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寂寥( ) 彷徨( ) 彳亍( )
颓圮( ) 笙萧( ) 青荇(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彳亍: ②颓圮:
③惆怅: ④斑斓:
3.填空
(1)戴望舒在《雨巷》中沿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用意象丁香,在诗中“丁香”象征________ 、 、 。
(2)《再别康桥》是一首别离诗,告别的对象一般是人,但徐志摩一改传统的写法,以________作为告别对象,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套路,给人以清新之感;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的反复运用,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情境,排除了“伤别”之情,而产生了飘逸之感。
4.诗句填写:
(1)她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2)寻梦?________,/________;/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5.下面的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它们在表情达意上起了什么作用?
①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②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③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④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答: 。
6.《雨巷》中“默默”二字极富表现力,它在诗中反复三次,每次意味都不一样。请你说说自己的感受。
答: 。
7.《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你能否根据叶圣陶的启示,对《雨巷》的音乐美作点具体分析?
答: 。
8.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名作,丁香因此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戴望舒在诗中化用这一意象有什么作用?
代赠(唐 李香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楼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浣溪纱(南唐 李?)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点绛唇·素香丁香(宋 王十朋)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光,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答: 。
9.下面对《康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结构整齐,节奏和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具有音乐的波动和旋律美。
B.诗人抓住“金柳”、“艳影”、“青荇”、“柔波”等意象来写,充分表现了作者难以拂去的情思。
C.《再别康桥》是一首诗,却又如一幅画,作者用色彩绚丽的词语,描绘出具有淡雅美的画面。
D.全诗的思想情绪起伏变化,第1节低缓忧愁,第2节开始逐渐上扬,第5、第6节昂扬亢奋,第7节又回到低缓忧愁。
10.《再别康桥》中“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对这句诗一般的教辅资料都是这样解释的:他已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地吹奏别离的笙箫。你认为诗人“吹起笙箫”了吗?
答: 。
11.康河是世界上一条以秀丽著称的河,康桥的性灵也全在这一条河上。《再别康桥》第 2节至第5节,诗人用语言的彩笔,向读者展现了康桥旖旎的风光,把情感表现得醇厚而真挚。诗人没有登高临远去作一幅鸟瞰图,他既不写康桥周围庄严宏伟的教堂,也不描绘蜚声欧洲、风格别具的皇家学院的建筑群,而是抓住康桥的典型景物,着力写康河和康河岸畔的迷人的自然风光,借助这些景物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自己的心情。请你对诗中景物描写的特色进行具体分析。
答: 。
12.请你结合读这两首诗的体会,以“诗化人生”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解析与答案
1.解析:“彷徨”、“彳亍”是连绵词,“圮”、“荇”是易读错的字。
答案:依次为liáo、pán? huán?、chì chù、pǐ、shēn? xiāo、xìn?
2.解析:对诗中的重要词语要准确理解它的意义。
答案:①走走停停的样子。②坍塌、破败。③伤感、失意。④灿烂多彩。
3.解析:这道题,是针对两首诗的表现手法而设置的。(1)题是对意象的理解,要求能抓住诗中关键的语句:“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从中概括出丁香是美丽、高洁、忧愁三位一体的象征(注意:丁香的象征义不同于丁香姑娘的象征义)。(2)题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很显然,“云彩”就是作者的告别对象。全诗中,反复出现而又能表现寂然无声、产生飘逸境界的,只有三个词——轻轻,悄悄,云彩。
答案:(1)美丽、高雅、忧愁。 (2)西天的云彩。轻轻、悄悄、云彩。
4.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的背诵能力,对于优秀的诗歌,要求熟读成诵。这个题目的设置起到这样一个作用。
答案:(1)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2)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5.解析: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并且能具体分析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这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之一。
答案:①比喻。一方面表现了姑娘的高洁,另一方面也渲染了一种梦幻的意境,为全诗蒙上一层浓浓的朦胧色彩。此句与一般比喻不同的是,喻体在前,本体在后。照一般写法当是:“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像梦中飘过一支丁香”,②反复、对偶。有强化的作用。丁香姑娘全部的、彻底的消失,表达了诗人全面的、彻底的失望。③拟人,顶真(顶针)。把夏虫、康桥人性化,仿佛它们也有了人性,能与诗人心气相通,以此衬托诗人内心难以言传的心境。“沉默”一词是上句的结束,同时又是下句的开始。类似这样的写法,就称之为顶真(顶针)。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句子环环相扣,联接紧密,内容表达更加集中。④比喻,移就。用“星辉”比喻诗人寻回的“梦”,“梦”是抽象的,“星辉”是具体的,光辉灿烂的,由此读者可以想象诗人寻回的“梦”是多么绚丽多色,五彩斑斓。星辉是不能用船装载的,这个“载”字用的是移就的修辞手法。移就,是把本用于描写甲的词语临时借用过来描写乙,以达到特殊的修辞效果。满船都载着星光,也就是满船都载着诗人寻回的美梦,不难想象满载而归的诗人,收获是多么丰厚。
6.解析:诗歌中一些极平常的词语常常极富表现力,特别那些反复出现的词语,常常有特殊的表达效果。对这样的词语要格外留神,提高我们的语感能力。
答案:第一次强调她同我一样“默默彳亍着”,两人好像是神交契友。第二次“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表现了相逢时千言万语想要吞吐,却又不能不“欲说还休”的凄凉。第三次“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对这不忍的离别,丁香姑娘在“默默”中忍受了巨大的痛苦!
7.解析:关于诗歌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押韵、节奏和章节的安排上。
答案:(1)《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而首尾两节,除“逢着”换“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2)全诗每节第3、6行押韵,一韵到底。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使一个音节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在诗句中,诗人又运用一些与韵脚同韵的字,例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加点的字与“巷”、“娘”都是同韵的字,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五·四”以后,有的新诗一点也不讲韵律,可谓完全的“自由”,许多人接受不了。而戴望舒一方面冲破了中国古典诗歌在外在形式上的禁锢,又抓住了诗的韵律的本质,让韵律在字里行间时时回荡,悠远而绵长。所以,叶圣陶说,它替新诗的音节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8.解析:探究“丁香”这一意象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联系,可以深入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李商隐的《代赠》用“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中女子的愁心,诗人用春风反衬丁香的愁;李?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诗人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丁香的淡雅、隐忍以及愁绪。总之,虽然写法不同,但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
《雨巷》的成功,除了上边提到的声律方面的原因外,另一个就是化用古典诗歌的意境,选用古典诗歌常用的、已为广大读者接受的丁香这一意象来抒写诗人的愁绪。但诗人不是一味被古典诗歌中的丁香意象所拘束,他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附:补充注释
(1)李商隐《代赠》 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这是一首七绝,写思妇之离愁。诗后两句是说,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以春风反衬离愁。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
(2)李?《浣溪纱》 这是一首伤春词,诗人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诗人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上片“手卷真珠上玉钩”一句,“真珠”即“珠帘”,“玉钩”指月亮。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何处是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下片起始“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不传信,远去的亲人没有信息,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丁香结是愁思的意象。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王十朋,字龟龄,乐清人,南宋著名的政治家、诗人、一代名臣,著有《梅溪集》及《杜陵诗史》等。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丁香的淡雅、隐忍以及愁绪。丁香“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江南主一般指南唐后主李煜,他降宋之后,类似囚犯,十分苦闷,曾经把愁绪比作“一江春水向东流”,可见愁绪之深,这里用丁香结喻李煜之愁,可谓是相得益彰。
9.解析:诗人经历了“别梦(第1节)——寻梦(第2-6节)——别梦(第7节)”的心理历程,别梦洒脱,寻梦喜悦,但没有“放歌”,而是沉浸在独自的静思默想之中,因此这首诗情调是飘逸的,没有大起大落的情感波折。
答案:D。
10.解析:这是疑难诗句,通过对这个诗句的探讨,有助于正确理解诗歌的深刻含义,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答:理解这个诗句,第一、要注意诗句的上下联系,向上看,诗的上节说:“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下节立即补充说“但我不能放歌”,这便说明了诗人没有大声放歌;向下看,这个诗句的下句:“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便说明也没有小声放歌,所以诗人实际上没有吹起笙箫。第二,要分析这个诗句的特点。“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这是一个比喻,意谓“让我一个人静静地潜思默想,这“悄悄”就好比“吹起了别离的笙箫”。所以这一节诗是写诗人单独地静静地陶醉在甜蜜的回忆之中。从外在来看,四周静寂无声,好似进入了低潮,实际上从内里看,诗人的内心正翻滚着轩然大波,这是情感的高潮。
11.解析:《再别康桥》虽然是一首抒情诗,但是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通过景来表现,所以,这首诗实际上也是一首出色的写景诗,通过对景物描写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体会诗的意境。
答案:从诗的第二节开始,诗人连用四节层次分明地勾画出了康河的妩媚动人:先写河畔的垂柳,次写河中的小草,再写榆阴下的潭水,最后写康河泛舟,诗人描绘康桥的景物,目光不离康河。岸畔拂动的垂柳,河中摇曳的水草,上游清澈的拜伦潭,河上漫溯的轻舟,高处、低处、近处、远处的景物,都被诗人错落有致地绘进一幅画中,画面上不仅物象鲜朗,色调柔和,而且非常富有层次和透视感。通过诗人精心的描绘渲染,康桥的风貌活生生地展示到读者的面前。
诗人不仅生动地描写景物,而且对其满怀深情,所以,这里的景物描写,好比是一支动人的乐曲,诗中的每一个字似乎都染上了诗人浓浓的感情色彩。状物抒情,水乳交融,真的到了“浓得化不开”的程度。请看:“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用拟人化的手法状写夕阳中随风摇晃的垂柳,以新娘作比,绰约动人,使景物化作活物,温润可人;“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不说这“新娘”的艳影在碧波中荡漾,而说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已经为康桥黄昏时分迷人景物弄得神魂颠倒,在心乱情迷之际,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时候,夕照下清澈的潭水在诗人的眼中是“天上虹”,“天上虹”被微波“揉碎在浮藻间”,那就是诗人“彩虹似的梦”,这时的诗人是进入了梦境,还是进入了仙境?也许都有吧。诗人“向青草更青处”“寻梦”,他“寻”到“梦”了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梦?我们不知道,不,我们知道。诗人摘下了一船的“星辉”,正满载而归,“在星辉斑烂里放歌”哩,那梦是幸福的,甜甜的,圆圆的。徐志摩说:“诗人也是一只痴鸟。”这首诗便充满了痴鸟般的赤诚,诗人吟唱着心灵里的歌,一声声叫得欢快流转,一声声叫得情深意浓。
12.解析:这首题很有意义,不仅对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大有裨益,而且启示我们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讨,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构思时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如何充实生活的内涵,如何让自己的生活像诗一样美,像诗一样多姿多彩,二是如何用诗的语言来表现自己如诗似歌一般的生活。答案中的短文可供参考。
答案:我们每个青年人对人生都有着美好的向往,希望描绘自己美丽的人生。那么,怎么样才能使你的人生更美呢?我认为,那就是诗化自己的人生。
一提到诗化人生,大家很自然地会想到诗人。是的,一个优秀的诗人,他的人生一定是一首诗。你看李白,诗就是他的事业,诗就是他的珍爱,诗就是他的生命。诗与他荣辱与共,生死相依。他以诗进,以诗退;以诗入仕,以诗出世;以诗获宠,以诗获罪;以诗畅情,以诗呐喊。他乐也写诗,悲也写诗,愁也写诗,愤也写诗,醒也写诗,醉也写诗,诗歌早已幻化成他生命的一部分。而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首诗、一曲歌、一幅画、一个传奇、一个神话,诗幻化成了他们的精神与魂灵。徐志摩的一生也是一首诗,他一辈子“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是诗”,沉浸在诗一般的梦想和追求之中。正如胡适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短短的36年的人生中,徐志摩创作出版的作品有:诗集4部,散文集4部,小说集1部,剧本1部,译作5种,以及信札、日记4种。这个锐意追求“诗美”、“诗化生活”的“天纵奇才”,“留与人间一卷诗”。
你也许暂时还称不上诗人,但你一定是一个有感情有智慧的人。把你的深情厚谊和思想火花凝聚起来,再用真挚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那就是诗啊!你也许不曾写过完整的诗,但你一定唱过歌,一定会说些俗话、谚语、名言、警句,更有顺口溜,那美好的民谚歌谣就是诗啊!
生活中到处都可见到诗,一家理发店门两旁写道:“进门来黑发丞相,出门去白面书生。”店主风趣的诗意让人如坐春风。一间药铺,正中两行大字赫然入目:“但愿人间无病痛,哪怕架上药生尘”,老板善良,“诗心”可鉴。公路旁高大的标示牌提醒司机:“稳稳地开,慢慢地跑,迟几分钟回家比永远不回家好。”交警捧出了充满哲理的“诗心”!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心”源远流长,“诗教”素有传统。在那遥远的先秦时代,没有电影,没有电视,但有的是诗。“不学诗,无以言。”后来的唐诗宋词,星斗万千。到了革命战争年代,短短的墙头诗、枪杆诗,曾激励先辈为祖国解放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精彩的标语诗、新民歌又崛起,“说的都是口头禅,搬到地里变米粮”。可是,现在我们却把诗淡化了,学校作文不写诗,高考作文禁止写诗,诗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也随之失去了光彩,缺少了诗意。
所以,劝君捧起你的那颗“诗心”,让诗成为你必不可少的人生伴侣。它既是感情的摇篮,又是理智的灯塔。拥有了它,就会拥有良好的人际环境,拥有博大的胸怀、潇洒的人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53815.html
相关阅读:高考“一模”后语文复习:做题要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