与这部分内容有关的知识(我们可以把课堂搬到阅览室或互动多媒体教室进行),通过这两条途径,我们的学生应该能够获得了相当多的知识内容。当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还应该立足于课本,知识结构的体系还应在某种程度上依据于书本展开。
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应有着内在动力的支持,并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另外还应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这时我们的老师必须认真的从旁指导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最大的效果。
二、其次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
地理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地理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关于合作学习,新课程理论认为:1.无论是什么方式的合作学习,都必须以学生扎扎实实的独立学习为基础,合作学习不是以尖子生做小老师,中下学生做听众的学习方式,而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人人贡献出思维成果,人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2.教学中,合作学习可以是同桌议论,也可以是四人小组讨论,还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对象,三四个、七八个都行,只要有利于合作学习,应当有多种选择:内容简单的题目,可以同桌合作;难度大的问题,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学习的内容不一样,应当选择相同学习内容的伙伴合作。3.合作学习在安排上必须遵循“宁少勿滥、宁短勿长”的方针,做到可有可无的不安排,不适当的不安排,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时间可短些,有半数小组结束讨论时,应当及时打停,转入新的学习。4.小组学习后,同伴讨论得出的结果,用于集体,每个学生都有所有权,在全班学习汇报时,应当由小组推选一位同学汇报,其他同学来补充。在评价时,教师应肯定的是这整个小组的学习成功,而不是某一个尖子生的成功。
如高中地理下册(必修)的许多内容多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调查学习来完成,尤其是《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这一章的中许多涉及工农业生产的内容,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来完成。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老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去,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师自身素质得到长足的进步。校园网可以成为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平台。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共同实现资源的开发、资源的共享。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实行网络合作学习,完成小组作业及让电脑扮演同伴角色达到自我学习。如在地理学习中教师可以把教学所用的知识搜集好,做成网页的形式,让学生上网学习,讨论与教师交流,在网络上自主完成本节的学习。这种学习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归纳能力与合作的精神。
三、再次必须建构学生的探究学习模式: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现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新课程理论中关于探究性学习的阐述将其拓展到地理学的领域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1.地理探究性教学把地理教学活动的本质看成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地理世界只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即是达到学生发展目的的手段与条件。因此,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不是盯着学生“地理课本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多少”,而始终着眼于学生“地理素质发展得怎么样”。所以,在课堂中,我们认为不是看教师讲得什么样,而是应该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即增加学生紧张的交互活动时间和尽可能提高学生紧张的地理活动的品味,不断提高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智力加工的思维质量,只有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体现一堂地理课的效益。这样,才体现了“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本质。
2.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以“启发”式为方法论的指导思想,以野外实习、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为探究方式,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与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究创新能力,所以,探究性学习还须注重实践锻炼方法的运用。
3.积极探索地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我们认为探究性学习更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否掌握某个具体的知识当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
在地理探究式学习中我们往往训练学生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完成对一个地理问题、一件地理事件的思维过程,也通过野外实践来完成具体的探究活动。这种学习重视思维过程训练,淡化思维结果追求的做法,会逐渐使学生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种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探究性学习的评价趋向全程化、多元化和弹性化是势在必行的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46160.html
相关阅读:2012年高考地理重点复习:美洲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