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问题转换提高解题能力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文综地理试题突出能力立意,往往用新材料、以新情境、从新角度来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因此不要去指望在高考试题中出现已做过的试题、自己很熟悉的情境或者通过死记硬背照套书本知识的这些情况。问题转换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技能,也是对知识领悟的能力体现。地理复习中应该有意识培养和训练,通过循序渐进地复习渗透,以提高转换问题的能力。要实现问题的灵活转换,达到由难到易的目的,可采取以下几个策略。

一、新旧转换策略

现在的高考试题,往往设置新情境、应用新材料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它要求学生能够从试题的各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得新知识(包括新概念、新原理、新数据等),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而要想面对新情境,应用新材料来顺利解决问题,可以对新情境进行合理的转换,把新情境转换为旧的情境、把新问题转化为老问题,把新情境转换为常规情境(高考中主要是新图转换为常规图形这种情况)。例如,读表回答:试分析宁夏的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比江苏多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读表分析来看,宁夏和江苏两省在水资源利用结构上存在一些差异,人均用水量(包括人均生活用水量和人均生产用水量)和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宁夏远远超过江苏,要分析宁夏的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比江苏多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学生觉得有一些困难,因为试题提供了新材料和新数据,课本中又没有关于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的现成答案可照搬照用,其实如果能够进行情境和设问的转换,即把设问改为西北地区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比华东地区多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是什么,问题也就容易多了,因为在中国分区以及高三选修(二)中都有关于西北和华东(如中国地理中我国有关南方和北方的内容)的地理背景的知识,因此通过对比两地的自然(主要是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灌溉方式和技术)的差异,答案不难得出(西北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技术较落后,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如漫灌,造成用水的浪费等)。

二、生熟转换策略

平时复习时,对每类问题都要掌握一道典型的例题或一个典型的案例,通过这一例题或案例,向纵向挖掘,摸清知识的逻辑关系,在横向拓宽,梳理知识的有机联系,因而在遇到新情境、新问题时就可把典型的例题或案例引入到新情境中,这样便于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同时结合新概念、新知识,或者也可把情境转换成为自己较为熟悉的情境,通过这种陌生变为熟悉的过程,可以化解思维障碍,降低思维难度。如2004年文综高考地理试题36题(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的过程”。这是关于中亚土壤盐碱化问题,由于在高三地理选修教材第六单元“农业低产田的治理”中有关于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这个案例,因此可把中亚土壤盐碱化这一陌生的问题转化为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治理这一比较熟悉的问题,黄淮海平原旱季蒸发强烈,土壤中的盐分便在土壤表层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因此不难得出“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表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盐分在土壤表层不断积累”这一答案。

三、大小转换策略

设问似乎不好理解,难以回答时,可以把问题进行分解,把大问题分解成环环相扣的,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或因果联系的几个小问题,从而能够化解难点,排除思维上的“卡脖子点”。例如,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该城市的经度为        。

此题是关于时间的计算问题,但在具体计算时显得有些困难,因此可把问题进行逐一分解,进行由大到小的转换:问题1、正午时,此地的北京时间是几点?问题2、此地与120°E(东八区的中央经线)相差的时间?3、此地的经度是多少?通过以上几个问题之间的转换,难度降低了,问题也就容易解决即从该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可以推知正午12点时,该城市的北京时间为11点30分,说明此地与120°E(东八区的中央经线)相差30分钟,通过计算不难得出该地的经度为127.5°E。

四、隐显转换策略

一些知识用文字或图表表述,难以形成规律性,知识应用起来则显得困难,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把隐性信息显性化,文字信息或其它信息图象化,从而能够化抽象为具体,使地理原理和规律直观化,从而利于思维的深入与拓展。例如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回答,该地的纬度为。(答案为22.5°N,22.5°S。)

此图很新颖,图中有图,一些学生容易被新颖的图形所迷惑,因而心存恐惧,其实此图所反映的是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读图可知此地有两次太阳直射,且两次直射之间有一个最低值为88.5°,如果能够应用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规律图,问题是容易解决的。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某个纬度(A、B所在纬度)时,A、B所在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而在两次直射之间即太阳直射在E点(北回归线)上,读图可知此时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8.5°,通过计算可知,此地的纬度为22.5°N,同理,南半球另一地的纬度为22.5°S。

高考试题通过新情境、新材料,以及各种角度的设问来考查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深刻性,从中来展示学生的潜能、素质和创新能力,如果平时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与训练,可增强学生对问题转换的敏感性和灵敏性,从而解决问题的准确性、有效性会大大提高,进而在面对新情境和新问题时就能够驾驭自如。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156009.html

相关阅读:反映地势的地理因子