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海南省文昌中学 张永炳

海南省文昌市教育局教研室 蔡运武

引言: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果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生物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是实现各种资源整合的必要前提,有了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才能使学生摆脱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才能更好的开展以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结合的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生物基础教育工作者平时应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网上的资源,作为教学的原始积累,从而在教学整合中由“量变”上升到“质变”,由点点滴滴的教学实践积累、总结,提炼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再用理论和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来指导教学实践。

本文从四个方面初步探讨了新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更加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的方式。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即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要正确理解课程资源,有意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必须对课程资源有比较清晰的分类。可以考虑选择几个基本的角度来划分课程资源的类型,并用以指导学校的课程资源建设。比如,按功能特点来划分,可以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按空间分布和支配权限来划分,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此外,还可以根据许多不同的角度来划分,例如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与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纸质资源与电子声像资源,时间资源与空间资源等等,课程资源的具体分类如下图: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巧用教材抓重点,善用教辅知全面──教材教辅的利用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内涵,抓住重难点,瞄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案例一】如我在讲授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1 必修 分子与细胞》中的《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为了更好地把握住主线、联系学生实际引领学生进入这节的学习,我设计了如下表格:

 

【教后记】在学习本节课时,我打破了课本上从结构到功能的学习顺序,由问题探讨中实物导入直接过渡到氨基酸及种类有些生硬,处理后由实物导入问学生吃了这些东西在我们身体里有何用处,自然过渡到蛋白质的功能,然后再由功能多样性的原因是由结构决定的,过渡到结构的学习,最后再回归到本课主题: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课程“研究者”、“课程工作者”,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教材”的人,这就需要教师在一定的范围内加工课本,改变教材,因此教师备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加工课本、调整教材、善用教辅书的过程。

以上只是众多教材加工与处理中的几个例子,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个有心人,不断总结和提炼,必然能使教学从“教教材”而变为“用教材”。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主体能动性──学生资源的利用

新课程把课程主要界定为有组织的教学,更要赋予教学于生命活力,要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生命活力展现的过程,要求构筑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因此,我们必须要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增强课程的生活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两个过程:

1.认知过程

智力活动──感受→思维→知识→智慧(知识技能的运用)

2.情感过程

非智力活动──感受→情绪→意志→性格(行为)

从以上心理学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可以看出,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必须要从非智力活动上来形成学生一定的意志性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培养了一个“整体的人”。要实现诸多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必然要求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的趣味性,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利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物学知识、有趣的游戏、生动的故事、入情的表演等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由发展,尽量让学生五官并用,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精神,使之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切实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

【案例二】如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生物学》必修1《真核细胞三维结构的模型制作》一课,如何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的呢?我设计了如下的表格。

【教后记】这节课学生按照自己设计思路、亲自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细胞模型,在过程中领悟细胞结构与功能特点、体验成功的快乐,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结束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采用师生表演手法,创设了情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整个课堂变成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素质的过程,从而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改精神。

青少年学生想像力、创造力丰富,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习得各项技能、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使他们好学、乐学、善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主动学习,才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

三、教师成长促发展,蜡炬燃烧永不干──教师资源的利用

新课程倡导课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应是与专家、学生与家长、社会人士等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程的合作者,新课程为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多的自主发展、主动发展的机会,也从多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课程出发、实施的角度看,教师需要由原来的单纯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一定程度上的决策者和研究者,从师生关系看,教师需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和“资源”人。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在教学中担当中主导作用,新课程要求教师能担当“主持人”角色,具有“演讲家”的魅力,“艺术家”的风采,“政治家”的气度,“军事家”的谋略。因此教师才是所有课程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其它所有的资源都需要教师来组织、调动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另外,新时代更需要教师“学到老、活到老”,新时期的教师不应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而应做到“蜡炬燃烧永不干”。也只有教师不断的充电,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真正取信于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任何时候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是每一位教师所认真思考、必须身体力行的。

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如下可能的途径:

1.苦练基本功,精习“听”、“说”、“读”、“写”、“音”、练好教姿教态;

2.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实政要闻,努力使自己成为博学多才的人;

3.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素养;

4.加强理论学习,注意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5.加强教学反思,写教后记,尽快实现由经验型教学到理论指导教学的提升和转变。

四、善做教学有心人,资源库建设笑开颜──资源库的建设与开发

1.课件的制作与搜集

在教学中,使用教学课件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平时的教学我们应多多制作和收集课件,以方便教学之用。

2.知识宝库的建设

生物学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可以分为十一大部分,它们分别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生物与环境、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遗传与基因工程、细胞与细胞工程、微生物和发酵工程、生物实验和研究性课题。教师在实践中应不断搜集相关生物学电子文本、图像、声音知识,以便进行网上电子备课。

3.教学论文的建设与搜集

新课程下的教师必须是一位教育研究者,要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研究者”,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论文诸备,有自己的教学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使经验得以升华,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因此教师应尽量搜集并学习教育教学论文,以便提升自己,使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4.网络站点的搜集

网上学习知识丰富,更新快,很多知识内容免费,教师也要学习搜集一些网络站点,以便从上面学习。下面是常用站点举例:

中学生物教学资源网 http://swjx.myrice.com

中学生物教学       http://swjx.3322.net

香港生物教育网     http://www.hkbiology.net

生物教学空间       http://shengwu.myrice.com

生物科技在线       http://www.monsanto.com.cn

绿色梦想           http://www.szugw.8u8.net

动植物园           http://www.cycnet.com.cn

K12教育教学网      http://www.k12.com.cn

生物教学资源库     http://www.bionet.cn/index01.html

中学生物教学资源网 http://swjx.myrice.com/test.htm

人教网高中生物     http://www.pep.com.cn/gzsw/index.htm

高中生物资源索引   http://sw.smez.net

中学生物教育园地   http://shengwu.mycool.net

中学生物教育教学网 http://www.sw.sj.com

5.精品教案的建设

在生物学教学中,有一些内容相对难度较大,内容较复杂,因此,教师应该重点建设一些精品教学案例,以方便后来的教学。如有丝分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生命活动的调节。先期建设精品教案以后,可以逐步完善自己的生物全案。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有课程意识,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充实课程资源,从而实现新课程由专家、教师、学生、社会共建的目标。只有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更好地使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得以完成。

参考资料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

2.钟启泉、崔允淳.《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中学新课标资源库》.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2

4.2005年中南六省生物教学研讨会会议材料,2005.10.开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53875.html

相关阅读:《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典型例题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