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教版《稳态与环境》模块中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入点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摘 要:本文分析了人教版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模块中核心价值教育五个融入点:生物科学史、人体健康问题、环境问题、社会热点、法律、条例。

 

    关键词: 人教版   稳态与环境  核心价值观   融入点

 

党的十八大从战略高度,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教版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模块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十分丰富,蕴涵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素材。下面是笔者就此相应的融入点进行梳理,以供同行们在课堂教学中作参考。

 

1.融入点一 生物科学史

 

《稳态与环境》模块中涉及的生物科学史话题有:“促胰液素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等。生物科学史是一部反思、怀疑、批判、求真、求美、求新的发展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史为例,感悟探究过程,还原科学家时代研究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史为题,设计探究活动,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在探究中获得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以史为镜,形成质疑品质。

 

如:在“促胰液素的发现”的教学中,老师可通过展示两段材料:

 

(1)19世纪学术大背景:在20世纪之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人和动物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比如对“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这一问题19世纪的学术界普遍认为,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2)法国学者沃泰默的故事及实验: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发现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则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他还进一步作了更为关键的实验,他切除了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时,仍能促进胰液分泌。

 

然后让学生讨论分析:①按照19世纪的权威观点,应该看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呢?②实验结果是仍能促进胰液分泌,你认为应该怎样解释他的实验结果,沃泰默自己怎样解释他的实验结果?③沃泰默为什么会这样解释?④英国的两位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用狗重复了实验,证实了沃泰默的实验结果,他们怎样做的呢?如果是你,会为样做吗?⑤如果要证明斯他林和贝利斯的观点,应该如何进一步设计实验?你有什么好的思路?斯他林和贝利斯是如何做的,他们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⑥促胰液素的发现,带给你什么启迪?

 

利用科学史开展探究性教学,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探究。充分地把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渗透到知识教学中,使学生从前人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敢于质疑权威的气魄,敢于创新求异的思维品质,严谨科学的实验方法。

 

2.融入点二 人体健康问题

 

《稳态与环境》模块中涉及的人体健康的话题很多,如空调病、糖尿病、艾滋病、器官移植等,如在进行免疫调节的教学时,可以“艾滋病”为切入点,教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资料,准备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活动时将学生分组,一组搜集有关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等方面的资料,一组搜集有关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等方面的资料,一组搜集有关世界艾滋病日的资料。教师根据艾滋病资料的搜集情况,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交流讨论:①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② 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③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④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⑤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直接进行心理体验,学会与人相处,养成团结互助、竞争合作的良好心态,体验到小组合作的乐趣。使学生能对艾滋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他们应当得到的不是偏见和歧视,而是来自社会和个人的关爱。渗透健康的生活理念,为学生树立了“珍爱生命”的情感价值观。

 

3.融入点三   环境问题

 

《稳态与环境》模块中涉及环境的章节有: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其切入点包括:“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碳循环与温室效应”、“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人口增长过快而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教学时,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教学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如:在学习“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节内容时,可让学生搜集资料,通过“列举人口增长过快引发的环境问题”事例,或让学生调查“人口增长过快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为题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亲身体会许多环境问题都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所直接造成的。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在进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教学时,结合社会热点低碳生活、雾霾天气” 播放相关图片、录像片,引出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威胁的话题。启发学生辩证地分析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进行“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时,通过播放录像来展示我国丰富多彩的野生动植物,包括动植物资源的破坏,了解我国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以及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学生更能直观地感受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类型,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4.融入点四   社会热点

 

《稳态与环境》模块中蕴含许多知识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相结合的内容,能较好地与当前社会热点话题结合,如:“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与‘兴奋剂事件、“瘦肉精事件’结合,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与‘激素水果、乙烯利事件、西瓜爆炸事件’结合等。

 

   在“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整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实例,老师根据学生收集情况设计相应的问题进行讨论,如: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原理相同吗?②乙烯利催熟的原理是什么?在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有毒害的物质吗?③儿童吃了催熟水果会‘早熟’吗?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⑤据分析“西瓜爆炸”是使用西瓜膨大剂所导致,你认为是使用方法的错误,还是膨大剂出了问题?通过讨论分析,挖掘问题中包含的科学知识,科学原理,从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5.融入点五  法律、条例

 

《稳态与环境》模块中涉及的法律法规有《退耕还林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其切入点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人口增长过快而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从网上收集:水土流失的图片、水土流失的后果、展示《退耕还林条例》的主要内容,然后分组讨论,让学生明确政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政策的意义。从中引领学生对国策的理解,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增强法律意识。

 

总之,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育人素材,充分挖掘本模块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将本模块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目标和内容具体化,并有机渗透到高中生物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51488.html

相关阅读:使用新教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